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本文谨从笔者比较熟悉的数学课堂出发,对如何盘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一些粗浅的探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兴趣”之花
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及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用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中为他们树立自信,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下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趣——数学教学的“敲门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趣,要富有挑战性,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都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演示数学问题,教学时,利用这些赏心悦目的图片,我精心设计情境导语,可以是一个童话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小游戏。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在初入课堂时就“活”起来,很快就进入到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才真正体现出“导人激趣”这一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敲门砖”的作用。
例如,教学“0”的认识。课前我采用了故事导人的方法来激趣。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下午,白兔、黄兔、灰兔、蓝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白兔、蓝兔很认真地采蘑菇,黄兔蹦蹦跳跳,边唱歌边采蘑菇,而灰兔呢,一会儿去采花,一会儿捉蝴蝶,玩得特别高兴,不知不觉地天晚了,于是它们决定回家了,看,它们向我们走来了,看一看谁最高兴?为什么?最不高兴的是谁?为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从而学生认识了新朋友“0”这个数,这样的设计,以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的题材把学生引入了教学的主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中无穷的趣味,敲响了数学教学之门。
二、张扬个性,学有兴趣——数学教学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改革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那么这种兴趣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催化剂”,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精彩,
如,在教学“8,7加几”时,当我出示“8 7=?”时,有的学生马上说出8 7=15,我接着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我用“凑十法”算的,把7分成2和5。8 2:]0,10 5:15,还有的学生说:也可以把8分成3和5。3 7=10,10 5=15,我继续问学生:除用“凑十法”计算8 7外,你还有別的算法吗?学生唧唧喳喳议论不停,不一会儿,一名学生举起小手说:我是这样想的,我把8当作10,10 7=17,17—2=15,我马上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计算的?他说:前面我们学过“9加几”是把9当作10来计算的,所以“8加几”也可以把8当作10来计算,我说;你真聪明!我抓住契机又问: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孩子在苦思冥想,有的孩子在争论着,有的孩子在用手比画着,在很短时间内,孩子们想出了“把8当作9,因为9 7=16.8十7比9 7的和少!,所以8 7:15”还有“把8当作10,7当作5,因为10 5=15,所以8 7=15”等等,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灵性和个性化的思维真使我始料未及。
由此,我想到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认为高超的张扬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好比课堂的催化剂,使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走向精彩。
三、赏识激励,游戏促趣——数学教学的“润滑剂”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数学游戏可以大大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
课堂适当运用游戏的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如,教师在低年级教学“6,7的加法”时,开展猜一猜、小猫钓鱼、摘苹果、小小邮递员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就能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赋予课堂动的美感,从而,让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学习”的滋味,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游戏教学,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就好比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了“润滑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轻松互动,操作提趣——数学教学的“滑板车”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这一矛盾,动手操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例如,我在教完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后,就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拼摆组合图形,并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为核心,以充分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四件法宝”来调剂一下“数学课堂的趣味”,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想学、乐学、好学,才能真正地“做”好数学,“用”好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开满“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兴趣”之花
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及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用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中为他们树立自信,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下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趣——数学教学的“敲门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趣,要富有挑战性,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都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演示数学问题,教学时,利用这些赏心悦目的图片,我精心设计情境导语,可以是一个童话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小游戏。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在初入课堂时就“活”起来,很快就进入到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才真正体现出“导人激趣”这一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敲门砖”的作用。
例如,教学“0”的认识。课前我采用了故事导人的方法来激趣。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下午,白兔、黄兔、灰兔、蓝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白兔、蓝兔很认真地采蘑菇,黄兔蹦蹦跳跳,边唱歌边采蘑菇,而灰兔呢,一会儿去采花,一会儿捉蝴蝶,玩得特别高兴,不知不觉地天晚了,于是它们决定回家了,看,它们向我们走来了,看一看谁最高兴?为什么?最不高兴的是谁?为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从而学生认识了新朋友“0”这个数,这样的设计,以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的题材把学生引入了教学的主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中无穷的趣味,敲响了数学教学之门。
二、张扬个性,学有兴趣——数学教学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改革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那么这种兴趣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催化剂”,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精彩,
如,在教学“8,7加几”时,当我出示“8 7=?”时,有的学生马上说出8 7=15,我接着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我用“凑十法”算的,把7分成2和5。8 2:]0,10 5:15,还有的学生说:也可以把8分成3和5。3 7=10,10 5=15,我继续问学生:除用“凑十法”计算8 7外,你还有別的算法吗?学生唧唧喳喳议论不停,不一会儿,一名学生举起小手说:我是这样想的,我把8当作10,10 7=17,17—2=15,我马上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计算的?他说:前面我们学过“9加几”是把9当作10来计算的,所以“8加几”也可以把8当作10来计算,我说;你真聪明!我抓住契机又问: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孩子在苦思冥想,有的孩子在争论着,有的孩子在用手比画着,在很短时间内,孩子们想出了“把8当作9,因为9 7=16.8十7比9 7的和少!,所以8 7:15”还有“把8当作10,7当作5,因为10 5=15,所以8 7=15”等等,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灵性和个性化的思维真使我始料未及。
由此,我想到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认为高超的张扬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好比课堂的催化剂,使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走向精彩。
三、赏识激励,游戏促趣——数学教学的“润滑剂”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数学游戏可以大大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
课堂适当运用游戏的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如,教师在低年级教学“6,7的加法”时,开展猜一猜、小猫钓鱼、摘苹果、小小邮递员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就能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赋予课堂动的美感,从而,让学生从游戏中体会“学习”的滋味,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游戏教学,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就好比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了“润滑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轻松互动,操作提趣——数学教学的“滑板车”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这一矛盾,动手操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例如,我在教完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后,就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拼摆组合图形,并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为核心,以充分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四件法宝”来调剂一下“数学课堂的趣味”,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想学、乐学、好学,才能真正地“做”好数学,“用”好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开满“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