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对学生来说,物理作业提供了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机会,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来说,物理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键词:传统物理作业模式 新课程 物理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2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物理学科的全新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物理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学生心理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但作为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组成部分的作业,却为人们所忽视。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对学生来说,物理作业提供了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机会,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来说,物理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那么,传统物理作业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物理作业模式?如何进行物理作业设计呢?
1 传统物理作业模式的弊端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等同于知识的掌握过程,它的基本程序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检查。物理作业仅仅扮演了一个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角色,作业几乎都是以作业本的形式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就是教师在课后练习题或者基础训练中挑选一部分题目布置为书面作业。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学生只能通过相同的解题过程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忽视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从传统的作业模式上来看,其强调对知识的重复性巩固掌握,使作业量过大,且侧重于计算型的题目,搞“题海战术”,这样的作业模式导致优等生“吃不饱”的同时还要重复许多机械的、单调的劳动,后进生在“吃不了”的同时还要疲于奔命,久而久之,优等生便草草应付了事,而后进生也只能通过抄袭来保证按时交作业。另外,由于作业答案的唯一,非对即错,教师也都以“√”或“×”来评判学生的作业。由于作业量大,教师在忙于备课的同时,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只能是要么草草批改,要么只批改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传统的作业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加重了学生、教师的课业负担。
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作业设计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那我们也应该将“三维”课程目标全面体现在物理作业设计中,使物理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在容量上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功能上要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评价机制上采取互动式的评价方式。使物理作业真正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物理作业设计。
(1)物理作业的普适性。物理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几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与物理有关。所以,物理作业设计必须适用于所有学生,要体现物理作业巩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功能。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认真思考后都能顺利地完成,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也不要因此降低教学要求。
(2)物理作业的针对性。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物理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物理作业要有利于学生以上能力的发展。由于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在心理发展、基本技能、学习习惯、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所以,物理作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布置必做作业的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设计作业,或设计适量的选做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如在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可设计:①自己设计计算型的题目对三者关系进行应用;②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三者关系;③在其他参考资料上找相关的题目。学生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实践的空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并使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3)物理作业的实践性。新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科学漫步等栏目,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以课上作业或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完成。如在必修1中,学习“自由落体”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时,可让学生实际测量教材封面的苹果下落的图片,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当堂课完成。必修1第36页课后练习第三题,贴纸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必修2第16页练习5,学生对软磁盘上的磁道和扇区不是很了解,可以布置学生课后上网查寻资料,全面了解软盘进而完成作业,不仅解决了物理问题,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带着疑问听讲的习惯。
(4)物理作业的互动性。改革作业评判机制,评价方法要多样,如采取师评、互评和自评的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活动。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确立科学的作业观,把作业从单一的巩固训练转变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萧枫.新课程高中物理作业模式探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
[2] 侯维德.物理作业形式和批改方法的基点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3).
关键词:传统物理作业模式 新课程 物理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2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物理学科的全新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物理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学生心理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但作为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组成部分的作业,却为人们所忽视。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对学生来说,物理作业提供了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机会,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来说,物理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那么,传统物理作业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物理作业模式?如何进行物理作业设计呢?
1 传统物理作业模式的弊端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等同于知识的掌握过程,它的基本程序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检查。物理作业仅仅扮演了一个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角色,作业几乎都是以作业本的形式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就是教师在课后练习题或者基础训练中挑选一部分题目布置为书面作业。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学生只能通过相同的解题过程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忽视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从传统的作业模式上来看,其强调对知识的重复性巩固掌握,使作业量过大,且侧重于计算型的题目,搞“题海战术”,这样的作业模式导致优等生“吃不饱”的同时还要重复许多机械的、单调的劳动,后进生在“吃不了”的同时还要疲于奔命,久而久之,优等生便草草应付了事,而后进生也只能通过抄袭来保证按时交作业。另外,由于作业答案的唯一,非对即错,教师也都以“√”或“×”来评判学生的作业。由于作业量大,教师在忙于备课的同时,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只能是要么草草批改,要么只批改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传统的作业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加重了学生、教师的课业负担。
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作业设计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那我们也应该将“三维”课程目标全面体现在物理作业设计中,使物理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在容量上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功能上要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评价机制上采取互动式的评价方式。使物理作业真正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物理作业设计。
(1)物理作业的普适性。物理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几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与物理有关。所以,物理作业设计必须适用于所有学生,要体现物理作业巩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功能。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认真思考后都能顺利地完成,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也不要因此降低教学要求。
(2)物理作业的针对性。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物理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物理作业要有利于学生以上能力的发展。由于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在心理发展、基本技能、学习习惯、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所以,物理作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布置必做作业的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设计作业,或设计适量的选做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如在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可设计:①自己设计计算型的题目对三者关系进行应用;②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三者关系;③在其他参考资料上找相关的题目。学生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实践的空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并使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3)物理作业的实践性。新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科学漫步等栏目,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以课上作业或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完成。如在必修1中,学习“自由落体”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时,可让学生实际测量教材封面的苹果下落的图片,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当堂课完成。必修1第36页课后练习第三题,贴纸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必修2第16页练习5,学生对软磁盘上的磁道和扇区不是很了解,可以布置学生课后上网查寻资料,全面了解软盘进而完成作业,不仅解决了物理问题,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带着疑问听讲的习惯。
(4)物理作业的互动性。改革作业评判机制,评价方法要多样,如采取师评、互评和自评的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活动。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确立科学的作业观,把作业从单一的巩固训练转变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萧枫.新课程高中物理作业模式探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
[2] 侯维德.物理作业形式和批改方法的基点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