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老冯的相识,说起来很有戏剧性。
两年前,我搬新家,急需配一把钥匙。由于人生地不熟,我随意在小区附近找到一个挂着个硕大钥匙模型的铁皮小屋,便一头钻了进去。
店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他拿过钥匙在机器上走一圈,麻利地用锉刀锉几下,不到一分钟就配好了。我惊讶于他的迅捷,就随口问了一句:“肯定能好用吧?”这话我以前配钥匙的时候也问过,对方大都会说:“不好用就重新给你配。”可这个老头突然一瞪眼睛,一拍桌子,大吼:“不好用,你来砸我招牌!”我毫无准备,吓得一哆嗦。他犹在不满地唠叨:“我配钥匙从来没不好用过。”我不敢应声,急忙付了钱走人。无端被人咆哮,我心里大呼倒霉。
钥匙当然好用,但我从此再没进过那间小屋。路过那里看到“老冯修鞋”的牌子,我也会嗤之以鼻。原来那老头是修鞋的,捎带着配钥匙。类似的摊铺,另一侧的市场里有很多,每家都有人热情相待。
夏日的傍晚,我在公交车上挤断了凉鞋搭扣,一路趿拉着回来。偏偏市场上的铺子都打了烊,拐上林荫道后,我看到铁皮屋有灯光自薄暮中透出来。我犹豫了一会,还是硬着头皮推开了门。
老头安静地给我修鞋,我也默不作声。很快,他就修好了,对我伸出一只手,命令道:“把那只给我!”我本能地拒绝:“这只……还是好的呀!”他立刻又急赤白脸:“用不上两天也得坏,别看你这鞋皮子好,配件都不经用!”我暗想这老头又犯了咆哮症,正想反驳,他接着说:“你们年轻人每天早晚挤公交那么辛苦,鞋子不舒服不是活受罪吗?”这句话倒是说到了我的心里,我顺从地脱下另一只鞋递给他。
那天,他不仅给我的两只鞋子都换了皮筋,还免费给鞋跟粘了磨损垫。他一边干活,一边“教育”我:“女孩子不能只顾漂亮,脚若觉得累,身体会更累……”他的话语很像父母的叮嘱,只是没那么温柔。我忽然觉得这个倔老头没那么讨厌了,相反还挺善良的。我大着胆子仔细打量他,花白的头发理成短寸,瘦削的面颊透着刚毅,那洗得发白的蓝袖套和军绿色的帆布大围裙,是修鞋人的常见装束,却因为几乎没有污渍而显得与众不同,乍一看像工厂的技术顾问。如若脱掉这身工装,老头那孤傲的神情和举手投足的做派,和我见过的机关里的老干部没有什么区别。直觉告诉我:“这个老头不寻常!”冯老,我在心里决定这样称呼他。
我开始经常光顾冯老的小屋。冯老大多数时候很清闲,他在屋里摆了一张小床和一台小电视,午饭晚饭都在这里吃,对着电视喝一盅小酒,平静惬意。他果然与我所料略同,退休前是国企干部,因为父亲是位老鞋匠,手艺家传,他退休后为了打发时间也操起了这项活计。他的顾客大多是居民区的老人和周边的打工者,而年轻人大多都像我开始时一样,被他的坏脾气吓跑了。
渐渐地,我和冯老以及附近的大爷大妈们都熟悉了。原来,冯老在这一片还挺有名的,大家直接叫他“老倔头”。卖菜的大妈或者工地的大叔往往进门就笑嘻嘻地说:“老倔头,给俺看看这鞋还能不能修了。”冯老也不搭理他们的无礼与贫嘴,直接拿过鞋子细细查看。做体力活的人,鞋子往往廉价又破旧,但冯老从来不嫌弃,相反,越是这样的鞋他越用心。修完了一只,同样不容人拒绝地把另一只也义务检查缝补一遍,大家都说自己的鞋子在冯老手里至少可以延长一两年的使用寿命。修完鞋,多数人会夸赞几句他的手艺,也有那爱开玩笑的人故意“挑逗”他:“老倔头,这鞋怕修得不够结实吧?”这时,小屋就会传出拍桌子甚至摔东西的响声,当然还有冯老的怒吼与唠叨。
冯老的“倔”不只体现在对手艺的自信与认真上,他对任何人和事都能“一倔到底”。除了修鞋这方面,他还有一件壮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我们对面居民区是20世纪90年代的老楼,配套设施和管理都有些落伍,很多人不愿下楼走很远的路扔垃圾,就直接在楼上将垃圾袋抛出窗外,有的垃圾袋摔破了,污物横流,蝇虫肆虐。
冯老非常气愤,他劝过居民区的业主,在楼前贴过告示,可大家都不在意,你扔我也扔。哪怕是见有垃圾坠地,冯老立即上去敲门,也没有人承认,还有人叫他不要多管闲事。气急的冯老干脆给电视台打了电话。那天晚上,人们看到了冯老在电视上严厉地批评从高空扔垃圾的人,呼吁大家讲公德讲卫生。一夜之间,楼下的垃圾袋少了很多。没多久,市环卫部门给小区设了垃圾箱。小区旧貌换新颜,冯老和他的倔强随之声名远扬。
“倔”名在外的冯老很少露出笑容,大家也已经习以为常。去年春节期间,我无意中看到几个衣着朴素的孩子围着冯老叽叽喳喳,冯老则拍着他们的头满面笑容。事后,我了解到,冯老还资助着几个特困家庭的孩子,孩子们每逢假期都会来看望他。
现在,每次看到这个外表冷硬内心如火的老头,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热流。他很平凡,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员,但他坚持不懈地以自己的方式活着。我当面称他为“冯大爷”,但我更喜欢内心里对他的称呼:冯老。
两年前,我搬新家,急需配一把钥匙。由于人生地不熟,我随意在小区附近找到一个挂着个硕大钥匙模型的铁皮小屋,便一头钻了进去。
店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他拿过钥匙在机器上走一圈,麻利地用锉刀锉几下,不到一分钟就配好了。我惊讶于他的迅捷,就随口问了一句:“肯定能好用吧?”这话我以前配钥匙的时候也问过,对方大都会说:“不好用就重新给你配。”可这个老头突然一瞪眼睛,一拍桌子,大吼:“不好用,你来砸我招牌!”我毫无准备,吓得一哆嗦。他犹在不满地唠叨:“我配钥匙从来没不好用过。”我不敢应声,急忙付了钱走人。无端被人咆哮,我心里大呼倒霉。
钥匙当然好用,但我从此再没进过那间小屋。路过那里看到“老冯修鞋”的牌子,我也会嗤之以鼻。原来那老头是修鞋的,捎带着配钥匙。类似的摊铺,另一侧的市场里有很多,每家都有人热情相待。
夏日的傍晚,我在公交车上挤断了凉鞋搭扣,一路趿拉着回来。偏偏市场上的铺子都打了烊,拐上林荫道后,我看到铁皮屋有灯光自薄暮中透出来。我犹豫了一会,还是硬着头皮推开了门。
老头安静地给我修鞋,我也默不作声。很快,他就修好了,对我伸出一只手,命令道:“把那只给我!”我本能地拒绝:“这只……还是好的呀!”他立刻又急赤白脸:“用不上两天也得坏,别看你这鞋皮子好,配件都不经用!”我暗想这老头又犯了咆哮症,正想反驳,他接着说:“你们年轻人每天早晚挤公交那么辛苦,鞋子不舒服不是活受罪吗?”这句话倒是说到了我的心里,我顺从地脱下另一只鞋递给他。
那天,他不仅给我的两只鞋子都换了皮筋,还免费给鞋跟粘了磨损垫。他一边干活,一边“教育”我:“女孩子不能只顾漂亮,脚若觉得累,身体会更累……”他的话语很像父母的叮嘱,只是没那么温柔。我忽然觉得这个倔老头没那么讨厌了,相反还挺善良的。我大着胆子仔细打量他,花白的头发理成短寸,瘦削的面颊透着刚毅,那洗得发白的蓝袖套和军绿色的帆布大围裙,是修鞋人的常见装束,却因为几乎没有污渍而显得与众不同,乍一看像工厂的技术顾问。如若脱掉这身工装,老头那孤傲的神情和举手投足的做派,和我见过的机关里的老干部没有什么区别。直觉告诉我:“这个老头不寻常!”冯老,我在心里决定这样称呼他。
我开始经常光顾冯老的小屋。冯老大多数时候很清闲,他在屋里摆了一张小床和一台小电视,午饭晚饭都在这里吃,对着电视喝一盅小酒,平静惬意。他果然与我所料略同,退休前是国企干部,因为父亲是位老鞋匠,手艺家传,他退休后为了打发时间也操起了这项活计。他的顾客大多是居民区的老人和周边的打工者,而年轻人大多都像我开始时一样,被他的坏脾气吓跑了。
渐渐地,我和冯老以及附近的大爷大妈们都熟悉了。原来,冯老在这一片还挺有名的,大家直接叫他“老倔头”。卖菜的大妈或者工地的大叔往往进门就笑嘻嘻地说:“老倔头,给俺看看这鞋还能不能修了。”冯老也不搭理他们的无礼与贫嘴,直接拿过鞋子细细查看。做体力活的人,鞋子往往廉价又破旧,但冯老从来不嫌弃,相反,越是这样的鞋他越用心。修完了一只,同样不容人拒绝地把另一只也义务检查缝补一遍,大家都说自己的鞋子在冯老手里至少可以延长一两年的使用寿命。修完鞋,多数人会夸赞几句他的手艺,也有那爱开玩笑的人故意“挑逗”他:“老倔头,这鞋怕修得不够结实吧?”这时,小屋就会传出拍桌子甚至摔东西的响声,当然还有冯老的怒吼与唠叨。
冯老的“倔”不只体现在对手艺的自信与认真上,他对任何人和事都能“一倔到底”。除了修鞋这方面,他还有一件壮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我们对面居民区是20世纪90年代的老楼,配套设施和管理都有些落伍,很多人不愿下楼走很远的路扔垃圾,就直接在楼上将垃圾袋抛出窗外,有的垃圾袋摔破了,污物横流,蝇虫肆虐。
冯老非常气愤,他劝过居民区的业主,在楼前贴过告示,可大家都不在意,你扔我也扔。哪怕是见有垃圾坠地,冯老立即上去敲门,也没有人承认,还有人叫他不要多管闲事。气急的冯老干脆给电视台打了电话。那天晚上,人们看到了冯老在电视上严厉地批评从高空扔垃圾的人,呼吁大家讲公德讲卫生。一夜之间,楼下的垃圾袋少了很多。没多久,市环卫部门给小区设了垃圾箱。小区旧貌换新颜,冯老和他的倔强随之声名远扬。
“倔”名在外的冯老很少露出笑容,大家也已经习以为常。去年春节期间,我无意中看到几个衣着朴素的孩子围着冯老叽叽喳喳,冯老则拍着他们的头满面笑容。事后,我了解到,冯老还资助着几个特困家庭的孩子,孩子们每逢假期都会来看望他。
现在,每次看到这个外表冷硬内心如火的老头,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热流。他很平凡,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员,但他坚持不懈地以自己的方式活着。我当面称他为“冯大爷”,但我更喜欢内心里对他的称呼: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