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钧:从中国民居走向世界建筑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去重庆旅游的人大概很难避开临江门,它位于市中心,毗邻解放碑商圈,第一条轻轨线在此穿过,最早的高楼、商场也在这一片出没。如今你看着彩灯倒映的江面,已很难想象改造前的港湾模样——三面环山,走下宽阔的台阶,便能到达嘉陵江边。一眼望去,不断走动的搬运工将船上的货物卸下,用竹竿扛着送至城中。两侧重重叠叠都是依山而筑的捆绑房、吊脚楼,每个山弯里都布满了传统民居。一排排屋顶像画卷里不经意的着墨,彼时不论是日本的学者,还是德国的学者,看到这番场景都会兴奋得跳跃起来,如同看一部全景电影一样被传统民居之美感染。
  上世纪90年代初,临江门被拆除,当时王其钧(现中央美院教授)在北京,不知此事。1997年他从加拿大回重庆,特地带朋友去看临江门,想让别人吃一惊,结果人是物非,自己吃了一惊。他与临江门结缘,是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那时中国经济正飞跃发展,同学们都跟随导师到深圳、北海、三亚、海口等南方城市去做建筑设计,唯独他,留在了学校,给从加州理工大学奥斯堡分校来的建筑学外教做向导,课余陪同教授到重庆城里转悠。
  白格勒(James R Bagnall)教授在学校讲授《建筑的模式语言》,对事物抱持鲜明的态度。当时建筑圈纷纷推崇以迈克尔·格雷夫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大师,但他却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屑一顾,反倒对临江门、磁器口古镇等民间建筑赞不绝口,甚至认为临江门民居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成片民居。因此他诚挚地鼓励尚未毕业的王其钧去研究中国传统民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投身于现代建筑设计。
  听从建议后,王其钧考察了临江门以及重庆以外的许多民居,留下了大量白描图,再加上他读研之前,在徐州国画院工作的十年间,出于连环画创作的背景取材需求,前往西藏、新疆、云南、东北等地进行了多次民居书写与调查,积攒了许多场景写生,最终集结成了《中国民居》,1991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隔年,中央电视台拍摄12集的《中国民居趣谈》系列片,身形板正、声音洪亮的王其钧被选为出镜主持之一,随着节目拍摄又走访了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众多民居,让他进一步领会到了传统民居之美。他曾在采访中表露:“民居中大面积的实墙,很少开窗,简洁、静寂,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正如中国画有一片空白中随意设置人物,不知是人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而显,人物与空间融成一片。”那番气韵的流动恰如清朝书画家笪重光所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除了外形具备美感,许多民居在通风与保温的使用层面,也暗藏高招。王其钧以窑洞为例,“居住形式虽然在地下,但窑洞的正立面为各种窗棂格、横门,而不是板门、板窗,都是尽可能以撑花的形状采光;而且冬暖夏凉,最起码不受无线电信号的干扰。”
  如今提起窑洞,多数人可能都会视之为落后的居住形态,其实早在1966年,就有一位在美国的以色列教授提出过未来人们都住到地下的畅想;更坚定的拥护者,比如山西省古代建筑研究所的左先生,曾多年跟踪调查,最终发现住在窑洞里的人比住在地面村庄里的人要长寿4岁。
  据王其钧介绍,窑洞共有三种形式,分别是靠崖式窑洞、独立式窑洞(Free standing,洞形房屋,无需木材,较为严密,以山西平遥居多),以及罕见的下沉式窑洞(分布在一马平川的黄土高原,向下挖一个9米到10米深的四合院,再在院落的四壁横着开挖窑洞,作为客厅、厨房……其中一孔留作门洞,设有斜坡形通道,可升上地面)。
  30年来的村镇改造变化非常大,王其钧也理解,许多民居的消逝,也是由于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当年他们去调查窑洞的时候,每一户都有一亩多地,如今每户只有三分地,能够用来盖院落和住宅的面积都很小,因此容积率要比较高,就不可能再按照传统的模式去建。
  但多数时候,他仍然感到惋惜,比如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中游建筑,北朝雁荡山,南宋时候许多官员南渡到此生活,后人们受到熏陶,将山脚下的许多村庄依照“笔墨纸砚”的形状来建设,一些公共建筑也大多带有历史典故。那种环境所传递出的“文化、美好、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感觉让王其钧至今留恋,无奈的是,到了90年代初期,这些村庄也被泡沫、垃圾侵蚀,河水被洗衣粉污染,原本漂亮的村庄也变得破烂。
  基于对传统民居过往“辉煌”的了解,王其钧深刻意识到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优越性,“黄土高原地区有树,就建下城市窑洞;贵州山区则用石板来建房子和墙体,也可以代替瓦片来覆盖屋顶……但我们现在的建筑就忽略了地域性,盖得全国都一样,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可能对于传统民居的元素也不是特别了解,没有创造出一种适宜的模式。”

加印七十多次的建筑图解词典


  1996年,王其钧42岁时移民加拿大。完成插画师的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便是趁每周二下午免门票时,去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宫殿般的安大略省美术馆欣赏、学习西方的经典画作;以及去图书馆借阅图画类的书。
  在加拿大的七年间,他拿着图书证,不受地点约束,可以任意进出安大略省所有的图书馆,且借书不限数目。翻阅大量图书后,他意识到两个世界的差异并吸收了一些技法,“西方人喜欢用水彩,而我们用水粉多;我们过去的线描会用毛筆去画,但是洋人是用钢笔或是喷笔去画素材;他们喜欢表现明暗,而我们喜欢用线条去表现关系的疏密。”
  也是在图书馆,他受到英国DK出版公司(Dorling Kindersley,现为企鹅兰登书屋子公司)一系列百科类图书的启发,起意要画一本建筑图解词典,彼时他因着给台湾大地出版公司做《中国民居万里行》,画了许多中国民居的俯视图、剖面图和透视图,后来在国外,又难得翻阅到了许多国内无法看到的外国建筑照片,他一一将它们精心手绘下来。这上千张图连同后来补充、查阅的文字资料,陆续做成了《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园林图解词典》《西方建筑图解词典》三本书。
王其钧工作室一角。图/本刊记者 梁辰

  这几本书2006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后,广受好评,至今已加印七十多次,共售出近10万册。王其钧的名字也因此被许多建筑及园林专业的大学生所熟知,他们上学时,这套书往往被列入老师的推荐书单。有学生回忆,“读书时接触的实用性的书较多,当时就觉得王老师这种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查询类书非常精美,尤其是书里边那些手绘。”2013年以后,新媒体爆发,人们发现一些相关公众号频频使用王老师书里的图,王老师的书“在普及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文化方面采用了词条和手绘精致图片的形式,很方便截取传播”。

“看起来很像江南小镇,实际上全部是我的梦里水乡”


  2003年回国后,王其钧便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如今他已年近七旬,但精气神十足,甚至保有大象一般的记忆力,提及人名、地名、书名,以及出版年份与次数,他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他笑着说,这与年少学美术时锻炼默写能力有关,那时没有照相机,更不像现在有手机等辅助器材,所有的创作都要靠速写和默写。
  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他画了几年的连环画为生。每天都要靠着一百来字的脚本构思画面,完成两幅A4纸大小的宽幅连环画,画面需要不同的场景,有时在汽车上,有时在大街上,有时在农村里。除了自己下乡考察民居不断推出新的场景素材,更具挑战的是当时创作的《淮海大战》(与高洪啸合作)这类题材的连环画往往涉及几百号人物,要表现冲锋的解放军战士,也要表现粟裕、谭震林,陈毅、邓小平、刘伯承等将帅形象,大量的人物处理和构图使他的默写能力日趋熟练。
王其钧在工作室。图/本刊记者 梁辰

  这样的作画方法对他影响至今,后来在他的自发山水创作中,同样是靠记忆加工。他画了一系列概念上的江南民居,这些油画场景全都是不存在的,“看起来很像我们去过的某个江南小镇,但实际上全部是我的梦里水乡。”他结合了多年来的美术功底与建筑原理,巧妙设计,“在我的作品中,皇家建筑、江南水乡、徽州民居、山西民居等,常以独立或背景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但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原景再现,在建筑结构上我力求准确,再通过重新设计组合,极力表现出建筑的灵性之光。”
  在这些江南房屋中,可以清晰看到美人靠的栏杆,台梁式、穿斗式的木构架,正脊屋脊、挡土墙、悬挑、骑龙、雨棚等严谨的建筑形态,平桥上有行人走过,下面一定是小的次要的河道,高大的拱桥则路人稀少,下面可以過船。现实中并没有将两道桥紧密摆在一起的画面,但王其钧应用绘画知识和建筑学的知识,打造出令人陶醉的画面。
  他还将这些民居安置在传统山水里面,“当代画家受到了现实的约束,画山水时往往表现的是漓江、张家界、黄山、华山,但是古人们在作画时并没有探索完整个中华的山川大地,所以在他们想象中,很多山很富有戏剧性,都是倾斜的或者是巨大的,这实际上跟国外十六七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格很相像,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探索完地球的时候,对于大自然的魅力和形态总是很富有想象力,今天由于画家们看多了摄影、录像、电影,知道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画起来反而拘谨。”
  为避免这样的匠气,王其钧在坚持“虚构写实”的同时,也读大量的古画与画论,比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以及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等,他希望用古人的传统方法来构思和创作山水,将中国文人画的夸张与省略运用到油画创作之中。“我们在看待大自然的时候,可以用西洋的方法去看待山水,也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去看待山水;可以用版画的形式,也可以用水彩画的形式去看,还可以用线描、用疏密关系去看。我这些画,主观处理方法实际上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山水模式,也就是说保持了很大的浪漫的成分。”
其他文献
我是个擅长吵架的人,身边的朋友都这么说,有的委婉些,说擅长讲道理。在很多次实践后,甚至有了经验总结。吵架就两个原则,第一对方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师出有名;第二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别怕讲话难听。这类民科理论都是用来打脸的,比如这次的遭遇,一场半小时的骂战中,我置身其中,却毫无发挥的可能。  上午9点半,和采访对象约好去他居住的小区拍摄人物特写。那是片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楼,属于单位集体分房,邻
1908年:大爆炸回顾  1908年6月30日,一个周二的早晨,辽阔的东西伯利亚中部,石泉通古斯卡河上空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清晨,人们有的还在熟睡,有的正准备工作。7时左右,距此100余千米的一个西伯利亚村庄里,人们突然看见高空中一个巨大的圆柱发光体突然从天而降,从东向西在头上呼啸而过。而在石泉通古斯卡河畔的瓦纳瓦拉村,孩子们莫名其妙的哭声,猎狗们冲着蔚蓝的天空的毫无缘由的狂吠声,交织成一片。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多,想在宇宙中为自己找个伴儿的希望似乎越发渺茫了。  火星和金星上显然没有外星人。外太阳系的某些天体上,在厚厚的冰壳下或许藏有生命,但顶多是些微生物。我们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波,至今没有回音……“外星人,你到底在哪里?”  或许是到了我们改变思路的时候了,与其费尽心思地试图直接与外星人交流,倒不如去寻找外星人在宇宙中可能留下的“人造物”。  这些人造物当然不是像手镯、布娃娃
满月时的繁殖活动   每年11月的某个月圆之夜,澳大利亚大堡礁的130多种珊瑚开始同步排卵。一些珊瑚像火山喷发般,将精子用力喷出珊瑚体,而其他的会排出大量的卵子。但大多数的珊瑚是雌雄同体型,它们会排放出精卵束(包含卵子和精子),这些精卵束闪烁着粉红色、橙色和黄色的光芒,在它们的父母身边短暂停留后,像五颜六色的气球一样飘向远方。  这是一个奇妙的时刻,海水中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精卵束,有些地方则飘着一
阴谋和诡计笼罩着整个二战时期,当时美国、德国、英国军方都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招募大学教授、工程师、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专家在为各自的阵营效力期间发明的核武器、电脑、青霉素、火箭和雷达,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战时期的世界形势极为复杂,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的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和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但在同盟国内部,因为社
火星殖民地  2017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针再次发出警告,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仅为100年,人类现在应该尽快开始对其他星球进行殖民。而在不久之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还宣布了一个在2020年建立火星殖民地的计划,但这个计划可能有点好高骛远。火星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环境:寒冷、干燥、荒芜、无氧气、高辐射……登陆火星是一回事,在火星上建立一个永久的人类
对新疆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新疆北部(北疆)水草茂盛,森林、草地、湖泊遍布,气候也好一些。而南部(南疆)就差远了,基本就是荒山、沙漠和戈壁。但有人却信誓旦旦地宣称,在南疆戈壁深处发现了一块水草丰美的绿洲,还有蒙古族同胞居住。那个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老李。  那是1993年,老李在若羌县某局当司机。若羌县位于巴音郭楞州境内,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理位置十分偏远。至今,那里的人口只有不足8万人。
中国人有时会用“垂涎三尺”来形容男人对女人的爱慕。美国《医学日报》曾刊登的一篇文章佐证了这一说法的科学性:男人在见到漂亮女人时,唾液分泌量真的会增加。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生物学研究所的学者选取了39名年龄在21~31岁的异性恋男士和5名年龄在19~23岁的女性。这些女性年轻美丽,她们将分别接近男性,与他们聊天。女性接近男性参与者前后,研究者会提取男性口腔中的唾液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男性受试者之间进
雨林里的神秘沸腾河   在神秘的亚马孙雨林深处,有一条散发阵阵热气的沸腾河,人们经常能看到漂浮在河面上的生物尸体。它长约6.24千米,大部分水域宽为25米,深的地方可达6米左右,最惊人的是它的平均水温,竟高达90℃。如果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或者两栖动物不慎落入水中,被如此热的河水活活煮死也不足为奇,当然,人也不例外。   自然界的热水通常会依附在活火山或岩浆系统等热源上,这些热源会不断地
对美国男子杰里米和妻子詹妮弗来说,这本该是他们在家中的一个轻松愉快的周日。他们的女儿和孙女即将回娘家,当天下午全家计划外出野餐。但到这个2018年5月末的一天快要结束时,杰里米已陷入昏迷。他的身体被响尾蛇毒液严重侵害,医生不确定40岁的杰里米是否能活下来。  这一切始于花园里的工作。为了准备这一天的喜事,杰里米夫妇决定在当天早晨清理家里的花园。他们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科珀斯·克里斯蒂湖附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