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大学校园恶性事件的频发,要求高等教育机构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这个工作中,大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第一联系人,更应当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辅导员 心理问题大学生 成长指导
近几年,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校园恶性事件的频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对高等教育机构对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对此,2004年国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年16号),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在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这个尖锐的事情上,工作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大学辅导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鉴此,我仅就大学辅导员对心理问题大学生成长指导予以探析。
一、现状分析
就如今的大学工作方式来看,辅导员对于心理问题大学生主要是发现并转介给心理卫生机构,由大学的心理卫生机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是一种被动的配合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方法存在两个不足:一是由于学生的逆反或羞愧心理,容易造成不配合,致使心理辅导或治疗无法开展或延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学校的心理卫生机构一般规模比较小,人员数量少,容易造成治疗不及时或缺乏延续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势必造成心理问题大学生负担的加重,甚至可能会向恶性方向发展。
二、辅导员的优势
从大学的现实状况来看,要解决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成长指导问题,除了要不断加强对心理卫生机构的建设外,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大学中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大学生辅导员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大学辅导员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成长指导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一是年龄差距小,心理差距小。大学辅导员一般有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担任,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且刚刚经历大学生活,有着直接的经验,对学生进入大学后产生的心理问题有着切实的现实感受,因而与学生的交流会更加方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容易认同和接受。
二是工作要求细,实际距离小。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要求与学生紧密接触,要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大学辅导员在开展班会、社会实践和宿舍检查等活动过程中,会与每一个学生有近距离的接触,这必然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当前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三是工作内容广,心灵交流多。大学辅导员,尤其是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大学的方方面面,关乎学生的所有方面。在大学现实状况中,学生在遇到疑惑而想获得别人帮助时,第一位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这使得学生与辅导员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为心灵交流奠定了基础。如果一名辅导员做到了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良师益友的层次,那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学生会主动向辅导员坦露自身心理问题。
具有了以上的优势,辅导员再掌握一定的实际可行的有效方法,对心理问题大学生成长指导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我是一位大学专职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接触过不少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有着实际的经验。我结合辅导员工作的三部分内容和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成长指导法的工作思路予以探析。
第一,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学生全面了解,重点把握。首先,辅导员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现在,大学对学生基本是一年进行一次心理测试,对于测试的结果,辅导员应当及时与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做好数据备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切实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的谈话,包括学生本人、其朋友和舍友等,还要及时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从其本身和周围入手最终找出心理问题的根由。再次,在班级内部应选择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接受心理咨询中心的培训,负责观察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汇报。最后,辅导员应对自己所带年级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分清轻重,对于严重的要重点把握。
第二,正确的心理指导。事实上,所有工作的开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对心理问题尤为重要。心理问题大学生因为对自身问题认识的不清晰,把问题等同于疾病,往往会产生羞耻的心理,羞于启齿和主动进行心理咨询,造成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以致于不可收拾。所以,辅导员应利用工作的各种时机(谈话、班会、学生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各种方式(谈话、宣传、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为学生普及心理知识,使之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问题(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配合指导工作,使之能够主动地咨询,主动地参与治疗,主动地要求改变。同时,在学生咨询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正确利用心理学知识,使用合理的心理学技巧和方法,给与学生正确的心理指导。
第三,适度的人性化关怀(人本关怀)。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其内心是非常敏感的,辅导员自身首先要认清心理问题不同于心理疾病,是一种正常的表现,然后才能正确的给予学生人性化关怀。对心理问题学生的人性化关怀,应持一种良师益友的和善态度,给予学生全方面的积极关注,从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入手,并鼓励该学生周围的同学、朋友等参与其中,为心理问题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使之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推动力。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凡是过犹不及,我们的关怀必须适当,不能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移情,产生依赖性,我们所给予的人性化关怀是为了让学生自身产生动力,自觉、自主地摆脱困境。
第四,制定合理的目标。心理上的彷徨既是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源,又是其发展的表现。对此,辅导员对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成长指导,应当对症下药,针对其迷茫的根源,与学生共同分析协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有效的目标。例如,对于有自闭倾向的学生,第一目标可以设定为:与宿舍的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对参与了心理咨询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制订的目标,加以强化。
第五,有效的鞭策手段,适当的监督。可以肯定,所有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在恢复行动上都存在着巨大的阻力,对他们来说,这就相当于在改正一个长期的习惯。所以,必要的鞭策手段和监督是必须的,这就相当于心理咨询中的阳性强化法。辅导员应坚持以督促和鼓励为主的手段,尽可能多地关注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心理问题学生商议,让其亲自指定一个或多个见证人(监督者),让其从内心产生一种成长的压力。
第六,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完善人格。事实上,对于所有大学生,进入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格。这一方面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心理问题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为其以后的成长发展着想。正确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对心理问题学生成长指导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根本性的,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辅导员必须加强心理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之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辅导员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的各种能力,使之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人。
四、注意的问题
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内心是脆弱的,不容许出现哪怕很小一点的失误,有时候我们的工作方法的确非常完善了,但还是存在我们注意不到的问题。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辅导员作为一名直接教育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必须树立负责的态度。有时候好的态度比好的方法有效得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使辅导员将心理问题大学生成长指导的工作看做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这样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使指导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学知识。辅导员要为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成长指导,最基本的就是自身要具备心理学知识,使自身的素质达到可以进行指导的水平。辅导员增加心理学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也不仅仅获得一种资历,还要真正地参与进去,参与到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切实地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
第三,提高自身承受力,增强耐性。心理问题学生的成长指导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很有可能在毕业之后工作还没能结束。另外,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把大量心理垃圾倾倒给辅导员本身,将压力示范给指导者。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学会释放压力,还要培养耐性,使工作既不会浅尝辄止,又不会使自身陷入其中。
第四,提高自省能力,增强自知之明。心理问题不是一个算术问题,可以按部就班地解决,它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所以,辅导员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开始指导或指导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自省,反问自己是否有解决的能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有自知之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辅导员不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和治疗不是我们的专长。所以,辅导员不要自持过高,一定要认清我们的工作应当是主动地配合心理咨询或治疗,而不能越俎代庖。
第五,重视心理问题学生周围的力量。一个专职辅导员往往管理着上百个学生,这极有可能会造成对某个心理问题学生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关注力度不够,这时候就需要充分运用该学生周围的力量,包括父母、好友、舍友和同学等。据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对相关资料的研究,超过90%的心理危机在发生前,与心理问题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员会有明确的异样感觉,对该学生的变化有明显的觉察,并有积极地引导和缓解作用。如果在此时,相关情况被告知辅导员,那么辅导员就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解决,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指导,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指导工作,不仅仅要有热情,还要善于积极地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创造一个互帮互助、信息通畅的环境。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不可低估的,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作为连接学生的一个桥梁——辅导员也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运用自身的优势和热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竹.按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孟旭,高耀彬.让学子告别心理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3.
[3]冯宪萍,吕砚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及工作机制的探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4]王文昇.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疏导与矫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牛芳.从大学生杀人案透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兰州学刊,2007,(12).
关键词: 辅导员 心理问题大学生 成长指导
近几年,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校园恶性事件的频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对高等教育机构对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对此,2004年国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年16号),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在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这个尖锐的事情上,工作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大学辅导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鉴此,我仅就大学辅导员对心理问题大学生成长指导予以探析。
一、现状分析
就如今的大学工作方式来看,辅导员对于心理问题大学生主要是发现并转介给心理卫生机构,由大学的心理卫生机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是一种被动的配合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方法存在两个不足:一是由于学生的逆反或羞愧心理,容易造成不配合,致使心理辅导或治疗无法开展或延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学校的心理卫生机构一般规模比较小,人员数量少,容易造成治疗不及时或缺乏延续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势必造成心理问题大学生负担的加重,甚至可能会向恶性方向发展。
二、辅导员的优势
从大学的现实状况来看,要解决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成长指导问题,除了要不断加强对心理卫生机构的建设外,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大学中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大学生辅导员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大学辅导员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成长指导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一是年龄差距小,心理差距小。大学辅导员一般有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担任,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且刚刚经历大学生活,有着直接的经验,对学生进入大学后产生的心理问题有着切实的现实感受,因而与学生的交流会更加方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容易认同和接受。
二是工作要求细,实际距离小。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要求与学生紧密接触,要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大学辅导员在开展班会、社会实践和宿舍检查等活动过程中,会与每一个学生有近距离的接触,这必然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当前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三是工作内容广,心灵交流多。大学辅导员,尤其是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大学的方方面面,关乎学生的所有方面。在大学现实状况中,学生在遇到疑惑而想获得别人帮助时,第一位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这使得学生与辅导员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为心灵交流奠定了基础。如果一名辅导员做到了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良师益友的层次,那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学生会主动向辅导员坦露自身心理问题。
具有了以上的优势,辅导员再掌握一定的实际可行的有效方法,对心理问题大学生成长指导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我是一位大学专职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接触过不少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有着实际的经验。我结合辅导员工作的三部分内容和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成长指导法的工作思路予以探析。
第一,辅导员应对心理问题学生全面了解,重点把握。首先,辅导员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现在,大学对学生基本是一年进行一次心理测试,对于测试的结果,辅导员应当及时与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做好数据备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切实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的谈话,包括学生本人、其朋友和舍友等,还要及时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从其本身和周围入手最终找出心理问题的根由。再次,在班级内部应选择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接受心理咨询中心的培训,负责观察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汇报。最后,辅导员应对自己所带年级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分清轻重,对于严重的要重点把握。
第二,正确的心理指导。事实上,所有工作的开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对心理问题尤为重要。心理问题大学生因为对自身问题认识的不清晰,把问题等同于疾病,往往会产生羞耻的心理,羞于启齿和主动进行心理咨询,造成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以致于不可收拾。所以,辅导员应利用工作的各种时机(谈话、班会、学生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各种方式(谈话、宣传、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为学生普及心理知识,使之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问题(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配合指导工作,使之能够主动地咨询,主动地参与治疗,主动地要求改变。同时,在学生咨询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正确利用心理学知识,使用合理的心理学技巧和方法,给与学生正确的心理指导。
第三,适度的人性化关怀(人本关怀)。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其内心是非常敏感的,辅导员自身首先要认清心理问题不同于心理疾病,是一种正常的表现,然后才能正确的给予学生人性化关怀。对心理问题学生的人性化关怀,应持一种良师益友的和善态度,给予学生全方面的积极关注,从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入手,并鼓励该学生周围的同学、朋友等参与其中,为心理问题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使之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推动力。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凡是过犹不及,我们的关怀必须适当,不能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移情,产生依赖性,我们所给予的人性化关怀是为了让学生自身产生动力,自觉、自主地摆脱困境。
第四,制定合理的目标。心理上的彷徨既是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源,又是其发展的表现。对此,辅导员对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成长指导,应当对症下药,针对其迷茫的根源,与学生共同分析协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有效的目标。例如,对于有自闭倾向的学生,第一目标可以设定为:与宿舍的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对参与了心理咨询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制订的目标,加以强化。
第五,有效的鞭策手段,适当的监督。可以肯定,所有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在恢复行动上都存在着巨大的阻力,对他们来说,这就相当于在改正一个长期的习惯。所以,必要的鞭策手段和监督是必须的,这就相当于心理咨询中的阳性强化法。辅导员应坚持以督促和鼓励为主的手段,尽可能多地关注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心理问题学生商议,让其亲自指定一个或多个见证人(监督者),让其从内心产生一种成长的压力。
第六,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完善人格。事实上,对于所有大学生,进入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格。这一方面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心理问题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为其以后的成长发展着想。正确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对心理问题学生成长指导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根本性的,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辅导员必须加强心理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之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辅导员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的各种能力,使之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人。
四、注意的问题
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内心是脆弱的,不容许出现哪怕很小一点的失误,有时候我们的工作方法的确非常完善了,但还是存在我们注意不到的问题。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辅导员作为一名直接教育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必须树立负责的态度。有时候好的态度比好的方法有效得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使辅导员将心理问题大学生成长指导的工作看做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这样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使指导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学知识。辅导员要为心理问题大学生进行成长指导,最基本的就是自身要具备心理学知识,使自身的素质达到可以进行指导的水平。辅导员增加心理学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也不仅仅获得一种资历,还要真正地参与进去,参与到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切实地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
第三,提高自身承受力,增强耐性。心理问题学生的成长指导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很有可能在毕业之后工作还没能结束。另外,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把大量心理垃圾倾倒给辅导员本身,将压力示范给指导者。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学会释放压力,还要培养耐性,使工作既不会浅尝辄止,又不会使自身陷入其中。
第四,提高自省能力,增强自知之明。心理问题不是一个算术问题,可以按部就班地解决,它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所以,辅导员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开始指导或指导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自省,反问自己是否有解决的能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有自知之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辅导员不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和治疗不是我们的专长。所以,辅导员不要自持过高,一定要认清我们的工作应当是主动地配合心理咨询或治疗,而不能越俎代庖。
第五,重视心理问题学生周围的力量。一个专职辅导员往往管理着上百个学生,这极有可能会造成对某个心理问题学生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关注力度不够,这时候就需要充分运用该学生周围的力量,包括父母、好友、舍友和同学等。据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对相关资料的研究,超过90%的心理危机在发生前,与心理问题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员会有明确的异样感觉,对该学生的变化有明显的觉察,并有积极地引导和缓解作用。如果在此时,相关情况被告知辅导员,那么辅导员就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解决,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指导,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指导工作,不仅仅要有热情,还要善于积极地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创造一个互帮互助、信息通畅的环境。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不可低估的,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作为连接学生的一个桥梁——辅导员也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运用自身的优势和热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竹.按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孟旭,高耀彬.让学子告别心理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3.
[3]冯宪萍,吕砚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及工作机制的探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4]王文昇.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疏导与矫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牛芳.从大学生杀人案透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兰州学刊,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