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剧不光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作为创作者也要保持一颗童心,以儿童的心理观察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儿童生活、获得儿童共鸣的好作品。
关键词:儿童剧;创作谈;尊重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儿童剧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儿童剧艺术精品。仅笔者所在的院团,就先后已打造出了《少年华罗庚》《飞吧大雁》《永远的雪梅》《黎明的河边》《留守小孩》《从长荡湖走来的女孩》《寻找红头发》《青铜葵花》《田梦儿》《戏娃》等10部大型现代儿童剧。这些儿童剧的演出,对拓展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培养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保持儿童剧艺术的持续繁荣发展,创作出更多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剧精品,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瓶颈和挑战,需要倾心不懈的探索。
在中国,儿童剧自20年代萌芽,几经风雨沉浮,已有了近百年的进化和发展史。但随着儿童剧的进化和发展,当今时代对儿童剧的要求,已不能与萌芽初起的时代同日而语。以前的孩子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现今的儿童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见多识广,接触的新事物、新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一点也不比成人少,对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你艺术呈现如果没有的充分理由和磁性,他们不会轻易接受你的观点。像我们的儿童剧《田梦儿》中的女主人公田梦儿,她是个有梦想、有个性甚至还有叛逆的女孩,这些都明显带有当代儿童的特征,所以在舞台上,她与孩子们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自然为儿童观众所认可的接受,多而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演儿童剧不能只追求跑跑跳跳的形似,还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寻找和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他们最需希望在舞台上看到是的什么。
爱护儿童就是保护祖国的未来。儿童正处于认识客观世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儿童剧创作要始终保持一颗爱心,多创作充满时代气息、富含童真童趣、散发着正能量的作品。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内容,这就是对儿童最大的保护和爱。儿童剧创作者一定要心存敬畏,坚守底线,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观看儿童剧,用艺术感染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儿童剧除了具有戏剧一般的特征外,还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要求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与活泼、明快的情节向他们剖析严肃的主题,进行美的感染。在美的感染过程中,培养儿童积极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意志和想象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锻炼,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尽可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与周围事物,以达到巩固其自身既有的道德感。
我们的《少年华罗庚》,全剧自始自终没有“你要自学成才”“你要敢于攀登科学高峰”这样的说教词,有的只是少年华罗庚历尽苦难而一次次爬起来的生活情景,但孩子们却被深深感染。根据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同名代表作改编而来的《青铜葵花》,里面几乎没有直接的主题教育台词,但剧中突出孩子的视角,生动塑造了一个个富有纯真善心的儿童形象,从而自然传递了“苦难中的美丽、挫折中的成长”的内容主题。
儿童剧的主旨是开启儿童心灵,给孩子们以真善美的享受。因此,儿童剧一定要有童趣,以童趣为径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富有童趣的剧情当中。说得理性一点,就是依据儿童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从儿童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有内涵、有童趣的儿童剧,用真实情感去感化孩子,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小观众。
很多人以为,儿童剧就是成人演给儿童看的,要么就是大人装扮孩子,要么就是大人教育孩子。因此,一些儿童剧在舞台上往往总是摆脱不了“装嫩”的感觉和表现。笔者所经历的十部现代儿童剧,虽然几乎都是成人编、成人演、儿童看,但始终力戒成人化,保持演员有童心、舞台有童趣,因此几乎每一场演出,都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身临其境并感同身受。
成功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儿童剧要想走进儿童的心田,需要把握好儿童观众层面的三个特征:一是要能抓住孩子行为特征,以孩子气、孩子形来传达出孩子的心理特征;二是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以孩子的生活態度、孩子的细微表露来体现孩子的成长状态;三是抓住孩子的情感特征,以孩子的喜怒哀乐和神态反应来揭示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童剧应具有思想的明确性、道德的纯洁性、人物性格与行为的真实性、摄取生活素材的广泛性和准确性、艺术构思的完美性,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一台从头到尾板着面孔说教的儿童剧,任你的道理如何明确,任你的主题怎样深刻,也很难设想孩子们能自始自终坐得住、听得进。这样的法则,我们在长期的儿童剧创作演出中,有过很多的体验。
一方面,儿童剧创作要尊重儿童天性,坚持正面引导,给孩子们一个干净纯洁、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世界。另一方面,在儿童剧的创作上,要根据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尊重儿童习性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喜好和兴趣,坚持在题材上不拘一格、独具匠心,创作出更多有品质、有内涵的儿童剧。儿童剧体现的是纯真心灵下的动人故事,其最大特点是寓教于乐。儿童剧不仅能为孩子带来欢乐和自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还能够让孩子们通过感受艺术魅力,开启儿童心智。要针对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和心理状态,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儿童剧。
儿童剧不光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为未来的成长培根铸魂、添智赋能。因此,儿童剧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扎根生活、扎根儿童,摸准儿童的心理和需求。同时,作为创作者也要保持一颗童心,以儿童的心理观察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儿童生活、获得儿童共鸣的好作品,儿童才能从中汲取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在实践中深深感到,一部儿童剧的成功,除了剧目创作、院线运营、营销管理上的独到之处外,还与其对待儿童剧的理念有莫大关系。一些剧目总是抱怨观众不懂得欣赏,问题是我们是否了解儿童观众,是否尊重孩子们了呢?儿童剧的主要观众是孩子们,可不能因为观众是孩子,我们就不尊重他们。要演好儿童剧,我们就要用具体行动践行儿童才是儿童剧的主人这样一种理念。为此,我们总是用大量的注意力,在演出过程中去观众群里,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每一种细微的神态反应、每一种本能的情绪变化,在演出后与孩子们开展互动,倾听孩子们的各种观看感,然后以此作为修改打磨的信息和依据。虽然那种创作、演出外的活动,会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通过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通过把他们的反应拉进戏剧、拉到舞台上,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戏剧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不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从而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儿童剧的创作演出,特别需要一种匠心,这就是要做到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儿童剧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观看喜好,才有市场。要摒弃浮躁功利心态,力求精益求精。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像倡导分级阅读那样,细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剧,力求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儿童剧可看,从而促进儿童剧的健康发展。
能够活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艺术世界里是一种幸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何保持住一颗童心,对儿童剧演员来说非常重要。我和我的同伴们都觉得,每天开开心心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一种很神圣的境界,我们不仅担当了为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社会责任,我们在演孩子戏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关键词:儿童剧;创作谈;尊重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儿童剧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儿童剧艺术精品。仅笔者所在的院团,就先后已打造出了《少年华罗庚》《飞吧大雁》《永远的雪梅》《黎明的河边》《留守小孩》《从长荡湖走来的女孩》《寻找红头发》《青铜葵花》《田梦儿》《戏娃》等10部大型现代儿童剧。这些儿童剧的演出,对拓展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培养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保持儿童剧艺术的持续繁荣发展,创作出更多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剧精品,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瓶颈和挑战,需要倾心不懈的探索。
在中国,儿童剧自20年代萌芽,几经风雨沉浮,已有了近百年的进化和发展史。但随着儿童剧的进化和发展,当今时代对儿童剧的要求,已不能与萌芽初起的时代同日而语。以前的孩子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现今的儿童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见多识广,接触的新事物、新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一点也不比成人少,对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你艺术呈现如果没有的充分理由和磁性,他们不会轻易接受你的观点。像我们的儿童剧《田梦儿》中的女主人公田梦儿,她是个有梦想、有个性甚至还有叛逆的女孩,这些都明显带有当代儿童的特征,所以在舞台上,她与孩子们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自然为儿童观众所认可的接受,多而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演儿童剧不能只追求跑跑跳跳的形似,还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断寻找和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他们最需希望在舞台上看到是的什么。
爱护儿童就是保护祖国的未来。儿童正处于认识客观世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儿童剧创作要始终保持一颗爱心,多创作充满时代气息、富含童真童趣、散发着正能量的作品。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内容,这就是对儿童最大的保护和爱。儿童剧创作者一定要心存敬畏,坚守底线,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观看儿童剧,用艺术感染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儿童剧除了具有戏剧一般的特征外,还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要求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与活泼、明快的情节向他们剖析严肃的主题,进行美的感染。在美的感染过程中,培养儿童积极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意志和想象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锻炼,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尽可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与周围事物,以达到巩固其自身既有的道德感。
我们的《少年华罗庚》,全剧自始自终没有“你要自学成才”“你要敢于攀登科学高峰”这样的说教词,有的只是少年华罗庚历尽苦难而一次次爬起来的生活情景,但孩子们却被深深感染。根据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同名代表作改编而来的《青铜葵花》,里面几乎没有直接的主题教育台词,但剧中突出孩子的视角,生动塑造了一个个富有纯真善心的儿童形象,从而自然传递了“苦难中的美丽、挫折中的成长”的内容主题。
儿童剧的主旨是开启儿童心灵,给孩子们以真善美的享受。因此,儿童剧一定要有童趣,以童趣为径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富有童趣的剧情当中。说得理性一点,就是依据儿童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从儿童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有内涵、有童趣的儿童剧,用真实情感去感化孩子,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小观众。
很多人以为,儿童剧就是成人演给儿童看的,要么就是大人装扮孩子,要么就是大人教育孩子。因此,一些儿童剧在舞台上往往总是摆脱不了“装嫩”的感觉和表现。笔者所经历的十部现代儿童剧,虽然几乎都是成人编、成人演、儿童看,但始终力戒成人化,保持演员有童心、舞台有童趣,因此几乎每一场演出,都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身临其境并感同身受。
成功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儿童剧要想走进儿童的心田,需要把握好儿童观众层面的三个特征:一是要能抓住孩子行为特征,以孩子气、孩子形来传达出孩子的心理特征;二是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以孩子的生活態度、孩子的细微表露来体现孩子的成长状态;三是抓住孩子的情感特征,以孩子的喜怒哀乐和神态反应来揭示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童剧应具有思想的明确性、道德的纯洁性、人物性格与行为的真实性、摄取生活素材的广泛性和准确性、艺术构思的完美性,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一台从头到尾板着面孔说教的儿童剧,任你的道理如何明确,任你的主题怎样深刻,也很难设想孩子们能自始自终坐得住、听得进。这样的法则,我们在长期的儿童剧创作演出中,有过很多的体验。
一方面,儿童剧创作要尊重儿童天性,坚持正面引导,给孩子们一个干净纯洁、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世界。另一方面,在儿童剧的创作上,要根据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尊重儿童习性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喜好和兴趣,坚持在题材上不拘一格、独具匠心,创作出更多有品质、有内涵的儿童剧。儿童剧体现的是纯真心灵下的动人故事,其最大特点是寓教于乐。儿童剧不仅能为孩子带来欢乐和自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还能够让孩子们通过感受艺术魅力,开启儿童心智。要针对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和心理状态,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儿童剧。
儿童剧不光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为未来的成长培根铸魂、添智赋能。因此,儿童剧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扎根生活、扎根儿童,摸准儿童的心理和需求。同时,作为创作者也要保持一颗童心,以儿童的心理观察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儿童生活、获得儿童共鸣的好作品,儿童才能从中汲取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在实践中深深感到,一部儿童剧的成功,除了剧目创作、院线运营、营销管理上的独到之处外,还与其对待儿童剧的理念有莫大关系。一些剧目总是抱怨观众不懂得欣赏,问题是我们是否了解儿童观众,是否尊重孩子们了呢?儿童剧的主要观众是孩子们,可不能因为观众是孩子,我们就不尊重他们。要演好儿童剧,我们就要用具体行动践行儿童才是儿童剧的主人这样一种理念。为此,我们总是用大量的注意力,在演出过程中去观众群里,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每一种细微的神态反应、每一种本能的情绪变化,在演出后与孩子们开展互动,倾听孩子们的各种观看感,然后以此作为修改打磨的信息和依据。虽然那种创作、演出外的活动,会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通过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通过把他们的反应拉进戏剧、拉到舞台上,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戏剧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不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从而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儿童剧的创作演出,特别需要一种匠心,这就是要做到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儿童剧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观看喜好,才有市场。要摒弃浮躁功利心态,力求精益求精。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像倡导分级阅读那样,细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剧,力求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儿童剧可看,从而促进儿童剧的健康发展。
能够活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艺术世界里是一种幸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何保持住一颗童心,对儿童剧演员来说非常重要。我和我的同伴们都觉得,每天开开心心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一种很神圣的境界,我们不仅担当了为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社会责任,我们在演孩子戏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