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初探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olov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德育是整个德育工程的起点,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使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关键词】幼儿德育 道德启蒙教育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实施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所以,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向反面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
  其实在更广的程度上来讲,家长更是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
  (二)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全家的宠儿和希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有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位小朋友游戏时表现非常棒,老师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过了一会,这个小朋友由于开始顽皮,老师把小红花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此打击,觉得很委屈边哭边打老师。这个例子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别人得到奖品了,别人当班长了,我得不到就哭闹,今天你有一盒好看的彩笔或新买的书、玩具,明天我也让妈妈买,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好、最大的留给自己,小的分给别人等等,有很多例子。造成孩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致,另一方面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幼儿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倒了,没有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有人主动拣起来等等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三)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当今的孩子一味追求“吃好、喝好、穿好”,“爱国”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事。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果问他们长大后想干什么?很多孩子回答:“当经理”、当“董事长”、当“警察”。他们的目的是当经理、董事长有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警察有枪,坏人就不敢欺负我。而没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过度追求享受,而降低了对祖国的热爱,很少人想到我做这件事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爱国教育应从小培养,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幼儿道德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灵活的道德习惯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灵活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行为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道德教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性格传给我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三)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玲玲的草帽》中玲玲草帽不小心被风刮跑了,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还有《好心的小鱼》等故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道德教育。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人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安门”、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五)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与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六)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与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本文从如何有效传送、适配和支持以太网业务应用三个层次,分析在SDH中承载以太网业务面临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和相关标准.
【摘 要】钢琴即兴伴奏是幼师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是学生走向职场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本文对它的特点和训练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即兴伴奏 基本功 理论知识 音乐鉴赏能力 创造性思维 心理素质  幼师专业钢琴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为幼儿歌曲配弹伴奏的能力,达到将
【摘 要】本文从幼儿师范学校幼师生英语普遍较差和学前教育注重英语教育这一实际情况,分析幼儿师范学校英语教学现状,提出进行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探讨如何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 幼儿师范学校 幼师生 英语水平 英语基础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 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英语课堂教学是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