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便运算属于一种简化运算程序的计算方式。简便运算可以有效降低运算的难度,并且还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习惯:在运算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想到运用最简单的运算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探究法、凑整法、定律法、纠错法等运算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57-02
简便运算属于一种简化运算程序的计算方式。小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运算题目时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简便运算则可以有效减轻运算的难度,并且还能培养学生形成在运算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想到运用最简单的运算方式的思维习惯。
一、通过探究法升华知识水平
显而易见,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简便算法的思维方式,就无法灵活地运用运算律,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形成定式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将简便运算与传统计算方式做比较,感受简便算法的实用性。
比如,题目:“小华的妈妈买了100颗糖,小华昨天吃了25颗,今天又吃了35颗,那么还剩多少颗糖?”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糖的总数为100颗,小华昨天吃了25颗,今天又吃了35颗,那么计算式为100-25-35。该算式已经超出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的范围,提高到了三位数的加减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便运算对这个问题进行计算,比如可以先将小华吃掉的糖果进行相加,即25 35,然后再用糖果的总数减去吃掉的糖果数,即100-(25 35)。这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比较简便的运算方法,当学生真正理解简便运算的原理后,就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
二、通过凑整法培养灵活思维
凑整法属于简便运算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在面对数字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凑整法则可以帮助学生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去计算。
比如,题目:“某餐馆需要购买啤酒10扎,每扎35元,购买白酒10瓶,每瓶65元,请问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一般的,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采用传统的计算方式,列式为35×10 65×10,显然,直接计算较为复杂。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凑整法,先将两种酒类的单价进行相加,即65 35=100,再乘以每种酒需要购买的数量10,得1000元。这种计算方式会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运算的方便之处和实用性,激发其对简便运算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继续结合生活实际出题,以巩固学生对算法的运用。如,“水果店里每斤苹果2.5元,小明要买12斤,小华要买8斤,问小明和小华分别需要支付多少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便运算进行计算。小明:2.5×(10 2)=2.5×10 2.5×2=25 5=30;小华:2.5×(10-2)=2.5×10-2.5×2=25-5=20。这种简便运算的方式也属于凑整法的一种,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尽可能地将所有的数字都变成整数再进行计算。
三、通过定律法加强简算能力
在简便运算的过程当中,一般都会涉及运算定律与性质的运用,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运算定律与性质进行充分的理解。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灵活地选用简便运算的方式,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36×25,学生看到题目的第一时间肯定是采用普通的运算方式,那样不仅复杂,而且浪费时间,还容易出错。而灵活运用计算定律,采用简便算法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单。比如,第一种方法:36×25=(40-4)×25=40×25-4×25=1000-100=900;第二种方法:36×25=4×9×25=9×(4×25)=9×100=900;第三种方法:36×25=36×100÷4=3600÷4=900;第四种方法:36×25=(30 6)×25=30×25 6×25=750 150=900。虽然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灵活运用数学定律。
四、通过纠错法提升准确程度
纠错法指的是在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对其错误的计算方式进行纠正。在学生学习了简便运算之后,往往会对这种简单的计算方式产生依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题目都可以简便运算,如果学生一味地套用定律,反而会将问题复杂化。而采用纠错法则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对自己错误使用简便算法的地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计算准确度。
比如,题目:“王师傅今天挣了256元,回家买菜用了56元,修车用了100元,问王师傅今天还剩多少钱?”列式为“256-56-100”,學生学习了简便运算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想着先将56与100相加,将式子变为256-(100 56)。事实上,用这种计算方式运算不但没有让计算变得简单,反而增加了运算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去辨别简便算法适合运于哪些情况。此题如果用传统的计算方式更为简单:256-56=200,200-100=100。可见,在运用简便算法的时候,要以降低难度为原则,不能为了简便而“简便”。
简便运算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运算方式,因为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运用到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等运算定律,而通过灵活地运用数字与运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就能使得原本复杂的术式变成几个相对简单的术式,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种计算方法,其一必须让学生体会到简便运算的有利之处,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简算方式;其二就是帮助学生提高简算的准确度。
[ 参 考 文 献 ]
[1] 葛恒丽.简便不等于简单——例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5):88-90.
[2] 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26):61-62.
(责编 罗 艳)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57-02
简便运算属于一种简化运算程序的计算方式。小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运算题目时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简便运算则可以有效减轻运算的难度,并且还能培养学生形成在运算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想到运用最简单的运算方式的思维习惯。
一、通过探究法升华知识水平
显而易见,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简便算法的思维方式,就无法灵活地运用运算律,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形成定式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将简便运算与传统计算方式做比较,感受简便算法的实用性。
比如,题目:“小华的妈妈买了100颗糖,小华昨天吃了25颗,今天又吃了35颗,那么还剩多少颗糖?”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糖的总数为100颗,小华昨天吃了25颗,今天又吃了35颗,那么计算式为100-25-35。该算式已经超出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的范围,提高到了三位数的加减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便运算对这个问题进行计算,比如可以先将小华吃掉的糖果进行相加,即25 35,然后再用糖果的总数减去吃掉的糖果数,即100-(25 35)。这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比较简便的运算方法,当学生真正理解简便运算的原理后,就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
二、通过凑整法培养灵活思维
凑整法属于简便运算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在面对数字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凑整法则可以帮助学生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去计算。
比如,题目:“某餐馆需要购买啤酒10扎,每扎35元,购买白酒10瓶,每瓶65元,请问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一般的,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采用传统的计算方式,列式为35×10 65×10,显然,直接计算较为复杂。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凑整法,先将两种酒类的单价进行相加,即65 35=100,再乘以每种酒需要购买的数量10,得1000元。这种计算方式会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运算的方便之处和实用性,激发其对简便运算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继续结合生活实际出题,以巩固学生对算法的运用。如,“水果店里每斤苹果2.5元,小明要买12斤,小华要买8斤,问小明和小华分别需要支付多少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便运算进行计算。小明:2.5×(10 2)=2.5×10 2.5×2=25 5=30;小华:2.5×(10-2)=2.5×10-2.5×2=25-5=20。这种简便运算的方式也属于凑整法的一种,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尽可能地将所有的数字都变成整数再进行计算。
三、通过定律法加强简算能力
在简便运算的过程当中,一般都会涉及运算定律与性质的运用,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运算定律与性质进行充分的理解。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灵活地选用简便运算的方式,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36×25,学生看到题目的第一时间肯定是采用普通的运算方式,那样不仅复杂,而且浪费时间,还容易出错。而灵活运用计算定律,采用简便算法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单。比如,第一种方法:36×25=(40-4)×25=40×25-4×25=1000-100=900;第二种方法:36×25=4×9×25=9×(4×25)=9×100=900;第三种方法:36×25=36×100÷4=3600÷4=900;第四种方法:36×25=(30 6)×25=30×25 6×25=750 150=900。虽然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灵活运用数学定律。
四、通过纠错法提升准确程度
纠错法指的是在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对其错误的计算方式进行纠正。在学生学习了简便运算之后,往往会对这种简单的计算方式产生依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题目都可以简便运算,如果学生一味地套用定律,反而会将问题复杂化。而采用纠错法则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对自己错误使用简便算法的地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计算准确度。
比如,题目:“王师傅今天挣了256元,回家买菜用了56元,修车用了100元,问王师傅今天还剩多少钱?”列式为“256-56-100”,學生学习了简便运算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想着先将56与100相加,将式子变为256-(100 56)。事实上,用这种计算方式运算不但没有让计算变得简单,反而增加了运算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去辨别简便算法适合运于哪些情况。此题如果用传统的计算方式更为简单:256-56=200,200-100=100。可见,在运用简便算法的时候,要以降低难度为原则,不能为了简便而“简便”。
简便运算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运算方式,因为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运用到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等运算定律,而通过灵活地运用数字与运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就能使得原本复杂的术式变成几个相对简单的术式,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种计算方法,其一必须让学生体会到简便运算的有利之处,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简算方式;其二就是帮助学生提高简算的准确度。
[ 参 考 文 献 ]
[1] 葛恒丽.简便不等于简单——例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5):88-90.
[2] 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26):61-62.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