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期运作来说,《中国最强音》的亮相出现在《我是歌手》白热化阶段,其宣传片接着开始频繁出现,此前《我是歌手》在收视率与口碑上的出色表现,让 湖南卫视蛰伏一年后,有正待中兴的感觉。维持着观众的收视惯性,《最强音》顺势接棒,最强音延续超高人气,仿佛已是顺理成章。但很显然,首秀时,《中国最强音》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手的弱势成为节目软肋,同时,因为导师的重量级,让人顺理成章地将目光转移到导师们身上,于是,他们的表现成为节目最大的亮点。可作为音乐选秀节目,它传递出一个讯息:相比音乐本身,大家更愿意看这些感性的导师如何带领这些草根选手踏上新台阶。这个概念一直到最后也没能改变。
首秀失意
《中国最强音》引进的海外版权是美国的音乐选秀节目《Xfactor》,从节目形式和导师阵容上看,这都是和《中国好声音》相较一二的音乐节目。相比之下,《最强音》的导师从气势上看的确更“大咖”。首秀,陈奕迅绝对吸引眼球,算是“物有所值”,古灵精怪非常有;章子怡能放下身段,耐着性子扮邻家姐姐;郑钧没有摆酷,点评有料;罗大佑稳重太乏善可陈。但几位导师之间明显还没有太强默契。再看选手,因为打着“励志”的旗号,因此选手唱得参齐不齐。有实力的唱得不动人,刻意搞动作的更让人觉得做作反感。加上节目堪比露天卡拉OK的音响效果,节目花絮与导师VCR的比重甚至高过演唱部分的怪异逻辑,很显然,《中国最强音》似乎并不打算在音乐方面做过多尝试。首秀就在这样的效果中落幕了,门庭冷清。还记得水泄不通的罗湖体育馆《中国最强音》外场,罗大佑、郑钧、陈奕迅、章子怡这四位导师走过红地毯时,密密麻麻的人群尖叫声几乎掀掉馆顶,而场内观众也用震耳欲聋的掌声来表达对四位导师的欢迎。但是首期节目播出后,《中国最强音》的官方宣传就似乎表现很紧张,一会儿解释一会儿自我加油,节目方也明确他们愿意接受批评意见的态度,保证第二期进行结构调整和重新剪辑,其中包括剪辑编排混乱、似曾相识的赛制,以及导师缺乏火花碰撞等被观众争议的焦点。
听歌不如看导师
其实,《中国最强音》导师之间的碰撞或者说角色分配是随着节目的剧情进展开始变精彩的。当罗大佑依旧迈着观众熟悉的太空滑步出场,面对现场观众的热情,说“你们的意见比导师们更重要,真正的火花来自于你们”时,你大概期待的就不仅仅是他在台上的点评了。在40多位歌手演唱中,多数时间罗大佑都沉默是金,他总是非常认真地用笔记重点,点评精炼。罗大佑经常和其他三位导师意见向左,比如一位歌手在演唱完英文歌曲后,其他三位导师都认为不错,唯独罗大佑给了NO,他解释:“我们这是选中国最强音,我希望他唱中文歌曲。”这句话被批评为非常不到位,但罗大佑依然凭借自己的歌坛地位,让一位虽然只拿了两个YES的歌手,因为他的点评激动地现场泪奔。陈奕迅一坐上导师席,就提起双手,深呼吸气沉丹田:“我要准备下心情”。然后陈奕迅顺理成章地拉开选手的背景序幕,从年龄问到职业,从喜好问到特长,甚至还和一位原创歌手拉起了家常,眼看着两分钟就快过去了,听得一贯沉默的郑钧都“黑脸”道:“你们是在谈恋爱吗?我可不想录到凌晨三点。”
章子怡在导师席上非常投入,她似乎更希望传递出认真对待音乐的态度。不时随着节奏用手轻打拍子,偶尔会跟着旋律轻轻点头。章子怡的点评都专注在歌手的内心戏上,打情感牌。入选导师席位,章子怡是唯一一位不做音乐的,于是来这个舞台之前她就自找台阶说:“来最强音我就是一个观众。”后来看来,这个定位确实和她的表现一致。
就是这个音乐外行,成为在音乐节目并不是那么出色的《中国最强音》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抹亮色。章子怡感性,有个乐队先后表演了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章子怡很用情点评道:“第一首歌你们给我的感觉像是在夏威夷度假,可是第二首歌却突然间来到了沙漠,在沙漠里,没有方向,只有迷失。”这种体验式的情感点评就连舞台上的歌手都忍不住在唱歌前多和她说一两句话拉近关系。一位在录制现场从事保安的歌者上台后,对章子怡讲:“我们是老熟人了。”说得章子怡一头雾水:“您关照过我吗?”这位保安倒也实在,张口就说:“这事我们下来说。”现场一片爆笑。最有亮点的是有一个选手说自己今天生日,章子怡很认真地问:你的愿望是什么?选手马上回答:让四位导师都说Yes!章子怡马上俏皮地一转:愿望是不能说的。
女人的智商一定不能低估,这个概念在章子怡的身上体现得足够多。第一场的时候就表现得聪明十足,她就像田忌赛马一样,通过你强我弱的排兵布阵为自己的队员争取了最大的胜利。该理性的时候表现得足够聪明,需要时眼泪也能成为武器,需要示弱的时候撒下娇,需要维护本组人时对其他小组也是槽吐得干净利落。不过,朱丹在后台的表现就太过夸张,那种为制造紧张气氛的表达方式似乎不太适合中国本土习惯,违和感立增。
郑钧坐在台上冷酷到底,点评很尖锐。有歌者吐字不清楚,郑钧丝毫不口软:“唱什么都听不懂。”有歌者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填词谱曲唱出来,因为内容平淡,被郑钧直言:“你唱的都是自己的经历,给你一个电话本也会唱得很好吧。”郑钧不但对歌者们的音乐点评很直接,连他们说话的方式,如果有不妥,他也会提意见。类似“你说话挺整合资源的。今后说话别绕弯子了,直接点。”“这里不是比谁更惨,比的是对音乐的真诚。”之类的犀利点评比比皆是。就连同为导师的陈奕迅也被郑钧“教育”了一下,陈奕迅的絮絮叨叨遭到郑钧讽刺:“昨天工作都到三点了,我们今晚不能再三点睡觉了。”以致每次陈奕迅发言前,都会笑着看看郑钧,示意“吹神又要开始了哦!”随着节目的累积,导师们已经开始形成默契。而默契这一点恰恰是被观众最开始吐槽最多的。
一场逆袭仗
这个节目其实没那么烂,就像何老师说的,可能这个节目不是选出巨星,但是真的是对选手的命运至关重要。导师们走在了人群里,我们甚至看到了他们的很多缺点,但这也是节目好看的地方。《中国最强音》其实从头到尾都在打一场逆袭战,人性化的比赛很漂亮。
《中国最强音》落下帷幕时比开播时精彩,但它毕竟是10年前的节目模式,同样是唱歌,少了转椅等元素,让《最强音》硬生生丢失了一大段戏份,乐趣自然也少去许多。我们都说《好声音》虚假,会演戏,可观众偏偏就吃这套。当年江苏卫视不也是找“群演”和“野模”扮怪咖,才有今天《非诚勿扰》的成绩。另外,不知道是因为《最强音》低估了观众的承受能力还是极力推崇草根和专业撇清关系,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点评晋级上,都让这档选秀节目掺杂了太多感情因素,导师也是一团和气,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比赛,直到最后落幕。
首秀失意
《中国最强音》引进的海外版权是美国的音乐选秀节目《Xfactor》,从节目形式和导师阵容上看,这都是和《中国好声音》相较一二的音乐节目。相比之下,《最强音》的导师从气势上看的确更“大咖”。首秀,陈奕迅绝对吸引眼球,算是“物有所值”,古灵精怪非常有;章子怡能放下身段,耐着性子扮邻家姐姐;郑钧没有摆酷,点评有料;罗大佑稳重太乏善可陈。但几位导师之间明显还没有太强默契。再看选手,因为打着“励志”的旗号,因此选手唱得参齐不齐。有实力的唱得不动人,刻意搞动作的更让人觉得做作反感。加上节目堪比露天卡拉OK的音响效果,节目花絮与导师VCR的比重甚至高过演唱部分的怪异逻辑,很显然,《中国最强音》似乎并不打算在音乐方面做过多尝试。首秀就在这样的效果中落幕了,门庭冷清。还记得水泄不通的罗湖体育馆《中国最强音》外场,罗大佑、郑钧、陈奕迅、章子怡这四位导师走过红地毯时,密密麻麻的人群尖叫声几乎掀掉馆顶,而场内观众也用震耳欲聋的掌声来表达对四位导师的欢迎。但是首期节目播出后,《中国最强音》的官方宣传就似乎表现很紧张,一会儿解释一会儿自我加油,节目方也明确他们愿意接受批评意见的态度,保证第二期进行结构调整和重新剪辑,其中包括剪辑编排混乱、似曾相识的赛制,以及导师缺乏火花碰撞等被观众争议的焦点。
听歌不如看导师
其实,《中国最强音》导师之间的碰撞或者说角色分配是随着节目的剧情进展开始变精彩的。当罗大佑依旧迈着观众熟悉的太空滑步出场,面对现场观众的热情,说“你们的意见比导师们更重要,真正的火花来自于你们”时,你大概期待的就不仅仅是他在台上的点评了。在40多位歌手演唱中,多数时间罗大佑都沉默是金,他总是非常认真地用笔记重点,点评精炼。罗大佑经常和其他三位导师意见向左,比如一位歌手在演唱完英文歌曲后,其他三位导师都认为不错,唯独罗大佑给了NO,他解释:“我们这是选中国最强音,我希望他唱中文歌曲。”这句话被批评为非常不到位,但罗大佑依然凭借自己的歌坛地位,让一位虽然只拿了两个YES的歌手,因为他的点评激动地现场泪奔。陈奕迅一坐上导师席,就提起双手,深呼吸气沉丹田:“我要准备下心情”。然后陈奕迅顺理成章地拉开选手的背景序幕,从年龄问到职业,从喜好问到特长,甚至还和一位原创歌手拉起了家常,眼看着两分钟就快过去了,听得一贯沉默的郑钧都“黑脸”道:“你们是在谈恋爱吗?我可不想录到凌晨三点。”
章子怡在导师席上非常投入,她似乎更希望传递出认真对待音乐的态度。不时随着节奏用手轻打拍子,偶尔会跟着旋律轻轻点头。章子怡的点评都专注在歌手的内心戏上,打情感牌。入选导师席位,章子怡是唯一一位不做音乐的,于是来这个舞台之前她就自找台阶说:“来最强音我就是一个观众。”后来看来,这个定位确实和她的表现一致。
就是这个音乐外行,成为在音乐节目并不是那么出色的《中国最强音》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抹亮色。章子怡感性,有个乐队先后表演了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章子怡很用情点评道:“第一首歌你们给我的感觉像是在夏威夷度假,可是第二首歌却突然间来到了沙漠,在沙漠里,没有方向,只有迷失。”这种体验式的情感点评就连舞台上的歌手都忍不住在唱歌前多和她说一两句话拉近关系。一位在录制现场从事保安的歌者上台后,对章子怡讲:“我们是老熟人了。”说得章子怡一头雾水:“您关照过我吗?”这位保安倒也实在,张口就说:“这事我们下来说。”现场一片爆笑。最有亮点的是有一个选手说自己今天生日,章子怡很认真地问:你的愿望是什么?选手马上回答:让四位导师都说Yes!章子怡马上俏皮地一转:愿望是不能说的。
女人的智商一定不能低估,这个概念在章子怡的身上体现得足够多。第一场的时候就表现得聪明十足,她就像田忌赛马一样,通过你强我弱的排兵布阵为自己的队员争取了最大的胜利。该理性的时候表现得足够聪明,需要时眼泪也能成为武器,需要示弱的时候撒下娇,需要维护本组人时对其他小组也是槽吐得干净利落。不过,朱丹在后台的表现就太过夸张,那种为制造紧张气氛的表达方式似乎不太适合中国本土习惯,违和感立增。
郑钧坐在台上冷酷到底,点评很尖锐。有歌者吐字不清楚,郑钧丝毫不口软:“唱什么都听不懂。”有歌者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填词谱曲唱出来,因为内容平淡,被郑钧直言:“你唱的都是自己的经历,给你一个电话本也会唱得很好吧。”郑钧不但对歌者们的音乐点评很直接,连他们说话的方式,如果有不妥,他也会提意见。类似“你说话挺整合资源的。今后说话别绕弯子了,直接点。”“这里不是比谁更惨,比的是对音乐的真诚。”之类的犀利点评比比皆是。就连同为导师的陈奕迅也被郑钧“教育”了一下,陈奕迅的絮絮叨叨遭到郑钧讽刺:“昨天工作都到三点了,我们今晚不能再三点睡觉了。”以致每次陈奕迅发言前,都会笑着看看郑钧,示意“吹神又要开始了哦!”随着节目的累积,导师们已经开始形成默契。而默契这一点恰恰是被观众最开始吐槽最多的。
一场逆袭仗
这个节目其实没那么烂,就像何老师说的,可能这个节目不是选出巨星,但是真的是对选手的命运至关重要。导师们走在了人群里,我们甚至看到了他们的很多缺点,但这也是节目好看的地方。《中国最强音》其实从头到尾都在打一场逆袭战,人性化的比赛很漂亮。
《中国最强音》落下帷幕时比开播时精彩,但它毕竟是10年前的节目模式,同样是唱歌,少了转椅等元素,让《最强音》硬生生丢失了一大段戏份,乐趣自然也少去许多。我们都说《好声音》虚假,会演戏,可观众偏偏就吃这套。当年江苏卫视不也是找“群演”和“野模”扮怪咖,才有今天《非诚勿扰》的成绩。另外,不知道是因为《最强音》低估了观众的承受能力还是极力推崇草根和专业撇清关系,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点评晋级上,都让这档选秀节目掺杂了太多感情因素,导师也是一团和气,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比赛,直到最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