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18年,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最关心的话题除了永恒不变的脱欧之外,又多了一个更加关乎切身利益的Mifid II。
Mifid II, 全称是“The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II”,也即“市场与金融工具法规”第二版,是从2018年1月3日在欧盟境内开始实施的一项金融业法规。法规很长很详细,给金融市场很多领域都带来了重大变化。但法规本身有许多内容因为技术性过强,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所以1月份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大家谈论得最多的,也是最好理解的,就是法规对股票研究员工作造成的影响。
简单来说,法规实施前,卖方银行的研究报告几乎都是免费提供给买方机构的。传统上,卖方希望买方能通过它们进行交易,从而收取佣金,这才是卖方赚钱的大头。但Mifid II恰恰禁止了这种做法,而是规定买方必须单独为研究报告付费,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上这么多提供研究报告的卖方,每年产出那么多份研究报告,买方真的都需要吗?以苹果公司为例,从彭博终端上可以看到,市场上一共有43位研究员研究苹果公司,其中35位推荐买入,买方真的需要把这43份研究报告都通读一遍吗?这43份报告是大同小异呢,还是真的各有千秋?以前研究报告不要钱,买方也就乐得把这43份报告都拿来看看。现在要付钱了,涉及成本控制了,买方的预算又不可能大到把这43份报告都买下,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这43份报告中,真正值得付費的有多少?
这一来,竞争压力就转到了卖方研究员身上。以前,卖方报告有没有人看没关系,反正和公司盈利并不挂钩,但现在,研究报告有没有销路,直接影响到公司业绩。这对一些二三线中小卖方影响更大,因为这些机构本来在赢取交易方面就不占优势,现在又不能用研报作为卖点,面临的竞争压力就更大了。这些机构必须重新评估它们研究报告的价值,以及它们股票研究员的价值。如果成本压力太大,那么顺带裁掉几个研究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要小看了研究员,在金融城里,这批人平均薪酬相当高。一个40岁左右经验比较丰富的资深研究员,基本年薪拿到35万至40万英镑不是什么难事,这还不算年终奖及其他福利。这批人大都住在郊区几百万英镑的大house里,房贷尚未还完,子女上着昂贵的私立学校,多半还养着豪车,虽然赚得多,花得也多,对现金流要求相当高,万一丢了工作,又不能及时找到其他收入来源,家庭财务很容易陷入危机。因此Mifid II法规实施后,最紧张的就数这批股票研究员了。
可是影响到他们就业前景的,并非只有Mifid II法规。当下最时髦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成熟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研究员的工作。说到底,股票研究员一直是一份供过于求的职业,其产品——研究报告——同质化也较强。上文说到有43名研究员研究苹果公司,这还是有名的大公司,连名不见经传的英国房屋开发商Redrow都有15名研究员覆盖,难道这15人真的能给出10种以上非常不同的观点?显然不可能。所以“产能过剩”在股票研究行业中也存在,现在Mifid II法规所起到的一个作用,与制造业一样,也是“去产能”。未来几个月内,金融城的酒吧中应能听到更多的裁员八卦了。
Mifid II, 全称是“The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II”,也即“市场与金融工具法规”第二版,是从2018年1月3日在欧盟境内开始实施的一项金融业法规。法规很长很详细,给金融市场很多领域都带来了重大变化。但法规本身有许多内容因为技术性过强,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所以1月份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大家谈论得最多的,也是最好理解的,就是法规对股票研究员工作造成的影响。
简单来说,法规实施前,卖方银行的研究报告几乎都是免费提供给买方机构的。传统上,卖方希望买方能通过它们进行交易,从而收取佣金,这才是卖方赚钱的大头。但Mifid II恰恰禁止了这种做法,而是规定买方必须单独为研究报告付费,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上这么多提供研究报告的卖方,每年产出那么多份研究报告,买方真的都需要吗?以苹果公司为例,从彭博终端上可以看到,市场上一共有43位研究员研究苹果公司,其中35位推荐买入,买方真的需要把这43份研究报告都通读一遍吗?这43份报告是大同小异呢,还是真的各有千秋?以前研究报告不要钱,买方也就乐得把这43份报告都拿来看看。现在要付钱了,涉及成本控制了,买方的预算又不可能大到把这43份报告都买下,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这43份报告中,真正值得付費的有多少?
这一来,竞争压力就转到了卖方研究员身上。以前,卖方报告有没有人看没关系,反正和公司盈利并不挂钩,但现在,研究报告有没有销路,直接影响到公司业绩。这对一些二三线中小卖方影响更大,因为这些机构本来在赢取交易方面就不占优势,现在又不能用研报作为卖点,面临的竞争压力就更大了。这些机构必须重新评估它们研究报告的价值,以及它们股票研究员的价值。如果成本压力太大,那么顺带裁掉几个研究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要小看了研究员,在金融城里,这批人平均薪酬相当高。一个40岁左右经验比较丰富的资深研究员,基本年薪拿到35万至40万英镑不是什么难事,这还不算年终奖及其他福利。这批人大都住在郊区几百万英镑的大house里,房贷尚未还完,子女上着昂贵的私立学校,多半还养着豪车,虽然赚得多,花得也多,对现金流要求相当高,万一丢了工作,又不能及时找到其他收入来源,家庭财务很容易陷入危机。因此Mifid II法规实施后,最紧张的就数这批股票研究员了。
可是影响到他们就业前景的,并非只有Mifid II法规。当下最时髦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成熟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研究员的工作。说到底,股票研究员一直是一份供过于求的职业,其产品——研究报告——同质化也较强。上文说到有43名研究员研究苹果公司,这还是有名的大公司,连名不见经传的英国房屋开发商Redrow都有15名研究员覆盖,难道这15人真的能给出10种以上非常不同的观点?显然不可能。所以“产能过剩”在股票研究行业中也存在,现在Mifid II法规所起到的一个作用,与制造业一样,也是“去产能”。未来几个月内,金融城的酒吧中应能听到更多的裁员八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