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许多教师常常由于对新理念认识不清晰和理解不深入,盲目跟风,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有名无实、喧宾夺主、以繁代简、以假乱真”的现象,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精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真实则使我们的追求得以升华。
一、教育理念要求真务实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追求真实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然而有一些教师为了教学过程的顺畅而进行了虚假的设计。
如一位教师第一次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周末一天的安排”时,学生反应冷淡,课堂气氛沉闷。评课时,教师们一致感觉学生不善于表达,回答问题的角度单一。执教的老师听了,甚是“领会”。这位教师第二次执教这节课,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这是小华同学周末一天的安排表(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表),请你看一看,再自由地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稍作停顿,学生交流)
生1:小华安排的内容很丰富。
生2: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表采用的是24时记时法。
生3:小华很勤劳,会主动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劳动。
生4:小华安排了两次户外活动,一次是上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一次是下午去参观动物园。
生5:小华安排的内容比较合理,能注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
师:(高兴地)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次教学一改以往的状态,师生交往顺利流畅,环节设计无懈可击。这本来是好事,但我感觉到本节课某些环节已进行过“彩排”。课后,我和个别学生交流,得知教师课前已让学生在小纸条上准备好有关问题,上课时只要表演出来就行。
学生流畅的学习过程需要如此“追求”吗?这样的教学,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所以,提倡教师上“原汁原味”的课,在真实的课堂情景中暴露问题才是教学研究的本意所在。求真务实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数学课堂是学生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天地,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数学课堂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动态生成的过程,不是机械地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人。所以我认为,真实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实交往,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新课程要求把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到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重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这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
二、师生关系要情真意切
情真意切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基础之上,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而来,讨论由学生而起,教师是诱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学生答错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再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在需要将逐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也会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我出示了一辆卡车图片,让学生说说“载重3吨”是什么意思,他们知道这是指最多装3吨。然而有学生却说“我们家有一辆卡车专门帮别人运货,爸爸说3吨的车可以装5吨呢!”
看着学生真诚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交通警察抓到了,要罚款的。”
“电视里新闻经常播放因为超载造成的交通事故。”
“为了赚钱,不顾生命危险,太不应该了!”
……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这位学生似乎有些失落。此时,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如果没有你的真减的告白,同学们哪能对‘载重’理解得这么深刻?老师欣赏你的正直和勇气。”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学生笑得特别开心,特别自信。
由此可见,情意真切的师生关系要做到:
(1)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情意真切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平等。教师和学生被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尊卑之分。
(2)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学生在教师创造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氛围中全而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
(3)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教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感受到自主和尊严,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师生关系自然其乐融融,美在其中。
三、教学过程要返璞归真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摒弃“华而不实”、回归到质朴而真实的状态中来。
例如:在教学小学乘法的计算时,让学生通过尝试解决“3.5×17的积是多少”暴露学习上的障碍,其中三个学生的算式如下:
不难看出,生1的计算是错的。生2和生3的做法,以往处理时,我认为答案是正确的,只是计算过程中多加了小数点。但仔细分析,学生这样做可能受了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的影响,造成竖式写法不够简便。于是,我有意识地突出小数乘法可看做整数乘法先算出积,再根据因数扩大多少倍积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掌握小数乘法计算的简便写法。
让教学过程返璞归真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正视错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有必要“小题大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错误的正视,正是体现对学生主动发展的关注。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2)要解读学生。学生从不会到会,认识从错误到正确,需要经历一个真实的课堂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要共享资源。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在分析错误原因后,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扫清认识上的障碍,从而掌握知识。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学过程的美。
四、教学机智要真知灼见
教育者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师”,首先在于他有广博的学识,同时还具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每天的教学实践,提升捕捉、判断和重组课堂教学信息的能力,推进教学过程在个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正因为学生带着已有 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课堂学习,往往使课堂生成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插曲”,这就需要老师机智妥善地予以处理,并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记得教学“认识线段”一课,练习时,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图形(课件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吗?
生: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5条线段围成的。
师:你们同意吗?
大家的小手“刷”地举了起来。我环顾四周,发现平时发言很积极的一个学生,他的手举落不定。发现我正在看他,便犹豫地问道:“老师,你不是说线段都有两个端点吗,但是这些图形中的每一条边,我都没看到端点呀,所以我觉得这些图形中没有线段。”
听了他的发言,我先是一愣,但继而一想,对呀,通常,我们在画线段时,不都是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吗?但图形当中的线段,比如三角形中,确实没有明显的端点的痕迹。看来,学生出现这样的误解有其合理性。怎么跟他们解释呢?我先让学说。“有谁能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觉得三角形中有3条线段,如果这3条不是线段的话,还能向外延伸,那就不是三角形了。”不少学生频频点头。
“我觉得画端点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线段从哪儿到哪儿,现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每条边有多长都已经定下来了,不需要再把端点单独画出来,所以我还是认为它们是由3条、4条和5条线段围成的。”
“好厉害的孩子!”我在心里为他们喝彩。没想到想法更绝的在后面。
“不信,你看看咱们桌子的一边,我们都知道这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可是它的端点在哪儿呀?对了,藏在桌角里了。”
全班同学都会地笑了。我想,他们应该已经理解了。
虽然孩子的回答并不严密,但谁说这当中没有包含他们独特的创造与深刻的理解呢?所以,教师真知灼见的教学机智能为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
(1)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在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形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2)提高倾听、应答的水平。在上课时,教学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真实状态,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如评价、追问、启发和判断等,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3)提升反思、重建的能力。在课后,教师要结合教学中的真实体验进行反思和重建。反思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发挥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的作用,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教师的机智美才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改全面铺开,新旧观念之间必将发生一些冲突,在接受新的观念、尝试新的学习方法的时候应该掌握适度,我们要避免走入误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强调学生上课“动”起来并不是满堂提问;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文本任意发挥;强调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取代黑板;强调学科的整合并不是削弱“双基”等等。总之,只有真实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扎实的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华伟)
一、教育理念要求真务实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追求真实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然而有一些教师为了教学过程的顺畅而进行了虚假的设计。
如一位教师第一次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周末一天的安排”时,学生反应冷淡,课堂气氛沉闷。评课时,教师们一致感觉学生不善于表达,回答问题的角度单一。执教的老师听了,甚是“领会”。这位教师第二次执教这节课,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这是小华同学周末一天的安排表(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表),请你看一看,再自由地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稍作停顿,学生交流)
生1:小华安排的内容很丰富。
生2: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表采用的是24时记时法。
生3:小华很勤劳,会主动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劳动。
生4:小华安排了两次户外活动,一次是上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一次是下午去参观动物园。
生5:小华安排的内容比较合理,能注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
师:(高兴地)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次教学一改以往的状态,师生交往顺利流畅,环节设计无懈可击。这本来是好事,但我感觉到本节课某些环节已进行过“彩排”。课后,我和个别学生交流,得知教师课前已让学生在小纸条上准备好有关问题,上课时只要表演出来就行。
学生流畅的学习过程需要如此“追求”吗?这样的教学,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所以,提倡教师上“原汁原味”的课,在真实的课堂情景中暴露问题才是教学研究的本意所在。求真务实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数学课堂是学生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天地,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数学课堂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动态生成的过程,不是机械地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人。所以我认为,真实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实交往,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新课程要求把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到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重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这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
二、师生关系要情真意切
情真意切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基础之上,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而来,讨论由学生而起,教师是诱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学生答错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再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在需要将逐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也会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我出示了一辆卡车图片,让学生说说“载重3吨”是什么意思,他们知道这是指最多装3吨。然而有学生却说“我们家有一辆卡车专门帮别人运货,爸爸说3吨的车可以装5吨呢!”
看着学生真诚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交通警察抓到了,要罚款的。”
“电视里新闻经常播放因为超载造成的交通事故。”
“为了赚钱,不顾生命危险,太不应该了!”
……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这位学生似乎有些失落。此时,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如果没有你的真减的告白,同学们哪能对‘载重’理解得这么深刻?老师欣赏你的正直和勇气。”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学生笑得特别开心,特别自信。
由此可见,情意真切的师生关系要做到:
(1)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情意真切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平等。教师和学生被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尊卑之分。
(2)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学生在教师创造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氛围中全而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
(3)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教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感受到自主和尊严,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师生关系自然其乐融融,美在其中。
三、教学过程要返璞归真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摒弃“华而不实”、回归到质朴而真实的状态中来。
例如:在教学小学乘法的计算时,让学生通过尝试解决“3.5×17的积是多少”暴露学习上的障碍,其中三个学生的算式如下:
不难看出,生1的计算是错的。生2和生3的做法,以往处理时,我认为答案是正确的,只是计算过程中多加了小数点。但仔细分析,学生这样做可能受了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的影响,造成竖式写法不够简便。于是,我有意识地突出小数乘法可看做整数乘法先算出积,再根据因数扩大多少倍积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掌握小数乘法计算的简便写法。
让教学过程返璞归真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正视错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有必要“小题大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错误的正视,正是体现对学生主动发展的关注。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2)要解读学生。学生从不会到会,认识从错误到正确,需要经历一个真实的课堂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要共享资源。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在分析错误原因后,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扫清认识上的障碍,从而掌握知识。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学过程的美。
四、教学机智要真知灼见
教育者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师”,首先在于他有广博的学识,同时还具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每天的教学实践,提升捕捉、判断和重组课堂教学信息的能力,推进教学过程在个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正因为学生带着已有 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课堂学习,往往使课堂生成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插曲”,这就需要老师机智妥善地予以处理,并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记得教学“认识线段”一课,练习时,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图形(课件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吗?
生: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5条线段围成的。
师:你们同意吗?
大家的小手“刷”地举了起来。我环顾四周,发现平时发言很积极的一个学生,他的手举落不定。发现我正在看他,便犹豫地问道:“老师,你不是说线段都有两个端点吗,但是这些图形中的每一条边,我都没看到端点呀,所以我觉得这些图形中没有线段。”
听了他的发言,我先是一愣,但继而一想,对呀,通常,我们在画线段时,不都是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吗?但图形当中的线段,比如三角形中,确实没有明显的端点的痕迹。看来,学生出现这样的误解有其合理性。怎么跟他们解释呢?我先让学说。“有谁能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觉得三角形中有3条线段,如果这3条不是线段的话,还能向外延伸,那就不是三角形了。”不少学生频频点头。
“我觉得画端点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线段从哪儿到哪儿,现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每条边有多长都已经定下来了,不需要再把端点单独画出来,所以我还是认为它们是由3条、4条和5条线段围成的。”
“好厉害的孩子!”我在心里为他们喝彩。没想到想法更绝的在后面。
“不信,你看看咱们桌子的一边,我们都知道这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可是它的端点在哪儿呀?对了,藏在桌角里了。”
全班同学都会地笑了。我想,他们应该已经理解了。
虽然孩子的回答并不严密,但谁说这当中没有包含他们独特的创造与深刻的理解呢?所以,教师真知灼见的教学机智能为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
(1)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在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形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2)提高倾听、应答的水平。在上课时,教学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真实状态,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如评价、追问、启发和判断等,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3)提升反思、重建的能力。在课后,教师要结合教学中的真实体验进行反思和重建。反思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发挥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的作用,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教师的机智美才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改全面铺开,新旧观念之间必将发生一些冲突,在接受新的观念、尝试新的学习方法的时候应该掌握适度,我们要避免走入误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强调学生上课“动”起来并不是满堂提问;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文本任意发挥;强调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取代黑板;强调学科的整合并不是削弱“双基”等等。总之,只有真实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扎实的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