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最忌人云亦云。人云亦云,味同嚼蜡,写议论文更是如此。要想写出有深度的议论文,首先要学会思考。写作离不开思考,但思考需要变换角度,变换角度的思考,思维才能走向深刻。人一般都有按照常规思维的习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维,就极有可能思考出“常人之未思”的东西来。
一、多角度思维法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谓多角度思维法,即从事物的色、形、质,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全方位去思考,选取最佳角度立意。例如面对一只钟或表,如果你观察到时针在不停地转动,有可能你想到钟表永远的进取精神,不知疲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精神,等等;但是如果你观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就移动了一格,分针走完了一圈,时针就移动了一个字,这样你就会想到“钟表的一盘棋思想以及‘三针’协作配合”这一主题。
二、逆向思维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打破常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如成语“班门弄斧”原意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个贬义词,如果提出“弄斧必到班门”,就体现了一种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的现代竞争精神。需要注意的是,“逆向”须有“度”,不能走极端,要体现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否则会有“思想不健康”之嫌疑。
三、引申思維法
即在原来的思想或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法。一是纵向思维,把事物放在时间的流转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比如古代人说“愚公移山”,其有合理性;而在现代语境下,只能取其“矢志不渝”的精神了。二是横向思维,把事物放在空间的变换中,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比如个性张扬,在国外就可以大胆一点;而在国内则要内秀一点。
四、综合演绎法
即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思考,汲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意见。比如对于屈原抱石汨罗江的看法,有人认为值得,有人认为不值得,有人认为屈原懦弱,有人认为屈原勇敢等,这时我们就可以综合各家意义,赋予各种说法以前提条件,这就是综合演绎法。
总之,训练思维深度,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注意把唯物辩证法中常用的几个基本观点——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运动与静止、必然性与偶然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精髓提炼出来,然后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勤于练习,深度思维就会自然而然养成了。
(作者:陈玉驹,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一、多角度思维法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谓多角度思维法,即从事物的色、形、质,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全方位去思考,选取最佳角度立意。例如面对一只钟或表,如果你观察到时针在不停地转动,有可能你想到钟表永远的进取精神,不知疲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精神,等等;但是如果你观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就移动了一格,分针走完了一圈,时针就移动了一个字,这样你就会想到“钟表的一盘棋思想以及‘三针’协作配合”这一主题。
二、逆向思维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打破常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如成语“班门弄斧”原意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个贬义词,如果提出“弄斧必到班门”,就体现了一种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的现代竞争精神。需要注意的是,“逆向”须有“度”,不能走极端,要体现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否则会有“思想不健康”之嫌疑。
三、引申思維法
即在原来的思想或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法。一是纵向思维,把事物放在时间的流转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比如古代人说“愚公移山”,其有合理性;而在现代语境下,只能取其“矢志不渝”的精神了。二是横向思维,把事物放在空间的变换中,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比如个性张扬,在国外就可以大胆一点;而在国内则要内秀一点。
四、综合演绎法
即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思考,汲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意见。比如对于屈原抱石汨罗江的看法,有人认为值得,有人认为不值得,有人认为屈原懦弱,有人认为屈原勇敢等,这时我们就可以综合各家意义,赋予各种说法以前提条件,这就是综合演绎法。
总之,训练思维深度,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注意把唯物辩证法中常用的几个基本观点——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运动与静止、必然性与偶然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精髓提炼出来,然后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勤于练习,深度思维就会自然而然养成了。
(作者:陈玉驹,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