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形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格局。《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属于财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相连、相向而行,是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本文从《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模式四个方面详述了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给类似课程思政建设启发思路和借鉴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税法与税务会计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新思想、新方向和新办法。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专业课程,浸透在学生的观念意识形成、行为模式养成中,进而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属于财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讲授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行为税等各税种税款计算、征收管理、纳税申报、会计处理以及出口货物免退税政策与会计处理等内容。《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紧扣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动向,深度结合会计法律法规内容,如果能够在税务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仅可以促使专业学习提高思想深度和政治站位,还能增强学生全面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诚信纳税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等问题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将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恰当、有效、自然地全面地贯穿到《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内容等各方面,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展现专业课程的思政魅力,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教育改革项目。
1 以思政价值重构《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目标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是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技能目标为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了解、掌握各税种的概念、税制要素、纳税申报和税款计算,熟练掌握各税种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能够理解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在处理某些经济业务时的分歧点,并运用相关知识正确地处理此类经济业务。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待该课程,课程目标除了知识、能力和技能目标,还应进一步提升到思政目标,也是该门课程教学深层次的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熟悉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具备诚信纳税、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识;从税务和财务角度关注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形势,养成社会参与意识,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等理念,不虚开发票,夯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不做假账,培养优秀的职业情操。
2 以思政观念重建《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环节
课程教学离不开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与《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有效融合,也需要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关键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前,首先,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正确地认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消除对课程思政的误解。专业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上好专业课,以此为基础承接思政教育贯彻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任务。其次,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专业课教师需树立思政观念,积极学习、理解贯通应知应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心中有思政,才能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信手拈来。最后,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设计,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计划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导过程中,达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课中,把控教学节奏,渗透思政元素。教师全程把控教学节奏,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教授税法和税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口述、板书、多媒体等方式将思政元素或思政內涵传递给学生,并且教师还需要时刻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课堂气氛,随时做出调整,保障学生最大程度汲取思政精神。
课后,及时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改进。融合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需要教师每节课课后进行复盘和反思:在教方面,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安排,是否达到了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是否自然释出,与专业知识是否契合等;在学方面,课堂氛围如何,学生反馈如何等。综合评判和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内容,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3 以思政元素重塑《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内容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挖掘和提炼本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汇入专业知识的传播中。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融入思政元素都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统领性的思政精神,对同一门课程不同章节分开提取思政元素,传授的思政精神呈现散点、割裂的特点。二是生搬硬套思政元素,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没有完全契合,为了课程思政而塞入思政元素。三是没有兼顾共性与个性,提取思政元素时过于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较少兼顾引导关注大学生个体价值。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专业性强,与国家经济政策、企业会计规定紧密相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该课程思政精神内涵分为三个层面,围绕着这三个层面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第一类为法治意识层面的思政元素,如让学生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实申报纳税,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诚信纳税意识。第二类为社会责任层面的思政元素,例如,税收政策、会计制度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情况而不断更新优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经济、企业发展,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增强社会参与感,培养时代责任感,造就历史使命感。第三类为个人价值层面的思政元素,如引导学生关注、企业所得税关于创业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培养创业意识;如教授学生学习个人所得税改革,家庭与个人密不可分,提升幸福感;如训诫学生不做假账不虚开发票,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个层面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个人价值。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精神较为丰富,可以围绕上述三个统领性的思政精神,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挖掘和提炼。法治层面和社会责任层面的思政元素基本上涵盖在各个税种(每个教学章节)中,而个人价值层面的思政元素体现在与个人相关的税种和职业操守有关的内容中,主要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4 以课程思政重建《税法与税务会计学》教学实践模式
根据财会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特点,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平铺直述式、时政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和实践体会式,教师可以灵活掌握,融合运用。
4.1 平铺直述式
一些思政元素,本身就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是人们心中的统一公序良俗。因此,在讲授蕴涵此类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时,教师应将思政元素内容直接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境界。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中对税收进行概述的章节《纳税基础》,教师在讲授过程时,一般会阐述我国税收的法制进程、介绍了税收实体法及其构成。此时,即可引出“法治意识”的思政元素,税收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是国家机器顺利运转的重要财务保障,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负有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义务,同时也享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权利。这样由税收的介绍直接引出的思政元素比较自然、顺理成章,能够获得学生的肯定和认同。
接下来,让学生了解我国税收的征纳制度,介绍纳税信用制度,再次引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精神,倡议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和培养诚信纳税意识。这样的点明思政元素,回应之前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法治”的感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景。
4.2 时政启发式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中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会紧扣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有些思政元素涉及我国社会经济方针和企业发展理念,教师利用时政热点,可以促使学生讨论和交流,品鉴和感悟出我国的税收政策均是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税收政策最能体现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大部分地区停产停工,社会经济受到重创,疫情缓解后,国家首要就是提倡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经济,出台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期间税费优惠政策。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报道,引出税费优惠政策是如何支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艰辛,带来社会经济的复苏,促使学生讨论并关注社会经济、企业发展和民生就业,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再如,《税法与税务会计学》中关税的章节,教师可以以2019年中美贸易战作为切入点,介绍关税及其税制要素,关税在这场贸易战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设问我国应如何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总结概况: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我国珍惜与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国家之间应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交流、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4.3 实践感悟式
有些思政元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出真知的方式体会感悟而得,教师布置一些实操训练、仿真模拟业务,使得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蕴涵的思政要素。此类思政元素仅可以使得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是培养学生养成思辨思维和探索精神,更加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例如在《税法与税务会计学》发票管理中,如何让学生理解税法与会计相统一的“三流一致”问题,理解何为虚开发票,可以让学生体验“问题导向”的实践思路,根据仿真模拟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验真实发生的业务加上真实流动的资金才能开具真实存在的发票,做到业务流、资金流和发票流一致,才是不虚开发票。从问题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不虚开发票、不做假账,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和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
除了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还可以有归纳总结式(例如企业所得税会计章节中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根据企业类型进行归纳,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创业创新精神相衔接)、案例分析式(个人所得税章节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计算分析个人所得税改革前后税负变化,代入家国情怀和幸福感)、讨论探究式(资源税会计章节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话题,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深意)。
课程思政提倡的是立德于无声、育人于无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像一粒盐融入水中,自然、熨帖地展现在专业课程的每一個细节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表达、新思想、新领域。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思政价值、思政观念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环节和内容中,创新多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4]盖地.税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关键词:课程思政;《税法与税务会计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新思想、新方向和新办法。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专业课程,浸透在学生的观念意识形成、行为模式养成中,进而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属于财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讲授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行为税等各税种税款计算、征收管理、纳税申报、会计处理以及出口货物免退税政策与会计处理等内容。《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紧扣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动向,深度结合会计法律法规内容,如果能够在税务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仅可以促使专业学习提高思想深度和政治站位,还能增强学生全面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诚信纳税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等问题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将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恰当、有效、自然地全面地贯穿到《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内容等各方面,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展现专业课程的思政魅力,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教育改革项目。
1 以思政价值重构《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目标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是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技能目标为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了解、掌握各税种的概念、税制要素、纳税申报和税款计算,熟练掌握各税种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能够理解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在处理某些经济业务时的分歧点,并运用相关知识正确地处理此类经济业务。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待该课程,课程目标除了知识、能力和技能目标,还应进一步提升到思政目标,也是该门课程教学深层次的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熟悉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具备诚信纳税、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识;从税务和财务角度关注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形势,养成社会参与意识,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等理念,不虚开发票,夯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不做假账,培养优秀的职业情操。
2 以思政观念重建《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环节
课程教学离不开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与《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有效融合,也需要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关键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前,首先,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正确地认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消除对课程思政的误解。专业课教师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上好专业课,以此为基础承接思政教育贯彻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任务。其次,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专业课教师需树立思政观念,积极学习、理解贯通应知应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心中有思政,才能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信手拈来。最后,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设计,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计划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导过程中,达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课中,把控教学节奏,渗透思政元素。教师全程把控教学节奏,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教授税法和税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口述、板书、多媒体等方式将思政元素或思政內涵传递给学生,并且教师还需要时刻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课堂气氛,随时做出调整,保障学生最大程度汲取思政精神。
课后,及时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改进。融合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需要教师每节课课后进行复盘和反思:在教方面,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安排,是否达到了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是否自然释出,与专业知识是否契合等;在学方面,课堂氛围如何,学生反馈如何等。综合评判和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内容,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3 以思政元素重塑《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内容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挖掘和提炼本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汇入专业知识的传播中。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融入思政元素都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统领性的思政精神,对同一门课程不同章节分开提取思政元素,传授的思政精神呈现散点、割裂的特点。二是生搬硬套思政元素,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没有完全契合,为了课程思政而塞入思政元素。三是没有兼顾共性与个性,提取思政元素时过于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较少兼顾引导关注大学生个体价值。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专业性强,与国家经济政策、企业会计规定紧密相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该课程思政精神内涵分为三个层面,围绕着这三个层面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第一类为法治意识层面的思政元素,如让学生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实申报纳税,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诚信纳税意识。第二类为社会责任层面的思政元素,例如,税收政策、会计制度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情况而不断更新优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经济、企业发展,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增强社会参与感,培养时代责任感,造就历史使命感。第三类为个人价值层面的思政元素,如引导学生关注、企业所得税关于创业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培养创业意识;如教授学生学习个人所得税改革,家庭与个人密不可分,提升幸福感;如训诫学生不做假账不虚开发票,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个层面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实现个人价值。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精神较为丰富,可以围绕上述三个统领性的思政精神,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挖掘和提炼。法治层面和社会责任层面的思政元素基本上涵盖在各个税种(每个教学章节)中,而个人价值层面的思政元素体现在与个人相关的税种和职业操守有关的内容中,主要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4 以课程思政重建《税法与税务会计学》教学实践模式
根据财会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税法与税务会计学》课程特点,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平铺直述式、时政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和实践体会式,教师可以灵活掌握,融合运用。
4.1 平铺直述式
一些思政元素,本身就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是人们心中的统一公序良俗。因此,在讲授蕴涵此类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时,教师应将思政元素内容直接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境界。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中对税收进行概述的章节《纳税基础》,教师在讲授过程时,一般会阐述我国税收的法制进程、介绍了税收实体法及其构成。此时,即可引出“法治意识”的思政元素,税收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是国家机器顺利运转的重要财务保障,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负有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义务,同时也享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权利。这样由税收的介绍直接引出的思政元素比较自然、顺理成章,能够获得学生的肯定和认同。
接下来,让学生了解我国税收的征纳制度,介绍纳税信用制度,再次引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精神,倡议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和培养诚信纳税意识。这样的点明思政元素,回应之前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法治”的感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景。
4.2 时政启发式
《税法与税务会计学》中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会紧扣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有些思政元素涉及我国社会经济方针和企业发展理念,教师利用时政热点,可以促使学生讨论和交流,品鉴和感悟出我国的税收政策均是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税收政策最能体现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大部分地区停产停工,社会经济受到重创,疫情缓解后,国家首要就是提倡复工复产,恢复社会经济,出台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期间税费优惠政策。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报道,引出税费优惠政策是如何支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艰辛,带来社会经济的复苏,促使学生讨论并关注社会经济、企业发展和民生就业,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再如,《税法与税务会计学》中关税的章节,教师可以以2019年中美贸易战作为切入点,介绍关税及其税制要素,关税在这场贸易战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设问我国应如何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总结概况: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我国珍惜与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国家之间应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交流、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4.3 实践感悟式
有些思政元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出真知的方式体会感悟而得,教师布置一些实操训练、仿真模拟业务,使得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蕴涵的思政要素。此类思政元素仅可以使得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是培养学生养成思辨思维和探索精神,更加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例如在《税法与税务会计学》发票管理中,如何让学生理解税法与会计相统一的“三流一致”问题,理解何为虚开发票,可以让学生体验“问题导向”的实践思路,根据仿真模拟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验真实发生的业务加上真实流动的资金才能开具真实存在的发票,做到业务流、资金流和发票流一致,才是不虚开发票。从问题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不虚开发票、不做假账,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和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
除了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还可以有归纳总结式(例如企业所得税会计章节中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根据企业类型进行归纳,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创业创新精神相衔接)、案例分析式(个人所得税章节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计算分析个人所得税改革前后税负变化,代入家国情怀和幸福感)、讨论探究式(资源税会计章节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话题,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深意)。
课程思政提倡的是立德于无声、育人于无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像一粒盐融入水中,自然、熨帖地展现在专业课程的每一個细节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表达、新思想、新领域。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思政价值、思政观念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环节和内容中,创新多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4]盖地.税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