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媒介进行良好的舆论引导,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舆论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分析影响舆论引导的媒介因素,有助于发掘舆论引导与调控的关键点,从而提高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舆论引导 媒介因素 和谐社会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以其独特的社会特征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舆论环境,考察分析此舆论环境中的媒介因素,并从媒介出发进行传播方法分析,有助于发掘舆论引导与调控的关键点,从而提高舆论引导在构建和谐新疆中的作用。
一、媒介的舆论引导
社会公众中存在诸多态度和意见,引导舆论的发展需要媒介进行意见的统一,这就要求具备完善的大众媒介系统。新疆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大众传播组织。自1910年《伊犁白话报》创办至今,新疆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天山网等媒体都已实现了汉、维吾尔、蒙古等多语种传播,覆盖全疆各地及周边省区、国家乃至中亚地区。然而,新疆庞大的媒介系统却缺乏与之相辅相成的媒介公信力。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13个。截至2007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60.7%。①但根据2002——2004年度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阿斯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传播行为与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调试》的相关数据显示,认为党报反映群众呼声差的人数占26.73%,报道不全面的占24.62%,可信度不高的占16.94%,内容枯燥的占12.5%,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的占11.69%,有偿新闻多的占7.52%。②报道不全面、可信度不高、舆论监督力度不够是新疆新闻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到其公信力。只有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大局展开宣传工作,坚持团结、稳定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新闻真实,才能建立强大的媒体公信力,提高媒介的舆论引导力。
二、大众媒介与受众
受众的心理首先基于其身份带来的自我认识与归类,并通过各种权力话语的引导,使互不相识的人们建构共享的归属感,进而将这种主观建构的关系想象为一种合法的存在。主体与特定社会文化之间的认同关系和想象关系构成群体形成的基础。群体建立在个人之上,个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个人的态度总是与他参与的群体的态度相关联,受群体态度的影响和支持,群体正是依靠这种对个体态度的构建的双重作用而维系群体内部的凝聚力的。大众传媒对受众态度的引导,总是在受众所参与群体的影响下发挥作用的。③
具体到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新疆而言,必须在坚持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和方针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制作精品节目,来提高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等各民族语言的节目质量,使受众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各族群众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强化个人的国家意识,以此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传播诉求。
三、对提高舆论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1、营造充分开放的舆论环境
舆论的良性发展需要言论自由的社会环境,各种意见和声音才能够在交流中形成,从而涤除错误的舆论成分。在封闭的社会舆论环境中,意见呈现出单一化和主观化,缺乏理性。同时,外界信息难以进入,人们孤陋寡闻,易受错误言论和歪曲事实的影响。在南疆地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信息流通不畅,是非言论难以在交流激荡中被明辨,人们易受歪曲言论蛊惑。
2、提高媒介素养教育
由于各民族语言的差异,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受众拥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结构,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陈力丹曾言:“理想的大众传播需要理想的传播接受者充分开发、利用它,来完善自身,造福社会。”④在多民族地区提高舆论引导力,需要大众媒介针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传播学者詹姆斯·波特在其著作《媒介素养》中,指出媒介素养具有多维度,我们分别通过认知、情感、审美、道德四个维度与媒介中的信息进行互动。这里除了认知层面具有相对客观的标准,其余均由个人主观判断主导,无所谓正误。于是媒介素养的核心——知识结构,就成为影响受众参与媒介,并对自身产生影响的中间变量,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众媒体具备传播权威信息和知识的天然属性,应发挥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传递强有力的权威意见,培养各族群众坚定的国家公民意识,弱化民族意识,改变民族隔阂的刻板印象。此外,在现有汉语普及教学的基础上,如何更深入地在各族群众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使得传播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识别和国家认同基础之上,是提高多民族地区舆论引导效率的关键。
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分化和思想多元化,增加了舆论引导的不确定性;新疆与内地时空上的距离以及多民族聚居、地广人稀、多元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社会舆论环境与主体特征。诚然,把握舆论引导规律离不开对社会整体系统运作规律的考察,而且唯有将社会舆论置于发展中的社会变动中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把大众传播媒介置于引导舆论的首要考量因素。因此,只有从舆论主体出发观照影响舆论引导的媒介因素,并围绕媒介把握舆论引导的规律,方能真正提高舆论传播的引导力,促进新疆社会的和谐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①《新疆概况》[EB/OL].http://www.xinjiang.gov.cn/10013/10003/
10011/2008/44647.htm
②阿斯买·尼亚孜:《新闻传播与少数民族受众》[M]。新疆:新疆大学出社.2006:70
③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56.
④陈力丹:《陈力丹自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87
(作者:均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大学新闻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舆论引导 媒介因素 和谐社会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以其独特的社会特征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舆论环境,考察分析此舆论环境中的媒介因素,并从媒介出发进行传播方法分析,有助于发掘舆论引导与调控的关键点,从而提高舆论引导在构建和谐新疆中的作用。
一、媒介的舆论引导
社会公众中存在诸多态度和意见,引导舆论的发展需要媒介进行意见的统一,这就要求具备完善的大众媒介系统。新疆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大众传播组织。自1910年《伊犁白话报》创办至今,新疆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天山网等媒体都已实现了汉、维吾尔、蒙古等多语种传播,覆盖全疆各地及周边省区、国家乃至中亚地区。然而,新疆庞大的媒介系统却缺乏与之相辅相成的媒介公信力。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等13个。截至2007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95.1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60.7%。①但根据2002——2004年度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阿斯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传播行为与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调试》的相关数据显示,认为党报反映群众呼声差的人数占26.73%,报道不全面的占24.62%,可信度不高的占16.94%,内容枯燥的占12.5%,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的占11.69%,有偿新闻多的占7.52%。②报道不全面、可信度不高、舆论监督力度不够是新疆新闻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到其公信力。只有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大局展开宣传工作,坚持团结、稳定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新闻真实,才能建立强大的媒体公信力,提高媒介的舆论引导力。
二、大众媒介与受众
受众的心理首先基于其身份带来的自我认识与归类,并通过各种权力话语的引导,使互不相识的人们建构共享的归属感,进而将这种主观建构的关系想象为一种合法的存在。主体与特定社会文化之间的认同关系和想象关系构成群体形成的基础。群体建立在个人之上,个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个人的态度总是与他参与的群体的态度相关联,受群体态度的影响和支持,群体正是依靠这种对个体态度的构建的双重作用而维系群体内部的凝聚力的。大众传媒对受众态度的引导,总是在受众所参与群体的影响下发挥作用的。③
具体到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新疆而言,必须在坚持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和方针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制作精品节目,来提高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等各民族语言的节目质量,使受众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各族群众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强化个人的国家意识,以此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传播诉求。
三、对提高舆论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1、营造充分开放的舆论环境
舆论的良性发展需要言论自由的社会环境,各种意见和声音才能够在交流中形成,从而涤除错误的舆论成分。在封闭的社会舆论环境中,意见呈现出单一化和主观化,缺乏理性。同时,外界信息难以进入,人们孤陋寡闻,易受错误言论和歪曲事实的影响。在南疆地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信息流通不畅,是非言论难以在交流激荡中被明辨,人们易受歪曲言论蛊惑。
2、提高媒介素养教育
由于各民族语言的差异,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受众拥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结构,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陈力丹曾言:“理想的大众传播需要理想的传播接受者充分开发、利用它,来完善自身,造福社会。”④在多民族地区提高舆论引导力,需要大众媒介针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传播学者詹姆斯·波特在其著作《媒介素养》中,指出媒介素养具有多维度,我们分别通过认知、情感、审美、道德四个维度与媒介中的信息进行互动。这里除了认知层面具有相对客观的标准,其余均由个人主观判断主导,无所谓正误。于是媒介素养的核心——知识结构,就成为影响受众参与媒介,并对自身产生影响的中间变量,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众媒体具备传播权威信息和知识的天然属性,应发挥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传递强有力的权威意见,培养各族群众坚定的国家公民意识,弱化民族意识,改变民族隔阂的刻板印象。此外,在现有汉语普及教学的基础上,如何更深入地在各族群众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使得传播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识别和国家认同基础之上,是提高多民族地区舆论引导效率的关键。
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分化和思想多元化,增加了舆论引导的不确定性;新疆与内地时空上的距离以及多民族聚居、地广人稀、多元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社会舆论环境与主体特征。诚然,把握舆论引导规律离不开对社会整体系统运作规律的考察,而且唯有将社会舆论置于发展中的社会变动中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把大众传播媒介置于引导舆论的首要考量因素。因此,只有从舆论主体出发观照影响舆论引导的媒介因素,并围绕媒介把握舆论引导的规律,方能真正提高舆论传播的引导力,促进新疆社会的和谐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①《新疆概况》[EB/OL].http://www.xinjiang.gov.cn/10013/10003/
10011/2008/44647.htm
②阿斯买·尼亚孜:《新闻传播与少数民族受众》[M]。新疆:新疆大学出社.2006:70
③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56.
④陈力丹:《陈力丹自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87
(作者:均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大学新闻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