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发现秦汉纪第次花钱及其相关问题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洛阳市邙山乡村民在修建房屋时,发现西汉墓一座。墓中随葬的陶器、铁器等文物多已散失,我们仅收集到其中的4枚花钱(插八下右)。这种面文纪第次的花钱,在以往的著录中多称为“权钱”。我们谨就这批花钱及其相关问题,略作探讨。
  
  一、洛阳新发现的纪第次花钱
  
  秦汉时期的钱币,多为面文纪重量的“半两”、“五铢”等铜钱,也流行各种花钱。但像这种面文纪第次的花钱,却较为罕见。这批花钱共4枚,皆钱体重大,圆形方孔,面有外郭,周缘锐薄,钱文凸起,面文篆书,背部平素,通身布满浅绿色锈。依其钱文不同,简述如下:
  1.“第十”钱铸作较粗糙,钱身上部有一小块凹陷下去。面文“第十”,钱径39.2mm,穿宽7.5-9.1mm,重8.3g(图一:1)。
  2.“第十一”钱钱身厚薄不均,锈色较浅,外郭粗糙。面文“第十一”,钱径33.2mm,穿宽8.4-9.8mm,重9g(图一:2)。
  3.“第十七”钱钱肉较薄。面文“第十七”,钱径31.2mm,穿宽8.4-9.3mm,重5.4g(图一:3)。
  4.“第十九”钱 钱体厚重,铸作精致,钱外郭打磨得十分规整,圆滑。面文“第十九”,钱径32.2mm,穿宽9.2-9.3mm,重7.5g(图一:4)。
  这些花钱的面文,除“第十七”为自上而下竖写外,其他三枚都是自右而左横书。
  


  
  二、纪第次花钱的发现和著录
  
  这种花钱在清代已引起钱币学者的重视,清代晚期的《古泉汇》已见著录。该书载有面文为“第一重四两”、“第五重四两”、“第九重四两”、“第一”、“第七”、“第十一”、“第十四”、“第十八”、“第十七”、“第十九”等共10种,12枚。其中,前6枚有外郭,钱径最小的30mm,最大的43mm,一般多在40mm左右。方若《药雨古化杂泳》中著录“第十”、“第二十三”2枚。钱径分别为33、41mm。丁福保《古钱大辞典》著录15枚。面文为“第一重四两”、“第五重四两”、“第九重四两”、“第四”、“第七”、“第十”、“第十六”、“第十八”、“第十九”、“第十七”、“第二十三”、“第十一”等,共12中。其中一枚面文原释为“第十十”,应为“第十七”。多数无外郭,钱径30-45mm。1954年罗伯昭在给张纲伯、戴葆庭先生祝寿时拿出一枚面文“第十”花钱作为礼品,钱径39mm。由此可见这种花钱的珍贵程度。
  以往著录的这种花钱多为传世品,没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和相关资料。值得注意的是,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一套40枚花钱,均为方孔无郭。正面铸篆体阳文,背平素,钱径一般33mm,一枚为37mm。其中二十枚面文为“第一”、“第二”、“第四”至“第二十”;另二十枚面文分别铸韵语一句,句三字或四字。共39种。近年,在山东临淄西汉墓出土这种花钱21枚,形体重大,铸作较精,皆微有外郭,钱文篆书。面文为“第一”至“第十五”、“第十七”至“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共20种。其中一枚面文为“第十十”,应为“第十七” (图二:4),钱径32-35mm,重量11-13g。
  


  
  三、纪第次花钱的演变和年代
  
  这种花钱的面文多为篆书,也有少量隶书,字体风格有着明显的变化。《说文·竹部》“第,次也。从竹、弟”。《说文·弟部》:“弟,韦束之次弟也”。面文上的“第”均从 、弟。在古文字的意符里, 、竹意近,可以通用。为表述方便,我们以隶定后的部首名称,将这种花钱面文上的“第”上部称为“ ”头,下部称为“弓”字。我们依其出现最多的“第”字和变化明显的“九”字书体风格的演变,将这种花钱分为二种形式。
  1.小篆体:“ ”头中的“中”旁中间为竖画,由左向下再折向右上方的那笔宛曲,写作一笔:“弓”字横竖笔转折处圆转,竖写作弧形。“九”字左旁一撇作圆弧状,右旁的“乙”笔圆转宛曲。具有很强的小篆风格。洛阳西汉墓出土的4枚,山东临淄西汉墓出土的21枚,中山王墓出土的20枚,《古泉汇》《续泉汇》载录的“第一重四两”、“第九重四两”、“第十一”、“第十六”、“第十九”等,《古钱大辞典》载录的“第一重四两”、“第五重四两”、“第九重四两”、“第四”等均为这种书体(图二:1.6)。
  2.隶书体:“ ”头由左向下再折向右上方的笔画方折,“弓”字横竖笔转折处平直,竖画为直笔。“九”字左旁一撇平缓,右旁的“乙”笔方折。具有较强的隶书气息。《古泉汇》《续泉汇》载录的“第十七”、“第十九”,《药雨古化杂泳》载录的“第二十三”,《古钱大辞典》载录的“第十一”、“第十七”、“第二十三”,《寿泉集拓初集》载录的“第十”等均为这种书体(图二:7-9)。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等人以战国时期秦国文字为基础,整理出一套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它的笔道圆转、宛曲,形体匀称。隶书是战国晚期秦国人为书写方便,将部分正体文字简化而成一种字体。隶书真正被广泛使用是在汉代。隶书笔道方折、平直,形体扁方,字形较小篆简便易写。在西汉早期的隶书里,仍有较浓的小篆气息。西汉中期以后,隶书才真正脱离小篆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字体。根据小篆与隶书的这种发展演变关系,结合以前学者对这种花钱时代的看法及考古出土情况,我们认为:小篆体纪第次花钱的年代大体上相当于秦代和西汉早期,隶书体纪第次花钱的年代大体相当于西汉中晚期。
  
  四、纪第次花钱的性质和用途
  
  这种纪第次花钱的性质,以往学者认为是“权钱”。李佐贤、鲍康说是“权钱,面文纪数”。丁福保说是“秦初权钱,面文纪数”。马定祥说是“西汉权钱”。自满城西汉中山王墓发掘后,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作者认为是“宫中行乐钱”。余榴梁等认为是“西汉王公贵族饮酒作乐时的钱形游戏品”,视为花钱的一种。赵振华也认为是“花钱”。
  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做为法定货币。西汉初年仍铸行“半两”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铸行“五铢”钱。西汉晚期王莽铸行过刀币、布币。在秦汉时期的文献里,没有这种面文纪第次的“钱币”作为流通货币的记录。《国语·周语下》云:“权轻重”,韦昭注:“权,称也”。《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云:“以为知权也”,何休注:“权者,称也,所以别轻重”。这说明“权”有衡量之意。所谓“权钱”,当是用来称量其他物体轻重的砝码。战国秦汉时期的砝码,每套大小重量均呈有规律的递增关系。如果这种“钱币”是权钱的话,大小重量应呈规律性递增。我们分析以往著录和洛阳新出的这些“钱币”,他们的大小重量并不存在规律性的递增关系。因此,这种“钱币”肯定不是权钱。
  花钱是指铸作成钱币形状的那些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的非流通钱币。它的外形似钱而实非钱,不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西汉中山王墓所出的花钱中20枚面文纪第次,20枚面文铸韵语。韵语中记有饮酒作乐的场面。与这40枚花钱同出的还有1件铜骰,花钱可能与铜骰配合使用,“应是一套行酒令的玩物”。故《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将这种面文纪第次的“权钱”定为“宫中行乐钱”,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这种圆形方孔、面文纪第次的所谓“权钱”,应为秦汉时期用于宫中行乐的花钱。洛阳西汉墓新出的这批纪第次的花钱,为研究我国古代的钱币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后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蔡运章先生的悉心指导,特致谢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作文题】(江苏省泰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生命是一条长河,生活是一汪海洋,其中的微波细浪构成了平凡而充实的每一天,折射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请以“微波”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微”指“细小”、“轻微”;“波”本来指“波浪”,这里“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微波”本意是“细小的波浪”、“轻微的波浪”,这
百亿元以上的集团企业如何实现事无巨细的管理,多种业态组合成的集团航母如何对下属管控收放自如?看上去是集团最高老总所关心的事情,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这些集团公司无一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的在楼上看你”。桥把两个相互隔开的地方连接起来,其间风景最异,最美,也最浪漫。它同溪水相伴,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
期刊
正如小说家倪匡所言,在变化莫测的大海之上,是没有绝对安全这回事的,任何想象不到的、古怪的、神秘的意外都可能发生。但是人类对航海的热衷,自几千年前开始,到今天一直不衰,因此沉船事件也是接连不断。沉船虽然像深海的梦境般远离人世,但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等待后人翻閱……  策划 | 栗月静
短短的头发,圆圆的脑袋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哈哈一笑,便露出两排整齐而又雪白的牙齿。这就构成了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爱笑的 Short hair, round head with
最近我上了一堂数学课,开始时,我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路上课,但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生成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自己预设的过程完成,但却以学生
本报讯3月中旬,神舟电脑将游戏机型——神舟新梦5160G再次升级,搭配19寸宽屏液晶,仅售5998元。新梦5160G采用了Pentium4516处理器,具备2.93GHz主频和1M二级缓存,再搭配512MB
超级探索小组的特大新闻!我们的任务:探索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并为它绘制详尽的‘地图’,这个领域就是人类的身体!被选定的探索对象是:史蒂文·贝斯蒂,性别
聪明的老板时刻都在找答案,也往往能很快找到答案,但却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只顾自己一个人转换方向,追赶目标。结果,跑着跑着,老板也许发现只剩自己一个人了……下属在远
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经过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年龄大都在十五岁左右。十五年的生活积累,对高中的物理教育有利有弊。十五岁的年龄是人生的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抽象思维水平仍然较低,处于从直觉型、经验型向逻辑思维型的过渡期。科学辩证思维处于初始状态,所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持。而学生十五年积累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就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十五年来积累的生活经验,并恰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