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相关论文
庆阳黄土窑洞是陇东黄土高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作为庆阳本土古老的民居建筑形式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继着庆阳人民深厚的黄......
陕北黄土高原窑洞区是中国六大窑洞区之一,此区域地形千沟万壑,气候干旱少雨,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历史民俗,在自然条件和社......
马家湾国际小镇采用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窑洞,以黄土文化为核心,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将文明与自然相结合,通过新艺术运动风格与当代......
为推动传统窑洞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通过走访调查及查阅文献,对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传统窑洞建筑的类型、建造方式、形式演变、建筑......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有助于推进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合理的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产......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艺术以及经济价值和动态发展的特性。适当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
有着“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说的陕西榆林古城,其城墙(卫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周长6.7公里,拥有11座城门、14座城楼,宏伟......
1946年夏,晋绥军区机要训练班学习的30多名青年来到延安杨家岭。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成正荣)被分配到中央书记处特别会计科工作。当时负......
地坑院村落在河南、山西、甘肃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河南三门峡陕州的庙上村保存最为完好,该村也因此入选了《中国传统......
黄土高坡上的李家山村,是明清时期晋商的第二故乡,画坛巨匠吴冠中形容这里有“汉墓般苍凉的明清古建筑群”;实际上,李家山窑洞村也是我......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有听说过这句话吗?其实这是地坑的真实写照,地坑院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国乃......
每当夜幕降临,都市中一些逼仄的角落里总会隐藏着一群人。有蜷缩在桥底的,栖身在城墙根里的,爬在树上的,甚至是住在井底的……这些地方......
【摘要】 我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尤其是美术资源极为丰富,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也是......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由保安迁到延安,当时延安全城只有2000余人,“饭铺只有四五家,使用着木头挖成的碟子,弯的树枝做成的筷子;商店没......
上世纪60年代初,还乡知青和城市初高中毕业生下乡插队已经有了先例。60年代末大规模的上山下乡知青分两大类,一是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有......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至今保留着古人穴居的生活方式,当地人所住的民居称“地坑院”,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仅存的一种地下古......
1995年9月,我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凌晨四点多到山西介休,再换汽车到绥德,又换绥德到西安的车到清涧,晚上十点多终于到达延川。尽管汽车道......
在延川,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曹家圪崂窑洞群,每一次到延川我都要去看。那是一组清初修建的窑洞群落,约莫有40孔窑,循......
在延川,我每天和冯奋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参观窑洞,他担任我的方言翻译,也是我的“窑洞导航地图”,哪家新修了窑洞他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
领袖与儿女们情感世界的千古绝唱——毛岸英拜师务农上“劳动大学”记 北 原 毛岸英,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
55岁的王金元坐在自家窑洞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头一回在电视里看到自己,他不停地呵呵憨笑。电视里的王金元有些腼腆,而住在他家的临......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去重庆旅游的人大概很难避开临江门,它位于市中心,毗邻解放碑商圈,第一条轻轨线在此穿过,最早的高楼、商场也在这......
蒋介石决定冒险视察延安 1947年,盛夏八月的陕北高原,两架军用飞机先后降落在延安临时机场,蒋介石一行陆续走下飞机来。由于这是一......
铸剑为犁尚为早 1945年8月15日傍晚6点左右,我正在李富春住所门前站岗,见邓发从隔壁周副主席的住处一出来,就高声喊:“日本投降啦!日......
摘 要: 陕北窑洞是远古建筑形式的现在遗存。黄土高原的地域生态特征使得窑洞成为最为适宜的建筑居住形式。陕北窑洞综合体现了......
我们在前几期中一再提到中国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各种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再老调重提似乎无味,但本期我们说到民居,又不得不提及这......
延安的早晨有些清冷,但很美,是一种静谧中的壮美,静默不语,以沉着与冷静面对着世界。 而我,又特别的喜欢美的自然而对人文景观不感兴......
最近,河南省莫沟古村窑洞大放异彩,废弃的窑洞摇身一变,成了乡村图书馆。古朴中透着几分任性的奇葩设计,令人流连忘返,而设计者是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