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我们必须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 现状 对策
近几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件,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在高校蓬勃兴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此举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问题,有的已经直接影响到开展创业教育的初衷。我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因此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已经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将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急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去开拓和耕耘,但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据调查统计,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不足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20%—30%。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
我国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高校必须明确这一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普遍较高,但真正付诸行动的较少,成功率也比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在进行普遍的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指导和政策性扶持,使他们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批量生产成千上万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企业家和小企业,以他们成功创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开辟新市场和发展富于活力的非公有经济。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逐年增长,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时代,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但是与此同时,就业的压力也进一步凸显。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但总量上的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更多的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无疑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从世界范围看,大学生创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提出,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甚至已经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而在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二、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本世纪以来蓬勃发展,从部分高校试点到全面铺开,从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到设立创业基金,从开设创业教育讲座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规模从小到大,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但从总体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高校特别是普通层次的高校,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更多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增加一块内容。没有将创业教育渗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造成了与学科专业教育相分离,孤立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外的现状。不少高校把创业教育引入校园,只停留在第二课堂层面,举办一些竞赛、讲座等活动而已,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受益面有限。還有少数高校甚至没有建立学校层面的组织领导机构,只有就业部门在做,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制度保障,随意性较强。
(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创业教育以具体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广义的创业教育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目前许多高校由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强烈动机,往往将创业教育仅仅从狭义上来理解,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灌输和创业技能的培训,以此引导部分学生毕业生后走自主创业的就业之路,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这就必然导致创业教育的对象仅仅是少数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学生,而将大多数同学排除在外,完全偏离了创业教育的本义。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创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帮助他们理性地规划职业发展道路。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性,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创业实践经历,而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教师稀缺。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校内教师兼任,包括原先从事经济、管理等学科教师、学工人员、就业指导老师;另一类是外聘一些职场人士,主要是成功创业人士。前一类教师的弱点是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难免纸上谈兵;后一类教师的弱点是理论知识相对不足,缺乏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师资力量不足已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一支结构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滞后
在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都不是二级学科。许多高校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国家的教学安排中。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情况也很不平衡,有些层次较高的高校自主开发了一些课程,多的有十多门,中间层次的高校开设的有关课程3—5门,大多数高校仅仅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安排了创业教育部分内容。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开设专门课程,只是安排了一些创业教育讲座。此外,教材建设也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权威教材,往往直接使用国外的教材或案例。
三、加强和改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强化顶层设计,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讲,一是成立全校性的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学校主要领导应该成为创业教育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亲自组织协调创业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有效开展;二是要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要制订学校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职责,围绕培养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四是健全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确保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在国家没有制定出台统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前,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准确把握创业教育基本规律、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自主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中应充分考虑既要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既要讲授理论,又要注重实践;既要保持本课程的独立性,又要体现与其他专业课程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必须将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明确学分,避免随意性和流于形式。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师资是实施创业教育的灵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国家没有培养出创业教育科班人才的情况下,需要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一是要明确创业教育的教师身份与地位,稳定师资队伍;二是设立创业课教研室,负责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在集体的氛围内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团队;三是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挑选专业接近、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创业课程教学任务,同时面向社会聘请成功创业人士和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
(四)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实践性是创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一是校内现有的专业实验、实训场所应尽可能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创业实践技能;二是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公开选拔的办法,使一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园进行创业尝试,学校要积极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三是学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方便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孵化”;四是学校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发放创业基金。此外,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素质拓展等科技文化活动中,创业教育应成为重要内容,要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认真做好全国、全省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组织和动员工作,广泛动员学生参加,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创业计划大赛的优秀项目,学校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扶持,促使其向现实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2]张宏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教育探索,2010,(4).
[3]范锡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VOL12,(1).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 现状 对策
近几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件,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在高校蓬勃兴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此举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问题,有的已经直接影响到开展创业教育的初衷。我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因此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已经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将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急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去开拓和耕耘,但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据调查统计,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不足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20%—30%。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
我国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高校必须明确这一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普遍较高,但真正付诸行动的较少,成功率也比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在进行普遍的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指导和政策性扶持,使他们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批量生产成千上万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企业家和小企业,以他们成功创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开辟新市场和发展富于活力的非公有经济。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逐年增长,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时代,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但是与此同时,就业的压力也进一步凸显。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但总量上的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更多的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无疑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从世界范围看,大学生创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提出,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甚至已经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而在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二、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本世纪以来蓬勃发展,从部分高校试点到全面铺开,从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到设立创业基金,从开设创业教育讲座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规模从小到大,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但从总体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高校特别是普通层次的高校,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更多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增加一块内容。没有将创业教育渗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造成了与学科专业教育相分离,孤立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外的现状。不少高校把创业教育引入校园,只停留在第二课堂层面,举办一些竞赛、讲座等活动而已,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受益面有限。還有少数高校甚至没有建立学校层面的组织领导机构,只有就业部门在做,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制度保障,随意性较强。
(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创业教育以具体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广义的创业教育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目前许多高校由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强烈动机,往往将创业教育仅仅从狭义上来理解,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灌输和创业技能的培训,以此引导部分学生毕业生后走自主创业的就业之路,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这就必然导致创业教育的对象仅仅是少数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学生,而将大多数同学排除在外,完全偏离了创业教育的本义。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创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帮助他们理性地规划职业发展道路。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性,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有相应的创业实践经历,而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教师稀缺。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校内教师兼任,包括原先从事经济、管理等学科教师、学工人员、就业指导老师;另一类是外聘一些职场人士,主要是成功创业人士。前一类教师的弱点是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难免纸上谈兵;后一类教师的弱点是理论知识相对不足,缺乏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师资力量不足已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一支结构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滞后
在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都不是二级学科。许多高校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国家的教学安排中。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情况也很不平衡,有些层次较高的高校自主开发了一些课程,多的有十多门,中间层次的高校开设的有关课程3—5门,大多数高校仅仅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安排了创业教育部分内容。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开设专门课程,只是安排了一些创业教育讲座。此外,教材建设也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权威教材,往往直接使用国外的教材或案例。
三、加强和改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强化顶层设计,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讲,一是成立全校性的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学校主要领导应该成为创业教育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亲自组织协调创业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有效开展;二是要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要制订学校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职责,围绕培养目标层层分解任务,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四是健全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确保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在国家没有制定出台统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前,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准确把握创业教育基本规律、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自主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中应充分考虑既要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既要讲授理论,又要注重实践;既要保持本课程的独立性,又要体现与其他专业课程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必须将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明确学分,避免随意性和流于形式。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师资是实施创业教育的灵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国家没有培养出创业教育科班人才的情况下,需要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一是要明确创业教育的教师身份与地位,稳定师资队伍;二是设立创业课教研室,负责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在集体的氛围内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团队;三是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挑选专业接近、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创业课程教学任务,同时面向社会聘请成功创业人士和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
(四)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实践性是创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一是校内现有的专业实验、实训场所应尽可能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创业实践技能;二是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公开选拔的办法,使一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园进行创业尝试,学校要积极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三是学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方便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孵化”;四是学校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发放创业基金。此外,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素质拓展等科技文化活动中,创业教育应成为重要内容,要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认真做好全国、全省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组织和动员工作,广泛动员学生参加,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创业计划大赛的优秀项目,学校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扶持,促使其向现实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2]张宏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教育探索,2010,(4).
[3]范锡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VOL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