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野下的扶桑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gn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扶桑》的主人公是一位具有多重精神内涵的女性,从西方文明的视角,扶桑象征着东方文明和中华民族;在男权强势之下,柔弱的扶桑是宽容悲悯的原始女性形象;而从现代文明的立场反观扶桑,其坚贞纯洁又自由执着的精神内蕴又是现代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可贵品质。
  关键词:扶桑 东方文化 原始女性 纯洁自由
  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自创作之初起,便以独特的女性经验和精神立场而备受关注。长篇小说《扶桑》描写了异域国境中华人移民者的生存遭遇,其中妓女扶桑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内涵和精神意蕴。作家将扶桑设置在美国旧金山的唐人区,通过美国白人、中国男性和叙述者“我”的不同视角或参与或远观扶桑的生命活动,展现扶桑作为华人、作为女人、作为第一代移民三种不同身份所具有的精神内涵。
  一、东方文化的精神载体
  扶桑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厚的隐喻意义,在异域国度中,一袭红装的女人扶桑就是东方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小说中对扶桑外貌服饰的细腻刻画,烘托出浓郁的东方气息,“庞大的发髻,一根白玉簪,一串浅红绢纱花从左耳一路插下来”“半透明的绸衣”“三寸金莲的精致小脚”,甚至嗑瓜子的神情,在白人眼中都富于东方的神秘色彩。扶桑所代表的是东方神韵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文化,精致端庄又古老神秘。未经世俗浸染的十二岁少年的克里斯正是被扶桑身上“魔一般的东方”魅力所倾倒,他偷偷地用望远镜将扶桑的每一个细节都观赏过,并惊叹这从未见过的奇异的“东西”。克里斯爱的不仅是扶桑本人,更爱古老中国无形神秘的东方力量。在克里斯看来,“红色绸衣”与扶桑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那是她的皮肤,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衣服是香软洁净还是被揉搓脏污,克里斯都无法拒绝那神秘的引力。而当扶桑在拯救会里穿上白布麻袍时,克里斯只感到陌生,脱掉了红衫的扶桑失却了她通往古老中国的道路,让一直迷醉在东方文化中的克里斯失去了那种令人神往的感觉。扶桑,包括她的服饰外形和举止完整呈现在个人身上时,才能表征东方的独特意蕴。这种文化的魅力吸引着克里斯,也令众多白人为之倾倒,排着长长的队伍,只为一睹扶桑极富中国味道的一颦一笑,在东方情调中迷醉一番。扶桑,成为东方文化生动形象的表征和代表,在西方文明的包围中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中国风采。
  然而,在西方文明审视之下,他们认为东方文明是在古老神秘的面纱之下掩藏着不尽的罪恶、脆弱和落后。西方文明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地上,俯视窥探东方文化,以强势文化的立场践踏着东方的弱势文明,在对东方“拯救”的过程中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克里斯对扶桑的爱情欲望,是对东方的迷醉,也是对扶桑征服与救赎的渴望,“梦想中的自己比他本身高大得多,持一把长剑,是一个勇敢多情的骑侠。那昏暗牢笼中囚着一位她在等待他搭救”,克里斯幻想自己是东方陈腐文化的拯救者,他带给扶桑的是混杂着迷恋、歧视的畸形爱情,甚至加入到白人激烈的反华运动之中,向温顺的扶桑犯下道德的罪恶。在小说中,作家将东方的唯美文化赋予温柔美丽的扶桑,而在年轻的克里斯身上则暗喻着西方文明的注解,克里斯对扶桑的爱情态度,恰恰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化的俯视姿态,是西方强势文化对弱势文明的轻视和践踏。
  扶桑从被贩卖到海上起,经历了几多生死劫难,都在死亡的边缘存活下来,被拍卖,受鞭打,患痨病,甚至被轮奸,承受种种磨难,最终都依然健壮、浑圆。扶桑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极具隐喻性,象征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绵延和发展,即使在异国的土地上饱受欺凌,也能顽强地活下来。?譺遭到践踏的中国文化在扶桑柔弱的身上得到坚强的捍卫和坚守。
  二、宽恕悲悯的女性精神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的命名,就意指主人公扶桑如大树般“容纳”“滋养”的女性特征,带有原始女性的隐忍、宽厚的性格内涵,扶桑幻化成了与男性对立存在的女性原型。
  小说中,作家着意刻画了两位男性形象,一是克里斯,二是大勇。大勇是作为华人移民中的男性代表而出现,通过大勇与扶桑的故事,展现中国传统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强调原始女性所具有的包容宽恕、悲悯众生的大爱情怀。
  扶桑是一个备受欺凌的华人女子,无力反抗生活中来自各方面的压迫和残害,唯有痴傻般的微笑挂在嘴边,显示出平静安然的处世哲学。大勇在扶桑面前是位典型的东方男权者,他对待扶桑如同对待宠物一般,任意玩弄欺凌,将其置于玩物的境地随便轻视侮辱,甚至允许他人暂时借去把玩一番,只要所属权在自己手上即可。扶桑始终以卑贱的姿态尽心服侍所有来寻欢的男性,身处受摆布的被动地位,却永远是如水一般的从容和柔顺。“她跪着,却宽恕了站着的人们,宽恕了所有居高临下者。”她以宽恕天下的胸怀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苦难,这种原始本真的宽容态度令她获得了内心的绝对自由。
  扶桑以痴傻的态度对待一切加诸自己身上的苦难,宽恕所有的欺压,宠辱不惊,悲悯地观照世上的众生,平等对待所有人,正是这种大善若痴的特征,为她自己赢得了顽强的生命力,带来强大的力量。她虽看似在男性面前处于弱势,但在不断的男女较量中她逐渐获得主动的权利,显示出弱者不弱的女性光辉。扶桑大地般朴素的坚忍和包容,实际是为所有人受难,而使所有人得到救赎,这是一种有容乃大、包容万物的博大情怀。
  作家赋予扶桑以神性般的悲悯力量,她如泥土般真诚,“诚心誠意地像脚下的一土,任你踏,任你在上面打滚,任你耕耘它,犁翻它,在它上面播种收获”,扶桑的肉体虽然备受欺凌,但她的灵魂却站在悲悯的高处,审视着世上诸般的人类兽性,并以宽容的姿态容忍着一切丑陋现象,是一位心怀大爱的原始女性形象。
  三、坚贞自由的移民精神
  小说《扶桑》中作家运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的对话形式进行叙事,“我”既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又是第五代中国移民中的一员,通过与扶桑为代表的第一代移民的生活状态的对话,展现中国移民形象的变化。
  “我”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审视扶桑所在的时代,混乱与贫穷充斥着过去的历史,第一代移民只知道埋头苦干赚取一日三餐,拿着最微薄的收入做最苦重的活计,处处受到白人种族的歧视和压榨,承受着激烈的反华运动的冲击,身体和心理都在极度的压抑状态下谋生。现代社会中的第五代移民虽然生活条件优越得多,但无形的歧视却时时萦绕在华人的生存环境周遭。过去,大勇可以追赶着嘲笑欺辱华人的白人进行拳脚报复,这种歧视是明显可见的,但如今,移民找不到讥笑和嘲讽的来源,如身处无物之阵中,不知歧视从何而来,却终究不得摆脱。无论是第一代移民还是第五代移民,并未因时间的延长使异域生存环境之下的客子形象得到改变,白人社会中对华人的歧视依然如故。   作家对华人的生存环境对比之后虽然不免生出民族差异的唏嘘感叹,但相比之下,扶桑所在的第一代移民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却比当代华人更显纯真可贵。在现代人将婚姻作为价值进行交易,感情拿金钱进行量度的时代,扶桑痴傻忠贞的爱情取向令“我”无限汗颜。扶桑作为人尽可夫的妓女,她唯一可以完整保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思想,而她将自己最纯洁真挚的情感留给了克里斯,一个年轻、未经世俗污染的白人少年。跨越种族、血统、门第的阻拦,摒弃世俗的价值观念,两颗纯真的心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作家讴歌这一段短暂却情牵一生的真爱的同时,反观自身社会,“爱”已成为一个令人发笑的字眼,纯洁的爱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侈谈。对比之下,扶桑毫无世俗观念的爱情操守,原始自然、不加杂质的真性情,成为现代无爱社会的极大讽刺。
  扶桑作为唐人区的名妓,身体受到老鸨和大勇的重重控制,失去了肉体的自由,然而心灵的空间却是属于自我的。扶桑在看似顺从、随遇而安的社会中生活着,但内心却有强烈的自主选择意识。为了生存,身为妓女,扶桑并非记不住客人的名字,而是有意识地在选择忘记,只愿记住克里斯的所有。在受到轮奸时,昏暗的环境下,扶桑通过触摸身体就可以辨别出克里斯,并主动取下克里斯的扣子,藏在发髻中随身携带;盖上红色盖头,查看求婚者的手掌时,她一直在等待克里斯那双手的出现。扶桑内心一直都秉持着的一把可供取舍的量尺,在身不由己的荒诞社会中,唯有那颗心是属于自己的,可贵的是扶桑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内心的纯洁之地。
  《扶桑》是一部具有情感温度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扶桑的形象被作家赋予多重象征意义,在不同的人眼中,可以看到扶桑不同的侧面。在白人社会的审视之下,扶桑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具有古老神秘的文化魅力;作为与男性相对立的女性形象,扶桑极具原始女性的悲悯容忍性情,使众多男权者不禁汗颜;而在时空的隔绝下,第五代移民的价值取向却远不及扶桑纯洁自由的内心思想。小说从这三种角度,多维立体地对沉默寡言的扶桑进行描写,展现扶桑多重丰富的人性魅力。
  严歌苓:《扶桑》,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頁,第169页。
  ② 朱燕颐:《唐人区哀艳的中国红——论严歌苓<扶桑>中的自塑形象》,《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7卷第1期,第78页。
  严歌苓:《扶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第200页。
  作 者:李凯云,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关于如何评价王朔及其小说创作,学术界一直存在一种两极化的倾向。除了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之外,王朔小说创作中本身所具有的“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也是这种两极化倾向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处于王朔创作转折点的小说《看上去很美》为切入点,来具体探讨为什么我们认为王朔的小说中贯穿着这样一种“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以及这一悖论背后自我认同的危机,并以此试图对王朔20世纪90年代精神危机的爆发以及后期创
期刊
摘 要:姜文虽然只导演过五部电影,但每部影片都各有风格。电影中的故事总发生在独特的历史时期,他用个人化的方式突出男性。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出于男性审美眼光下,并伴随着色情或粗俗的台词。本文以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观察这些屈从于性别叙事的女性形象在男性中心色彩之外所折射的个人、性别和阶级革命等方面更丰富的含义,分析姜文的电影对青春、历史、政治的反思,及其在社会政治功能方面的意义。  关键
期刊
摘 要:《阿甘正传》作为美国最经典的电影之一,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生活哲理,其中随处可见的幽默最为观众所津津乐道。历年来很多学者对其文化精神方面有所研究,但对其言语幽默方面却鲜有涉猎。笔者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具体实例,探讨汉译过程中幽默言语如何在目的语文化中实现其目的,即翻译策略,以期为电影幽默分析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目的论 幽默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影片Forrest Gump,译名
期刊
摘 要:教改名师很困惑:语文教学怎么了!很苦闷:我不喜欢这样的教学生活。渴望挣脱模式的枷锁。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没有一家教学科研机构,历代无数作家以其作品铸就了独树一帜的华夏文化,以他们的人品充实了中华文明呼之欲出的鲜活形象。其求学方法是以文为本,反复诵读。用心研读经典文学,可以驱恶扬善,提高素养,升华境界,净化灵魂。语言乃至文学,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能玩虚的,耍花样。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期刊
摘 要:《奇怪的星期五》中一块神奇的饼干让母女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格式塔流派的空椅子技术就如神奇的饼干,在角色扮演中让苔丝和安娜进行换位思考,从而重塑母女关系。  关键词:隔阂 关系重塑 空椅子技术  《奇怪的星期五》讲述了单身母亲苔丝和女儿安娜频繁发生冲突时,一块幸运饼干神奇地让母女二人交换了身体。迫于种种现实的压力,她们努力地扮演着对方的角色,经历了愤怒、惊讶后,她们终于理解了对方并重新做回了自
期刊
摘 要:卞之琳的两篇短篇小说《石门阵》和《红裤子》凸显出了单纯乐观的主题,小说内容简单不复杂,所流露出的乐观情绪也是高涨而鲜明。卞之琳对党的信任以及对战争的关注点使这两篇小说具有了微妙的戏剧性、独特的趣味儿,成了游击“传奇”小说。《石门阵》的关注点在于王木匠的“手”,《红裤子》则关注“红裤子”的流动变迁。卞之琳所有的小说都是经过了精心安排,而这两篇洋溢着单纯乐观主题的小说成为其小说链中不可或缺的一
期刊
摘 要:叶广岑的家族小说巧妙地将近代风云变幻的百年历史融入一个家族的兴衰之中,从清朝没落贵族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衰落式微的景象,更细致地描绘出那些只会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是如何在时代的裹挟中踉跄前行。不难看出,皇族身份对叶广岑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切身经历的那些体验也为其小说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追本溯源,叶广岑京味家族小说的根本出发点正是她对于整个家族文化的深刻批判与无限眷恋。  关键词:叶广岑 皇
期刊
摘 要:通读迟子建短篇小说集《雪窗帘》,可以发现,她以诗意化的表达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视域。首先,每一篇作品都有着对女性角色的关注,表现她以女性写女性的独特之处;其次,小说集中多篇作品都对大自然的美进行了较多的书写,比如动物、雪、草、花等,同时在对自然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她还较多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试图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最后,迟子建有着浓郁的怀旧情结,较多篇目都通过儿童视角对小时候的乡村图景、
期刊
摘 要:《岁月沉沙》三部曲是罗兰的散文体传记。罗兰以真切琐碎的个体经历为基础,為过往的大时代做了一个生动注脚,且以民间视野弥补了官方正史之不足;罗兰发掘生命碎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展示了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  关键词:罗兰 传记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转化  罗兰是台湾著名作家。20世纪90年代,大陆曾刊行她的散文集《罗兰小语》等作品,一时洛阳纸贵。罗兰性情洒脱,那些睿智通达的人生智慧成为不少青年人
期刊
摘 要:“自然是神圣伟大的,生活在这万能自然之神的庇护下本身就需要很强的能力,如果不能改变自然,就只有适应自然。”导演让·雅克·阿诺历时七年筹备这部电影,用其独有的镜头语言,把观众带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回归本心,看人与狼和自然的冲突,感悟生命的魅力。高水平的视听语言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将草原的辽阔和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专业的拍摄和独特的视角,将文明中的贪婪野性以及狼群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展现在荧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