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节能减排 打造节约型企业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与鄂钢、柳钢联合重组后,集团公司已成为年产钢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武钢是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烧结、冶炼、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在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武钢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06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77亿吨,累计实现利税85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598.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9.3倍。2007年上半年,武钢实现利润50.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自“九五”以来,武钢围绕“品种、质量、环境、效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投资300多亿元淘汰了部分落后装备,其中,用于节能减排的投资占每年总投资的10%以上,促进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出现了生产大幅度增长,资源、能源消耗指标明显进步,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的良好势头。
  
  一、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节能降耗
  
  武钢采用当代最先进的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先后完成了新三炼钢厂、一炼钢平改转、二热轧厂、二冷轧、二硅钢等工程;并对一硅钢、一冷轧等进行技术改造。设备的大型化和先进化,不仅提高了武钢产品的竞争力,还为节能降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武钢带来巨大的效益。仅一炼钢“平炉改转炉”工程,年节能就达30万吨标煤。
  
  二、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措施项目
  
  近几年,武钢投资20多亿元,新上了一大批节能项目,如在7#、8#和新1#、2#焦炉实施干熄焦工艺;对整个原料系统实行精料配比;6个高炉全部采用富氧喷煤、煤气余压发电、软水密闭循环、INBA法水渣处理工艺并采用冶炼专家系统;三个炼钢厂连铸坯热装热送;轧钢厂加热炉配备余热回收装置;利用富余煤气建成4×150t蒸气鼓风机站锅炉及2×220t/h发电锅炉(热能电站)等节能项目。除此之外,武钢连续7年每年投资4000万元,安排一批投资省、见效快的节能“四新”技改项目,如新型节电技术(变频调整、无功补偿、省电器等)、最新燃烧技术(蓄热式烧嘴)、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新技术、新型耐火材料和涂料等,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武钢利用余压、余热发电量达到10.411亿kwh,比2005年增加4.58亿kwh,其中干熄焦发电增加了0.43亿kwh,TRT发电量增加了0.74亿kwh,利用富余煤气锅炉发电增加了3.4亿kwh。TRT吨铁发电量达30kwh,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高炉吨铁发电量可达38kwh,属国内领先水平。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和产业结构调整
  
  武钢通过严格执行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老污染源治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关停淘汰落后工艺,狠抓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使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2006年,武钢污染因子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8.8%,吨钢SO2排放量2.62kg,吨钢烟、粉尘排放量1.02kg,居国内领先水平。
  武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关停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业、工序。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率先淘汰“平炉—模铸—初轧”的落后生产工艺,实现了“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连铸”的先进生产工艺,连铸比达100%。2003年4月17日关停烟粉尘污染大、耗能大的铁合金电炉,2004年上半年关停耐火材料公司6座竖窑。以55孔6m复热式焦炉淘汰65孔4.3m焦炉,以360m2烧结机淘汰4台82.5m2小烧结机,以3200m3高炉替代1513m3高炉,三个项目总共削减COD、烟(粉)尘、SO2、氰化物分别为3091吨、2195吨、1422吨、0.9吨。
  另外武钢计划投资27.88亿元,将分布于市区的冶金公司所属企业,在2007底以前搬迁至武汉阳逻开发区,建成国际一流的钢材深加工基地。
  
  四、致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武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冶金渣、废钢、氧化铁皮、含铁尘泥、废水、工业煤气等排放物,对其中可再利用的资源,武钢作为资源予以循环利用,对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也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2006年,武钢实现综合利用产值34.16亿元,冶金渣及含铁尘泥等固体废物100%处理利用,居国内领先水平,吨钢取新水大幅下降,年底达到6吨以下水平。此外,还大力开展二次资源的深加工利用,如自主开发瓦斯泥、瓦斯灰、除尘灰、转炉污泥等含铁尘泥利用新工艺,含铁(碳)二次资源在内部循环利用,既缓解了矿石等资源紧张的矛盾,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含铁尘泥的零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深加工利用氧化铁皮,建成3万吨/年的还原铁粉生产能力,10万吨/年的硬磁材预烧料生产能力,分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武钢还大力开展废旧设备的再制造和修复利用,及废旧材料综合利用,做到物尽其用,既利用了资源,又防止废弃物弃置对环境的污染。
其他文献
当前,四川省农村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劳务经济特征。根据目前农业生产力状况和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农村有一半强一点的劳动力属于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基本得到转移。四川省是劳务大省,我们认为,四川省农村劳务经济特征在全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四川省劳务经济和农民收入消费基本状况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
期刊
今年以来,各地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区域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趋于协调的良好态势,但区域发展中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相对普遍地出现了投资增幅过快、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区域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全面协调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并在体制机制上继
期刊
对于人力资本在吸引FDI(外国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均有论述。普遍认为,人力资本与FDI的流入以及技术外溢存在着良性循环。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印人力资本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指出两国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异同以及对FDI流入的影响。    一、整体人口素质    一国整体人口素质的高低对于FDI的流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从人口素质的定义来看,它主要由个体素质和社会素质构成。个体素质进行组合,
期刊
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2200亿斤提高到2006年的9949亿斤,增加了7749亿斤,平均每十年增加1600亿斤左右,基本上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公报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69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8‰;2006年全国粮食产量为9949亿斤,比上年增加268亿斤,增幅为2.8%。按这两组权威数
期刊
这是一件棘手的案子。  作案时间是1995年至1997年,距今达9年之久。由于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外逃,证据难以获取,使得这起银行职员伙同公司老总恶意透支500余万元的大案沉寂了9年。9年间,三亚市检察院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此案的跟踪,一刻也没有忘记对犯罪嫌疑人顾家廉的追捕……。直到2006年5月15日,潜逃了9年的顾家廉在江苏高邮市落网。2007年1月26日,此案侦查终结向法院提起公诉,10月12日,
期刊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在“新”字上,虽然过去曾对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但那时的改造是以损失农业为代价,去发展工业,去建设和维护城市。时至今日,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城市也较之过去焕然一新,但农村却落伍了。城乡形成了反差,社会发展不协调。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国社会走向稳定、走向富强、走向发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指明了方向,这一英明决策的确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期刊
十一、五角大楼采购调查    1988年6月里根政府即将结束任期时,联邦调查局的人员在12个州突然搜查了35个以上的办公室,为当时的国防采购调查收集证据。跨政治派别的国会议员被五角大楼的腐败激怒了,保守的共和党众议员丹尼·史密斯(俄勒冈州议员)说:“这个制度生病了。”共和党众议员拉里·霍普金斯(肯塔基州议员)哀叹道:“我们得了腐败流行病。”共和党参议员约翰·沃纳(弗吉尼亚州议员)惊呼,“我从头到脚
期刊
最近,我们到部分地区对今年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调研,并召集了江苏、山东、河南、四川、内蒙古、黑龙江等部分省发展改革委同志进行专门座谈,着重就今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进行了研讨,就明年的工作设想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今年的农村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农民现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经济继续
期刊
今年入夏以来,水污染不断发出危及饮水安全的警示,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这些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因为对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和322座水库进行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  由于水污染引起饮水安全危机和城市饮水恐慌的风险已经大大增加,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和水污染的治理产生尖锐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既取决于技术手段,也取决于思
期刊
随着核技术应用的日益发展和普及,上海市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设备(设施)保有量和放射性污染物产生量不断上升,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如放射源丢失、非法转让转移放射源、未经许可使用放射源、废旧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非法处置等。另外,周边地区的核设施可能发生的事故也有着污染环境威胁。因此,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二十余年来,上海环保部门在建立健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