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积累丰富知识和形成学习技能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课内文本知识的阅读探究,而忽视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得学生的阅读技能水平未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误区的基础上,阐述了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帮助学生走出阅读误区,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误区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对阅读图书的分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求从长篇文学名著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特别强调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无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是学生获取上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思想认识使得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的语文阅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样的认识误区,容易产生如下的消极影响:(1)容易使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只要注意课内的基本文本篇目即可,无须关注课外阅读;(2)课内阅读素材是考试的重点,只需要把握课内的阅读素材就能够获得高分;(3)既然是课外阅读,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不需要予以多么认真的关注;(4)课外因受学习时间、学习精力等方面的影响,难以顾及有关课外阅读的文章篇目。
对此,笔者以为,既然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时间进行有效互补,以达到优化相长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方法主要有:(1)阅读篇目进行适当量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本篇目,按照每天800字左右的阅读量进行适量阅读;(2)阅读时间长期化,即每天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外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3)阅读时间选择自由化,即在学期初就将阅读的文本篇目以一定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能够写出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定期进行检查,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例如,笔者在开学初就将所要阅读的《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以任务分解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阅读,主要是:(1)教师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予以笔记的形式划出,并要求学生能够重点地阅读,以便帮助他们节约阅读时间;(2)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早晨花15分钟进行连续的阅读欣赏;(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后的心得进行“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不如注重课内阅读
在社会现实中,课外阅读的文本匮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市场的文本多是学生的解题读物和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范例,无不充斥着浓浓的急功近利性,似乎成了能够开启任何智慧的钥匙。这样的学习背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好书难求,不如不读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不能够达到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尽管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但笔者以为,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不仅能够缓解上述出现的尴尬局面,甚至能够提高学习效果:(1)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方便;(2)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阅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学习语文的视野;(3)教师可利用讲义的形式摘选部分文章的精彩之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反复揣摩,以增强他们阅读的效果;(4)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MP3、MP4、电子词典等设备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与探究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探究,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片面的教学思维,一方面,不利于发挥课外阅读文本的阅读示范作用,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就是阅读消遣和享受的时间;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阅读在学习中所占的作用并不大,可有可无。
阅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更为直观和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上述存在的种种误区,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彭卫中.走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王冬梅.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1).
[4]梁建英.初中生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J].语文学刊,2008,(4).
[5]郝永萍.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经典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5).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误区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对阅读图书的分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求从长篇文学名著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特别强调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无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是学生获取上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思想认识使得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的语文阅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样的认识误区,容易产生如下的消极影响:(1)容易使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只要注意课内的基本文本篇目即可,无须关注课外阅读;(2)课内阅读素材是考试的重点,只需要把握课内的阅读素材就能够获得高分;(3)既然是课外阅读,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不需要予以多么认真的关注;(4)课外因受学习时间、学习精力等方面的影响,难以顾及有关课外阅读的文章篇目。
对此,笔者以为,既然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时间进行有效互补,以达到优化相长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方法主要有:(1)阅读篇目进行适当量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本篇目,按照每天800字左右的阅读量进行适量阅读;(2)阅读时间长期化,即每天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外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3)阅读时间选择自由化,即在学期初就将阅读的文本篇目以一定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能够写出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定期进行检查,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例如,笔者在开学初就将所要阅读的《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以任务分解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阅读,主要是:(1)教师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予以笔记的形式划出,并要求学生能够重点地阅读,以便帮助他们节约阅读时间;(2)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早晨花15分钟进行连续的阅读欣赏;(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后的心得进行“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不如注重课内阅读
在社会现实中,课外阅读的文本匮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市场的文本多是学生的解题读物和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范例,无不充斥着浓浓的急功近利性,似乎成了能够开启任何智慧的钥匙。这样的学习背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好书难求,不如不读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不能够达到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尽管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但笔者以为,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不仅能够缓解上述出现的尴尬局面,甚至能够提高学习效果:(1)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方便;(2)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阅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学习语文的视野;(3)教师可利用讲义的形式摘选部分文章的精彩之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反复揣摩,以增强他们阅读的效果;(4)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MP3、MP4、电子词典等设备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与探究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探究,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片面的教学思维,一方面,不利于发挥课外阅读文本的阅读示范作用,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就是阅读消遣和享受的时间;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阅读在学习中所占的作用并不大,可有可无。
阅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更为直观和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上述存在的种种误区,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彭卫中.走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王冬梅.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1).
[4]梁建英.初中生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J].语文学刊,2008,(4).
[5]郝永萍.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经典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