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性别差异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ing5322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尽管近年来对女性ACS患者的健康评估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该人群的临床结局仍比男性患者差。与性别特征相关的ACS易感性和预后差异仍存在许多未知;而目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诊疗手段,更多依据以男性为代表的患者群体。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提供不同性别ACS患者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的新证据。

其他文献
大脑雄激素印迹对雄性化行为的表达存在持久的影响,众多的动物模型研究既是大脑雄激素印迹的理论基础,也为性别分化的过程提供了证据。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导致大脑雄激素印迹部分障碍或缺失,从而引起雄性化行为的表达异常。生殖器及雄性化行为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远期出现性别焦虑的原因之一,因此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应该结合大脑雄激素印迹进行性别分配。
期刊
目的探讨婴儿暂时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TI)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2例HTGT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分别以“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GPD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and 磷酸甘油脱氢酶-1”为检索词在PubMed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1月25日的相关文献并进
患儿 女,10岁,因“腹胀伴间断腹痛半个月余”入院,偶伴气促及胸闷,患儿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及胃肠镜病理嗜酸粒细胞升高,并排除其他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诊断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儿心脏超声示右心室心尖处闭塞性改变,心电图示Ⅲ、AVF导联T波倒置,V4~V6导联T波低平,V1呈QS型,肌钙蛋白、肌红蛋白、B型脑钠肽升高,存在心脏受累,予降低嗜酸粒细胞及抗凝、营养心肌及利尿等治疗,患儿心脏损伤
期刊
Contarini综合征是指存在双侧胸腔积液但病因却不相同的现象,这种综合征非常少见,值得我们关注。本例患者发热伴双侧胸腔积液,既往有肝硬化基础疾病,检查发现患者右侧胸腔积液为漏出液,考虑为肝性胸水,而左侧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最终经过抗结核、白蛋白支持、引流胸腔积液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目的探讨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临床特征和射频消融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儿12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局灶性房速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起源部位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并对比二维及三维标测方法射频消融的效果及X线辐射剂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125例患儿中,男57例、女68例,接受手术时年龄(
探索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病变尤其是弥漫性E病变在IgA肾病临床进展及治疗中的意义。选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IgA肾病合并E病变者365例,其中IgA肾病合并弥漫性E病变者31例;通过倾向性匹配方法,按1∶1比例选基线数据与研究人群相匹配的IgA肾病未合并E病变者769例。以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30%、终末期肾病为混合研究终点。分析患者的肾脏生存情况。结果显示,(1)中位随访41
为了解肝硬化伴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56例肝硬化伴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56例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多种病理类型可在同一患者中存在,其中以IgA肾病最常见(41.1%,23例)。39例患者在肾脏病理结果指导下调整了治疗方案,其中36例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1例患
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伴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减症非常罕见,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仅为14万~20万分之一,多在儿科就诊。本文基于内分泌科1例成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就诊经历,总结DAX-1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伴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减症的临床特点,侧重于其临床表现的阶段性、不连续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系统性认识。
目的探讨补体及凝血指标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及ICU收治的217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脓毒症并发AKI者和脓毒症未并发AKI者,检测所有患者补体C3、补体C4、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降钙素原等;所有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测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关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特征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抗PD-1相关性结肠炎的病例系列研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和病情复发时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表现,以及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63岁和69岁,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炎性指标升高,内镜下结肠弥漫性充血水肿伴糜烂,病理示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