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设备 SONY PD190
拍摄时间 2008年4月A5月内容简介北京市郊,一家阴暗、逼仄的小发廊里簇拥着几个北漂的洗头妹,阿红就是其中之一。
性格偏执的阿红每天默默忍受着发廊老板娘的欺凌和威逼,与别人不同,阿红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另一打工妹阿玲的到来使阿红冰冷的内心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阿玲和阿红共同来自四川,甜美的笑和她和善、开朗的性格给这个沉闷的发廊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然而,人心的秘密仍然存在,所有人身上的不幸正一步步地发生着……导演阐述 《阿红》是一部比较灰色的影片,所以影片的大部分都采用了黑白的镜头,选择在铁道边拍摄是看中了铁道的纵深感,也有走向远方的意味。音效做了一些主观处理,每当阿红心中充满怨恨或者报复心理的时候,就会响起火车“轰隆隆”的行进声,这样可以透过一种烦躁不安的声响反映出主人公心中的想法。而火车轰鸣声也正好契合了最后的杀人地点,这样,这种声响便成为全片的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成为一种导演的语汇。
作者存档 王泰一,中央戏剧学院硕士在读,主修中国电影史。
影片《树上的叶子》参加釜山电影节短片单元。将于2009年4月担当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评委。
《寻城记》
使用设备 SONY Z1-C
拍摄时间2008年
内容简介 冬至的前一天,嘉楠匆匆赶回老家,参加奶奶的安葬仪式。父亲想让嘉楠帮着劝和已经和自己离婚的母亲,却被嘉楠断然拒绝;爷爷的回忆永远停留在奶奶去世时候的那个夏天的傍晚,他总是会在那个时候带上雨伞和手帕出门,去街心广场等永远也不可能回来的奶奶;嘉楠自己,在回家之前的一天晚上,在租的房子里吃了一顿火锅,和他一起吃的,是他分手已经一年刚从国外上学放假回来的林默……
三个男人,三段情感。游走,寻觅,纠结,痛苦,在这三种类似又不同的困境中,他们究竟又会怎样面对々
导演阐述 《寻城记》一开始的构思并不是现在这样。一切起源于大二时候的一个构思,想拍关于一个人到中年的父亲如何度过离婚之后的第一个新年的故事。
后来觉得拍不了,于是丢掉。一丢就丢到了毕业。思考毕业作业的时候,无意再翻出来这个构思,很多想法不断地跳了出来。我这才发现自己潜意识里对于这个故事的不能割舍,20个月以来,其实她一直在生长着。包括人物,故事,还有感受。
生活中的很多情感和问题,根本没有明确的黑白和对错,永远在是非的边缘游走,呈现出一种让人无可奈何的灰色,模糊不清又难辨虚实,往往只是一刹那之间的微小细节,也足以倒海翻江般地触动我们脆弱的神经。其实那些问题永远也无法解决,其实很多事情越想辨越辨不明。人们永远在执著,永远在寻找某种完满,所以我们挑剔,敏感,抓狂,叹气并且悲伤。其实这是我们不可能逾越的圈。
我所选择的点,正是我们最易执著最易模糊的东西:感情。《楞严经》里说:汝怜吾心,吾爱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似乎透着些许的无奈,却道出了一个事实:爱情是生命轮回的根由。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错,刹那之间,电光火石。来不及思考,我们已经坠入。
作者存档 张海天,现在新华社新媒体公司任职,业余剧本创作。
《拉拉秧》
使用设备 SONY HDV
制作时间 2008年3月至7月
导演阐述 有一年冬天,遇到一个久违的朋友,他指着自己厚厚的羽绒服自豪地告诉我身上的某一部位又多了一块刺青,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开始暗自庆幸。后来又联系了以前曾经表现“不良”的几个朋友,喝酒谈话问,他们要求我将来要拍一部属于我们“那段时期”的电影,在他们的嘴里,电影是那么简单。我点头答应着,他们喜出望外。那一晚,我突然觉得我和他们很近,近到我们还没有高中毕业,近到我们从未分开过。
这也许便是决定要拍《拉拉秧》的最原始动机。
创作剧本的时候,我在不断地拼凑着自己的记忆——BEYOND的歌,嘉铃摩托、拥挤的小屋以及沾满了油的绿色军大衣……我之所以把时间大背景定在1992年冬,除了要迎合1993年夏BEYOND主唱黄家驹的死,最重要的还是1992-1993年去南方赚大钱成为了好多现况不如意却有很大理想抱负的青年的淘金机遇, “走出去,赚大钱”成为他们最大的梦。 他们或许成功或许失败,正如剧本中的仇毛,其去不可知,但却坚定。
“年轻人在通往理想的每一条道路上都布满拉拉秧”,这是我命题该剧本的原因,也是我对作品的意义上的诠释。
我自始至终都是个安静的人,安静地看,安静地听,安静地说着光阴荏苒,安静地讲着属于我“那段时期”的故事……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村子里,总会有一群群结帮结伙的小伙子们,他们一起打架一起挨打,一块儿喝酒一块儿宿醉。他们说着自己认为最好玩儿的笑话,聊着“自己人”才听得懂的话题。随着成长,有的人离开了村子,有的还在寻找离开。他们的生活改变了,境遇改变了,但是村子里的山山水水不会变,拉拉秧无论在哪儿都是拉拉秧。
作者存档 郭译文,现在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任兼职表导演老师。
《缺氧》
使用设备 SONY PD150、SONY 790
拍摄时间 2008年2月A4月
内容简介 精神濒临崩溃的玉华终于不再在丈夫的阴影中逆来顺受,她绑架了自己的丈夫开着丈夫的卡车踏上了玉石俱焚的旅程。
荒野中,在公路的哨卡处,玉华遇见了一位女交通巡警。两个女人的心慢慢接近,就在玉华被融化、准备打开心房的刹那,不可预知的灾难突然而至使得两个女人的命运发生了斗转星移的变化,玉华也在自己人生的分岔路口再次面临选择……
导演阐述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执著且因依赖而生习惯,又因习惯而生安全感,一旦贪的这一点安全感也就夸大了依赖混淆了习惯——所以每个人都很难从执著中走出。
女主角玉华的“挟夫出走”,对她自身而言是反抗却不是觉醒。她在和胖女警的邂逅中渐渐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这种存在是独立而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情感的。生活中值得自我珍惜的东西太多了,于是玉华渐渐把心打开。胖女警突如其来的离世让玉华对“害怕”恢复了知觉。这种“害怕”注定了她会在最后对丈夫放手,这种“害怕”让玉华第一次直面生命的脆弱。这也注定了她最后对丈夫的放手不仅仅是对这段终结了的爱情的接受,更是内心真正的自由和“放下”。
导演存档 朱敏江,2008年毕业于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影视导演专业。剧情片《缺氧》获第三届大学生影像节最佳短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音乐奖。
拍摄时间 2008年4月A5月内容简介北京市郊,一家阴暗、逼仄的小发廊里簇拥着几个北漂的洗头妹,阿红就是其中之一。
性格偏执的阿红每天默默忍受着发廊老板娘的欺凌和威逼,与别人不同,阿红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另一打工妹阿玲的到来使阿红冰冷的内心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阿玲和阿红共同来自四川,甜美的笑和她和善、开朗的性格给这个沉闷的发廊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然而,人心的秘密仍然存在,所有人身上的不幸正一步步地发生着……导演阐述 《阿红》是一部比较灰色的影片,所以影片的大部分都采用了黑白的镜头,选择在铁道边拍摄是看中了铁道的纵深感,也有走向远方的意味。音效做了一些主观处理,每当阿红心中充满怨恨或者报复心理的时候,就会响起火车“轰隆隆”的行进声,这样可以透过一种烦躁不安的声响反映出主人公心中的想法。而火车轰鸣声也正好契合了最后的杀人地点,这样,这种声响便成为全片的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成为一种导演的语汇。
作者存档 王泰一,中央戏剧学院硕士在读,主修中国电影史。
影片《树上的叶子》参加釜山电影节短片单元。将于2009年4月担当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评委。
《寻城记》
使用设备 SONY Z1-C
拍摄时间2008年
内容简介 冬至的前一天,嘉楠匆匆赶回老家,参加奶奶的安葬仪式。父亲想让嘉楠帮着劝和已经和自己离婚的母亲,却被嘉楠断然拒绝;爷爷的回忆永远停留在奶奶去世时候的那个夏天的傍晚,他总是会在那个时候带上雨伞和手帕出门,去街心广场等永远也不可能回来的奶奶;嘉楠自己,在回家之前的一天晚上,在租的房子里吃了一顿火锅,和他一起吃的,是他分手已经一年刚从国外上学放假回来的林默……
三个男人,三段情感。游走,寻觅,纠结,痛苦,在这三种类似又不同的困境中,他们究竟又会怎样面对々
导演阐述 《寻城记》一开始的构思并不是现在这样。一切起源于大二时候的一个构思,想拍关于一个人到中年的父亲如何度过离婚之后的第一个新年的故事。
后来觉得拍不了,于是丢掉。一丢就丢到了毕业。思考毕业作业的时候,无意再翻出来这个构思,很多想法不断地跳了出来。我这才发现自己潜意识里对于这个故事的不能割舍,20个月以来,其实她一直在生长着。包括人物,故事,还有感受。
生活中的很多情感和问题,根本没有明确的黑白和对错,永远在是非的边缘游走,呈现出一种让人无可奈何的灰色,模糊不清又难辨虚实,往往只是一刹那之间的微小细节,也足以倒海翻江般地触动我们脆弱的神经。其实那些问题永远也无法解决,其实很多事情越想辨越辨不明。人们永远在执著,永远在寻找某种完满,所以我们挑剔,敏感,抓狂,叹气并且悲伤。其实这是我们不可能逾越的圈。
我所选择的点,正是我们最易执著最易模糊的东西:感情。《楞严经》里说:汝怜吾心,吾爱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似乎透着些许的无奈,却道出了一个事实:爱情是生命轮回的根由。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错,刹那之间,电光火石。来不及思考,我们已经坠入。
作者存档 张海天,现在新华社新媒体公司任职,业余剧本创作。
《拉拉秧》
使用设备 SONY HDV
制作时间 2008年3月至7月
导演阐述 有一年冬天,遇到一个久违的朋友,他指着自己厚厚的羽绒服自豪地告诉我身上的某一部位又多了一块刺青,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开始暗自庆幸。后来又联系了以前曾经表现“不良”的几个朋友,喝酒谈话问,他们要求我将来要拍一部属于我们“那段时期”的电影,在他们的嘴里,电影是那么简单。我点头答应着,他们喜出望外。那一晚,我突然觉得我和他们很近,近到我们还没有高中毕业,近到我们从未分开过。
这也许便是决定要拍《拉拉秧》的最原始动机。
创作剧本的时候,我在不断地拼凑着自己的记忆——BEYOND的歌,嘉铃摩托、拥挤的小屋以及沾满了油的绿色军大衣……我之所以把时间大背景定在1992年冬,除了要迎合1993年夏BEYOND主唱黄家驹的死,最重要的还是1992-1993年去南方赚大钱成为了好多现况不如意却有很大理想抱负的青年的淘金机遇, “走出去,赚大钱”成为他们最大的梦。 他们或许成功或许失败,正如剧本中的仇毛,其去不可知,但却坚定。
“年轻人在通往理想的每一条道路上都布满拉拉秧”,这是我命题该剧本的原因,也是我对作品的意义上的诠释。
我自始至终都是个安静的人,安静地看,安静地听,安静地说着光阴荏苒,安静地讲着属于我“那段时期”的故事……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村子里,总会有一群群结帮结伙的小伙子们,他们一起打架一起挨打,一块儿喝酒一块儿宿醉。他们说着自己认为最好玩儿的笑话,聊着“自己人”才听得懂的话题。随着成长,有的人离开了村子,有的还在寻找离开。他们的生活改变了,境遇改变了,但是村子里的山山水水不会变,拉拉秧无论在哪儿都是拉拉秧。
作者存档 郭译文,现在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任兼职表导演老师。
《缺氧》
使用设备 SONY PD150、SONY 790
拍摄时间 2008年2月A4月
内容简介 精神濒临崩溃的玉华终于不再在丈夫的阴影中逆来顺受,她绑架了自己的丈夫开着丈夫的卡车踏上了玉石俱焚的旅程。
荒野中,在公路的哨卡处,玉华遇见了一位女交通巡警。两个女人的心慢慢接近,就在玉华被融化、准备打开心房的刹那,不可预知的灾难突然而至使得两个女人的命运发生了斗转星移的变化,玉华也在自己人生的分岔路口再次面临选择……
导演阐述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执著且因依赖而生习惯,又因习惯而生安全感,一旦贪的这一点安全感也就夸大了依赖混淆了习惯——所以每个人都很难从执著中走出。
女主角玉华的“挟夫出走”,对她自身而言是反抗却不是觉醒。她在和胖女警的邂逅中渐渐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这种存在是独立而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情感的。生活中值得自我珍惜的东西太多了,于是玉华渐渐把心打开。胖女警突如其来的离世让玉华对“害怕”恢复了知觉。这种“害怕”注定了她会在最后对丈夫放手,这种“害怕”让玉华第一次直面生命的脆弱。这也注定了她最后对丈夫的放手不仅仅是对这段终结了的爱情的接受,更是内心真正的自由和“放下”。
导演存档 朱敏江,2008年毕业于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影视导演专业。剧情片《缺氧》获第三届大学生影像节最佳短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音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