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拓展的实效性反思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本文探讨与反思了如何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希望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拓展 实效性
  信息大爆炸使得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多元化程度日趋显著。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课堂与教材有机结合,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还要进行更多的拓展和延伸。
  一、小学语文教学拓展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是让学生识字,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课程。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语文不仅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
  从一档综艺节目《汉字英雄》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字写得不准确、不端正,写错别字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自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语文基础。
  当今社会属于信息时代,各种媒体蜂拥而出,各种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层出不穷,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在课余时间拿着手机看动画片、玩游戏。当笔者问他们:“动画片和语文哪个更有意思?”学生的普遍回答是:“语文没有动画片那么有意思。”
  小学生还不能理性、准确地判断事物,一切行动都源于兴趣。如果语文教学不进行拓展,学生很容易对晦涩难懂的汉字产生厌恶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拓展的途径
  课本是语文教学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目标,然后再对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准确拿捏教材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教材内容毕竟有限,如果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无法摆脱教材的束缚,从而极大地限制教学的拓展。
  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时,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背诗,也没有马上分析课文,而是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是谁吗?”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诗人、将军、科学家等。当笔者告诉学生李白是中国一位伟大的诗人时,他们好奇地问:“他写过什么诗?”经过这样的互动,笔者顺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课程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李白的小作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静夜思》这篇课文, 而且还了解了李白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结合课本适度地拓展相关内容,如主题相似的作文、片段,或者链接与课本关系密切的课外小知识等,将语文课本置于更高、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对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教师由课内走向课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知识得以延伸,培养了学生发散性、跳跃性、创造性的思维。
  三、关于教学拓展实效性的反思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常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也陷入了为成绩而教学的尴尬境地。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且不能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想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发明者的诉求,而学生的这种需求更强烈。小学生对周围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疑问,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性,给他们提供自由学习、探究、发现、创造的机会。
  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有位学生问:“汪伦是谁?李白为什么要写诗给汪伦?他们是兄弟,是亲戚,还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求他们在课后收集资料,自己去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发生的故事。第二天上课时,笔者让学生来回答“李白为什么要给汪伦写诗”这个问题时,学生们都踊跃参加,积极性高涨。这样,学生不仅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了作品,而且还拓展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更加向往李白与汪伦这样的朋友之情。
  课后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另一个开始。教师应将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