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绿色低碳成应对环境治理良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潮流”。中国明确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但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要用30年走完发达国家60年的路,摆在面前的任务异常艰巨。
当前,各地政府、企业正着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径图。如何让规划更合理,让推进更有序?近日,有关“碳”的一次深度探讨,为“碳”路征程上的同行者们带来了些许建议和思考。
6月11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碳’路新征程”为主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指导。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中央宣传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杨宝琦,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副局长刘福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等嘉宾,以及主办方代表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吕振亚,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王晨波出席论坛。
“十二年来,这个活动通过论坛、影像展、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吸引了上亿人关注,展出数千幅影像图片,成为传递中国绿色低碳进程的重要窗口。”陈陆军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希望通过论坛,与社会各界务实交流、深度探讨,共同讲好绿色发展的中国故事,让更多人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
“碳”路新局
“气候行动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能实现协同增效。”一直以来,有关大幅减碳是否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饱受“争议”。解振华在致辞中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超额完成到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与气候行动协同发展。
但同时他也强调,已有成绩来之不易,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效水平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偏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潜力。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碳’路新征程上,离不开行路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苏伟在致辞中围绕“碳”路怎么走,从顶层设计、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等八个维度进行了分享。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能源等重点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坚决拿下来。
气候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环境部的主抓工作,陆新明从新要求、新挑战、新思路三个角度,分享了对“碳”路新征程的认识。他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划出了明确的“天花板”,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新要求。在达峰的基础上同时要求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要控制达峰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做到低位、高质量达峰。以前的碳达峰目标更多强调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新的“双碳”目标要求在脱钩基础上深度脱碳,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大换血”。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没有‘B计划’,也没有‘B星球’。保卫地球的蓝色与绿色,就是全人类的最大公约数。”徐和建在致辞中说。根据北京新版城市总规划,到2050年北京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成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在他看来,首都北京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彰显负责任大国首都形象。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首都环保故事中,徐徐绘就一个可信可爱可敬,既开放自信又谦逊谦和的中国形象。
一座城市的绿色转型,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参与要素——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在致辞中分享了中国节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规划与实践。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率先设立了“碳达峰、碳中和”事业部,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未来将创建“零碳产业 负碳技术”双驱动布局,努力成为实现国家“3060”目标的积极贡献者。
“达峰”在行动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也需要各方汇聚合力,脚踏实地的行动。
在活动现场,多位嘉宾提及,应增强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有研究表明,各国人均碳足迹中公众消费所占比重在40%至70%左右。而在消费涉及的五大领域中,居住、饮食和出行占比高达75%。
过去一年累计骑行6000多公里的贾峰,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他的骑行故事。他表示,更幸福的生活并非伴随着碳足迹同步增长,应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倡导简约、适度、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方式。以绿色出行为例,不仅要倡导,还要激励。城市也要建设、完善和管理好自行车道路,提高骑行者的安全感和便利性。
“在生态恢复方面中国是世界上领先的国家,把中国生态恢复的成就,特别是人工造林的成就换算成碳吸收的能力,对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潜在贡献是非常大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在主旨演讲中,从外延、内涵的角度,分享了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林业碳汇能力的做法,促进构筑健康生态系统,实现真正的碳汇。
同时,他也表示,发挥各个部门的力量,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也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碳资产是未来40年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在活动现场,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描绘了一个新增长逻辑:通过划定碳资产边界,向市场主体有偿分配碳资产产权,培育碳市场、交易碳资产、发展碳金融、发现碳价格,刺激低碳投资和技术创新,最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目前很多企业投入几个亿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袋,但面临不结实、价格高,且用淀粉生产可降解塑料袋不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社会质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促进资源循环产业经济低碳发展,需创新审视其推广科学性。“双碳”目标背景下,一些环保和循环经济政策会出现低碳化调整,全面梳理现有政策,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能够助力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起点 新未来
“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担当了重要角色。在圆桌对话环节,能源、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企业的嘉宾代表就“双碳”时代下的企业发展新使命与新机遇展开了讨论。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对中国石化来说最大的压力是产业转型。中国石化正在主动拥抱变革,加快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提出了“比国家承诺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战略目标上,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中国石油将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周爱国表示,中国石油将从三个方面转型:一是实现油气天然气生产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转型;二是从油气产品向化工产品与新材料转型;三是向节能减排、减污降碳与绿色节能产业化发展转型。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集团战略部负责人许凌表示,很多行业,一旦消费者参与,整个生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京东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将绿色低碳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倡导有责任的消费,通过推动产品设计、营销、流通、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变化,携手合作伙伴、消费者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京东“青流计划”,就是以低碳物流、低碳仓储、低碳消费努力构建更绿色低碳的供应链体系。
面对双碳目标,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洪斌表示,双碳目标下,中国建设银行以新金融实践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以建行智慧和方案解决社会痛点难点,赋能社会,助力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展现负责任大行的使命与担当。
企业在实现“双碳”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对此,腾讯将从碳排放标准认定、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助力。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智慧能源总经理程华军表示:“腾讯愿意用所掌握的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建设智能炼厂、智能工厂、智慧电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排放。”
港华燃气助理副总裁龙春玉表示,“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会发生较大幅度转变。尽管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最清洁的选择,但对港华燃气而言,从城市天然气供应商,向城市综合能源设计者转型仍是当下面临的挑战。此外,能源转型需注意是否有“供、储、产、销”一体化相匹配,确保城市能源安全、稳定、持续性供应。
贾峰在对话环节对企业的减碳行动给予肯定,他还建议企业在落实双碳目标时,应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善于发掘投资回报率较好的绿色低碳项目,既要符合国家要求,又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对于实体行业而言,应该站到一个更全球的视野下,基于资源的供应状况来决定未来公司的战略调整。在他看来,挑战正好是倒逼的机制,双碳目标下,企业通过创新行动一定能够有更多优秀的绿色实践。
为进一步倡导低碳理念,鼓励各行各业积极践行绿色行动,论坛现场发布了“2021年度低碳榜样”案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京东集团、恒大集团、兴业银行、台达集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港华燃气、北汽蓝谷、华帝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2010年,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展示中国低碳绿色行动,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举办了首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系列活动。十二年后,气候治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3060”双碳目标向世界作出了庄重承诺。在“碳中和”开启元年,活动汇聚政产学研各界,共商“碳”路新局,对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作为系列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展将于8月亮相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届时将通过影像向公众展示中国低碳崛起之路和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