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科4个月速读
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二者有什么区别?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科(Martin Sajdik)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两个或者说一个概念。
对于今年8月来华就任的赛迪科大使来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机会。从1984年第一次来中国至今,赛迪科已¾来过多次了,但是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他还是说中国有很多事情让他费解,他希望在任期结束之时“可以自豪地说:我对中国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了解”。
看不懂的变化
“在北京开车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活儿,永远搞不清楚哪里可以左转,哪里不能。”
赛迪科1984年第一次来中国时,他的职务是奥地利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及新闻专员。彼时的中国比前苏联落后很多。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想出去看看北京时,惊奇地看到驻中国使馆的同事给他一辆加重自行车。当时北京开车的人很少。就这样,他骑着自行车开始了北京的“胡同游”。
23年过去了,这次就任驻华大使是赛迪科第一次常驻北京。他说尽管这23年间他来过中国很多次,但是中国发生的变化还是让他应接不暇。如今北京随处可见的立交桥和汹涌的机动车流组成的复杂的交通,让他不敢再骑自行车出去。即使是开车,他说自己也需要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他用“impossible”这个词来形容在北京开车,“在北京开车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活儿,交通规则不同,交通状况也太复杂。行人不避车辆、车辆也不避行人;永远搞不清楚哪里可以左转,哪里不能,因为总是在变”。
不过,除了这些“发展的问题”外,赛迪科看到更多的是积极的变化。“1984年我到上海,在黄浦½边看到的浦东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已经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占据了。”
他一连用了几个“奇迹”来形容这些变化,他搞不懂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在前苏联工作了11年,¾历过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代。他看到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或者倒退,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却发展如此之快。
赛迪科说,他印象中中国的商品是很便宜的,但是这次来发现情况大不一样,很多商品的价格比以前高了很多,比如服装和纺织品。“但是我和一些奥地利企业家交谈时,他们说中国厂商和消费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产品价格在世界上越来越高。”赛迪科说,这是另外一个他不理解的问题。
欧洲人不理解中国
“欧洲人无法理解中国,因为欧洲人看中国基本上都是带有某种偏见的,他们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中国。”
尽管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样,但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理解中国”。刚上任后不久就赶上中共十七大,对赛迪科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个挑战。
“我们密切关注十七大,仔细分析新的政策,尽量理解那些重大的议题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科学发展观在党代会上提出有什么深意?和谐社会与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我们也要分析Ë会成为政治新星等。”
对于和谐社会,赛迪科说,在中国之外没有这个短语,所以没有参照物,这是中国的一个发明。“我觉得这个短语的含义很多,它意味着对人民更负责任、更加自主,以及另一种形式的民主等。”
赛迪科在表达他对“中国奇迹”敬佩的同时,也表示了忧虑:“中国的发展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奇迹能持续多久。中国农业的增长率仅有2.3%,工业增长率高达18.5%,服务业的增长率则低于10%,这不是一个均衡的发展水平,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是个疑问。另外,中国有很多外汇储备,但是对外投资的放开也仅仅是刚刚开始的事。一方面我很乐意成为中国的财政部长,因为可以掌握这么多钱;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成为中国的财政部长,因为要花好这些钱可不容易。”
采访中,《英才》记者看得出来,赛迪科对于奥地利¾济的发展状态更为满意。“我们是市场¾济、贸易和财政平衡、议会民主制、媒体对政府产生约束作用,不断壮大的公民社会,还有对弱者给予足够的帮助等。”
赛迪科说,在这种社会中长大的欧洲人无法理解中国,因为欧洲人看中国基本上都是带有某种偏见的,他们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中国。“我一直在努力不带偏见地观察中国。”他说。
他有自己观察中国的方式。他每天都看电视、报刊等,尽管只能看英文的媒体,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也喜欢看中文频道电视,尽管听不懂,但还是喜欢看。他坚持每天到使馆附近的日坛公园散步。“每天都能看到几乎同样的人,我和他们打招呼‘你好’,除此之外就没了,我不会说汉语,所以无法和他们交流。”
赛迪科认为他对前苏联的了解更为深刻。他曾在莫斯科留学,作为一个学生,看俄罗斯社会的角度和作为外交官是非常不同的。由于在那里学习过,所以对当地社会的理解要容易和深刻得多。而在北京,他说自己总是很难直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因为我和他们之间总有距离。每个人都把我当成大使,一个重要的人,所以很难有很深的个人友谊,也就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赛迪科会说德语、英语、俄语、法语、意大利语,能听懂西班牙语、塞尔维亚语。现在,交流的障°又促使他决定学汉语。他找了两位家庭教师,每天学习一小时。“我希望在我的任期结束的时候我能对中国有近距离的比较深刻的了解。”他说。
投资奥地利须谨慎
与很多欧盟国家一再在中国宣扬自己国家投资环境的优势不同,赛迪科谈得更多是奥地利投资环境的不足,这颇令人费解。对于万里之外的欧洲的投资环境到底如何,没有亲身¾历过的人是无从真正知晓的。或许赛迪科善意的提醒,能让中国跃跃欲试的投资者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英才》:奥地利对外来投资是怎样看的?
赛迪科:我们一直很欢迎外来投资。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对投资者来说,中国比奥地利更具吸引力。奥地利的税率比较高、市场监管也比较严。他们在亚洲投资的收益水平比在奥地利要高,这就是奥地利的外资不多的原因。
《英才》:目前有中国的大企业去奥地利投资吗?
赛迪科:还没有。
《英才》:但是很多西欧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都对吸引中国投资非常踊跃,为什么奥地利这么特殊呢?
赛迪科:我们现在不是很确定,中国企业如果进入奥地利是否能够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他们是否能够保证比较好的投资收益。奥地利有很多小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但是他们的情况挺好的,不太愿意接受外资。中国企业可以投资奥地利的银行,不过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投资,我不知道什么Ô因,奥地利银行的盈利水平挺不错的。
《英才》:如果中国企业想并购奥地利企业,在法律上有限制吗?
赛迪科:没有。你什么企业都可以买。奥地利也有国家控制企业(Stated-controlled enterprises),例如航空、铁路等,这些行业也有国外投资者。不过这些行业在奥地利通常都是很难盈利的,所以外资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和中国的情况大不一样。
《英才》:如果中国企业要去奥地利投资,你有什么建议?
赛迪科:我能给的最大建议就是,如果要投资奥地利就要准备好做长期战略性投资。奥地利不是一个可以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市场。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在奥地利是安全的。中国企业去奥地利投资能从中获得什么,这点需要考虑清楚。我无法给予更具体的建议。
《英才》:那么反过来说呢,你觉得奥地利企业投资中国的机遇是什么?
赛迪科:奥地利企业对于投资中国都很有兴趣,比较大的企业基本上都在中国有投资,因为中国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便宜、能源价格便宜等。我们有大约800家企业在中国有投资,累计投资7.17亿欧元。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错。
11月中旬有奥地利部长来访,他一人负责农业、林业、水利、环境四个领域。在北京还将举办水处理技术论坛。环保技术是奥地利的优势,欧洲国家都认为能够向中国出售环保技术和产品,而且中国也需要。
《英才》:奥地利在华投资的企业与其他欧盟国家的企业有何不同?
赛迪科:与其他有些国家的投资不同,奥地利企业投资中国主要看中的是中国市场,他们把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在中国,极少返销欧洲。
《英才》:对于奥地利公司来说,目前的挑战主要是什么?
赛迪科:我认为现在我们做得很好。我们是市场¾济,并且从加入欧盟中获益匪浅。最近的欧盟东扩对于地处中欧的奥地利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机遇。这些新加入的东欧国家有些与我们是邻国,有些相隔不远。奥地利从欧盟东扩中受益非常多。
目前的挑战主要是缺少熟练工人。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大学毕业生,我们需要更多的是熟练技术工人,他们介于工程师和普通工人之间。他们过去被当作蓝领看待,现在他们的领子越来越白。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还不是很紧迫,但是未来会成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转变得不够快。
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二者有什么区别?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科(Martin Sajdik)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两个或者说一个概念。
对于今年8月来华就任的赛迪科大使来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机会。从1984年第一次来中国至今,赛迪科已¾来过多次了,但是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他还是说中国有很多事情让他费解,他希望在任期结束之时“可以自豪地说:我对中国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了解”。
看不懂的变化
“在北京开车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活儿,永远搞不清楚哪里可以左转,哪里不能。”
赛迪科1984年第一次来中国时,他的职务是奥地利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及新闻专员。彼时的中国比前苏联落后很多。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想出去看看北京时,惊奇地看到驻中国使馆的同事给他一辆加重自行车。当时北京开车的人很少。就这样,他骑着自行车开始了北京的“胡同游”。
23年过去了,这次就任驻华大使是赛迪科第一次常驻北京。他说尽管这23年间他来过中国很多次,但是中国发生的变化还是让他应接不暇。如今北京随处可见的立交桥和汹涌的机动车流组成的复杂的交通,让他不敢再骑自行车出去。即使是开车,他说自己也需要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他用“impossible”这个词来形容在北京开车,“在北京开车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活儿,交通规则不同,交通状况也太复杂。行人不避车辆、车辆也不避行人;永远搞不清楚哪里可以左转,哪里不能,因为总是在变”。
不过,除了这些“发展的问题”外,赛迪科看到更多的是积极的变化。“1984年我到上海,在黄浦½边看到的浦东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已经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占据了。”
他一连用了几个“奇迹”来形容这些变化,他搞不懂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在前苏联工作了11年,¾历过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代。他看到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或者倒退,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却发展如此之快。
赛迪科说,他印象中中国的商品是很便宜的,但是这次来发现情况大不一样,很多商品的价格比以前高了很多,比如服装和纺织品。“但是我和一些奥地利企业家交谈时,他们说中国厂商和消费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产品价格在世界上越来越高。”赛迪科说,这是另外一个他不理解的问题。
欧洲人不理解中国
“欧洲人无法理解中国,因为欧洲人看中国基本上都是带有某种偏见的,他们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中国。”
尽管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样,但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理解中国”。刚上任后不久就赶上中共十七大,对赛迪科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个挑战。
“我们密切关注十七大,仔细分析新的政策,尽量理解那些重大的议题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科学发展观在党代会上提出有什么深意?和谐社会与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我们也要分析Ë会成为政治新星等。”
对于和谐社会,赛迪科说,在中国之外没有这个短语,所以没有参照物,这是中国的一个发明。“我觉得这个短语的含义很多,它意味着对人民更负责任、更加自主,以及另一种形式的民主等。”
赛迪科在表达他对“中国奇迹”敬佩的同时,也表示了忧虑:“中国的发展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奇迹能持续多久。中国农业的增长率仅有2.3%,工业增长率高达18.5%,服务业的增长率则低于10%,这不是一个均衡的发展水平,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是个疑问。另外,中国有很多外汇储备,但是对外投资的放开也仅仅是刚刚开始的事。一方面我很乐意成为中国的财政部长,因为可以掌握这么多钱;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成为中国的财政部长,因为要花好这些钱可不容易。”
采访中,《英才》记者看得出来,赛迪科对于奥地利¾济的发展状态更为满意。“我们是市场¾济、贸易和财政平衡、议会民主制、媒体对政府产生约束作用,不断壮大的公民社会,还有对弱者给予足够的帮助等。”
赛迪科说,在这种社会中长大的欧洲人无法理解中国,因为欧洲人看中国基本上都是带有某种偏见的,他们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中国。“我一直在努力不带偏见地观察中国。”他说。
他有自己观察中国的方式。他每天都看电视、报刊等,尽管只能看英文的媒体,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也喜欢看中文频道电视,尽管听不懂,但还是喜欢看。他坚持每天到使馆附近的日坛公园散步。“每天都能看到几乎同样的人,我和他们打招呼‘你好’,除此之外就没了,我不会说汉语,所以无法和他们交流。”
赛迪科认为他对前苏联的了解更为深刻。他曾在莫斯科留学,作为一个学生,看俄罗斯社会的角度和作为外交官是非常不同的。由于在那里学习过,所以对当地社会的理解要容易和深刻得多。而在北京,他说自己总是很难直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因为我和他们之间总有距离。每个人都把我当成大使,一个重要的人,所以很难有很深的个人友谊,也就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赛迪科会说德语、英语、俄语、法语、意大利语,能听懂西班牙语、塞尔维亚语。现在,交流的障°又促使他决定学汉语。他找了两位家庭教师,每天学习一小时。“我希望在我的任期结束的时候我能对中国有近距离的比较深刻的了解。”他说。
投资奥地利须谨慎
与很多欧盟国家一再在中国宣扬自己国家投资环境的优势不同,赛迪科谈得更多是奥地利投资环境的不足,这颇令人费解。对于万里之外的欧洲的投资环境到底如何,没有亲身¾历过的人是无从真正知晓的。或许赛迪科善意的提醒,能让中国跃跃欲试的投资者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英才》:奥地利对外来投资是怎样看的?
赛迪科:我们一直很欢迎外来投资。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对投资者来说,中国比奥地利更具吸引力。奥地利的税率比较高、市场监管也比较严。他们在亚洲投资的收益水平比在奥地利要高,这就是奥地利的外资不多的原因。
《英才》:目前有中国的大企业去奥地利投资吗?
赛迪科:还没有。
《英才》:但是很多西欧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都对吸引中国投资非常踊跃,为什么奥地利这么特殊呢?
赛迪科:我们现在不是很确定,中国企业如果进入奥地利是否能够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他们是否能够保证比较好的投资收益。奥地利有很多小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但是他们的情况挺好的,不太愿意接受外资。中国企业可以投资奥地利的银行,不过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投资,我不知道什么Ô因,奥地利银行的盈利水平挺不错的。
《英才》:如果中国企业想并购奥地利企业,在法律上有限制吗?
赛迪科:没有。你什么企业都可以买。奥地利也有国家控制企业(Stated-controlled enterprises),例如航空、铁路等,这些行业也有国外投资者。不过这些行业在奥地利通常都是很难盈利的,所以外资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和中国的情况大不一样。
《英才》:如果中国企业要去奥地利投资,你有什么建议?
赛迪科:我能给的最大建议就是,如果要投资奥地利就要准备好做长期战略性投资。奥地利不是一个可以追求短期快速利润的市场。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在奥地利是安全的。中国企业去奥地利投资能从中获得什么,这点需要考虑清楚。我无法给予更具体的建议。
《英才》:那么反过来说呢,你觉得奥地利企业投资中国的机遇是什么?
赛迪科:奥地利企业对于投资中国都很有兴趣,比较大的企业基本上都在中国有投资,因为中国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便宜、能源价格便宜等。我们有大约800家企业在中国有投资,累计投资7.17亿欧元。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错。
11月中旬有奥地利部长来访,他一人负责农业、林业、水利、环境四个领域。在北京还将举办水处理技术论坛。环保技术是奥地利的优势,欧洲国家都认为能够向中国出售环保技术和产品,而且中国也需要。
《英才》:奥地利在华投资的企业与其他欧盟国家的企业有何不同?
赛迪科:与其他有些国家的投资不同,奥地利企业投资中国主要看中的是中国市场,他们把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在中国,极少返销欧洲。
《英才》:对于奥地利公司来说,目前的挑战主要是什么?
赛迪科:我认为现在我们做得很好。我们是市场¾济,并且从加入欧盟中获益匪浅。最近的欧盟东扩对于地处中欧的奥地利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机遇。这些新加入的东欧国家有些与我们是邻国,有些相隔不远。奥地利从欧盟东扩中受益非常多。
目前的挑战主要是缺少熟练工人。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大学毕业生,我们需要更多的是熟练技术工人,他们介于工程师和普通工人之间。他们过去被当作蓝领看待,现在他们的领子越来越白。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还不是很紧迫,但是未来会成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转变得不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