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长到十几岁很容易变得叛逆,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除了孩子自身问题之外,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究竟應该避免哪些误区呢?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载文,刊出多位专家总结出的“家长常犯的7种错”。
错误1 跟十几岁的孩子说话,还把他们当成小娃娃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约翰·杜菲博士表示,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家长应该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对孩子的观点即便强烈反对,也应该认真倾听和关注。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美国国会山儿童精神病学会会长,精神病学专家梅格凡·阿克特伯格博士表示,相互尊重对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对你翻白眼、出言不逊或者顶嘴,那么家长应该自问:“我对孩子是否尊重?”“我对孩子的说话语气是否像和朋友说话时的语气?”
错误2 把与孩子谈话看成任务或责任
青少年对家长的态度极其敏感,如果你把与孩子交谈看成不得不做的任务或责任,孩子必然会感受到且有受伤害感。十几岁的孩子能够本能地“嗅出”迎合他们的成年人以及与他们一本正经尽职尽责谈话的成年人。
错误3 跟孩子谈话总是说教
杜菲博士表示,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偶尔谈话可能比较严肃,甚至不无说教。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大多数谈话内容还应该以亲子、交心、分享为主。乔治·华盛顿大学在线高中副校长马丽娅·科伊尔提醒广大家长,孩子长到十几岁时,父母要主动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孩子多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错误4 一边听孩子说话,一边做别的事
阿克特伯格博士表示,家长这种做法给孩子传递的信号是“我没有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说话内容上”。因此,家长与孩子谈话时,最好放下手机、电脑等任何东西,因为没有什么比听孩子说话更重要。她指出,晚上和乘坐汽车时是青少年最渴望与父母交流的时刻。
错误5 打断孩子的说话
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打断孩子的说话,孩子刚说上半句家长就接下半句,孩子话没说完家长就大笑不止。家长此类行为都是不冷静的表现。阿克特伯格博士表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真正把孩子当好朋友,孩子和朋友一样需要尊重和善意。倾听孩子说话时,家长应尽量保持沉默,多听少说少插话。对孩子的心理世界了解越多,家长的育儿焦虑就越少。
错误6 越俎代庖,替孩子做选择
家长强迫孩子参加、替孩子选择活动,完全剥夺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面对“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时,青少年最希望的是能够自己做主,自由追梦。而家长的选择往往会导致孩子缺乏足够的动力,失去充分的发展空间。杜菲博士表示,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犯错或走弯路,然而,孩子在追求激情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不断尝试、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
错误7 强迫孩子频繁谈话
为了与孩子多交流,家长有时候真的很努力,很用心。他们想让孩子说话,但不知道怎么做。太过频繁逼迫孩子说话,往往会适得其反。阿克特伯格博士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奇闻趣事,孩子更可能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这种更自然的交流还可以显著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更加乐于与父母交流。
科伊尔校长表示,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家长还应该抓住聊天的最佳时机,把握正确的提问方式。比如,晚餐时间就是聊天的好时机。尝试开放式和非评判性问题。比如,“今天发生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今天发生了哪些你不喜欢的事情?”尽量避开更加复杂的“为什么”问题或者太过简单的“是”或“不是”的问题。杜菲博士建议,与孩子一起听音乐,看孩子喜欢的节目,或者询问他们最喜欢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或电子游戏,都有助于寻找更多的共同点,更好地走进孩子的世界。
错误1 跟十几岁的孩子说话,还把他们当成小娃娃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约翰·杜菲博士表示,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家长应该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对孩子的观点即便强烈反对,也应该认真倾听和关注。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美国国会山儿童精神病学会会长,精神病学专家梅格凡·阿克特伯格博士表示,相互尊重对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对你翻白眼、出言不逊或者顶嘴,那么家长应该自问:“我对孩子是否尊重?”“我对孩子的说话语气是否像和朋友说话时的语气?”
错误2 把与孩子谈话看成任务或责任
青少年对家长的态度极其敏感,如果你把与孩子交谈看成不得不做的任务或责任,孩子必然会感受到且有受伤害感。十几岁的孩子能够本能地“嗅出”迎合他们的成年人以及与他们一本正经尽职尽责谈话的成年人。
错误3 跟孩子谈话总是说教
杜菲博士表示,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偶尔谈话可能比较严肃,甚至不无说教。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大多数谈话内容还应该以亲子、交心、分享为主。乔治·华盛顿大学在线高中副校长马丽娅·科伊尔提醒广大家长,孩子长到十几岁时,父母要主动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孩子多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错误4 一边听孩子说话,一边做别的事
阿克特伯格博士表示,家长这种做法给孩子传递的信号是“我没有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说话内容上”。因此,家长与孩子谈话时,最好放下手机、电脑等任何东西,因为没有什么比听孩子说话更重要。她指出,晚上和乘坐汽车时是青少年最渴望与父母交流的时刻。
错误5 打断孩子的说话
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打断孩子的说话,孩子刚说上半句家长就接下半句,孩子话没说完家长就大笑不止。家长此类行为都是不冷静的表现。阿克特伯格博士表示,家长正确的做法是,真正把孩子当好朋友,孩子和朋友一样需要尊重和善意。倾听孩子说话时,家长应尽量保持沉默,多听少说少插话。对孩子的心理世界了解越多,家长的育儿焦虑就越少。
错误6 越俎代庖,替孩子做选择
家长强迫孩子参加、替孩子选择活动,完全剥夺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面对“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时,青少年最希望的是能够自己做主,自由追梦。而家长的选择往往会导致孩子缺乏足够的动力,失去充分的发展空间。杜菲博士表示,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犯错或走弯路,然而,孩子在追求激情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不断尝试、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
错误7 强迫孩子频繁谈话
为了与孩子多交流,家长有时候真的很努力,很用心。他们想让孩子说话,但不知道怎么做。太过频繁逼迫孩子说话,往往会适得其反。阿克特伯格博士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奇闻趣事,孩子更可能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这种更自然的交流还可以显著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更加乐于与父母交流。
科伊尔校长表示,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家长还应该抓住聊天的最佳时机,把握正确的提问方式。比如,晚餐时间就是聊天的好时机。尝试开放式和非评判性问题。比如,“今天发生的最好的事情是什么?今天发生了哪些你不喜欢的事情?”尽量避开更加复杂的“为什么”问题或者太过简单的“是”或“不是”的问题。杜菲博士建议,与孩子一起听音乐,看孩子喜欢的节目,或者询问他们最喜欢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或电子游戏,都有助于寻找更多的共同点,更好地走进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