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走进新课程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想进行了反思,发现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想法有许多不当。现在细细回味新课程,它的人文精神以及许多精妙之处给我的感触颇深,现浅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新课程,渗透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的渗透,应当以传授的人文知识为载体,或者说,要把人文思想充分渗透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新课程主要是向小学生传授一些人文知识,教材内容本身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是典型性。教材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不仅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且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他们德、智、体发展的影响很大。
二是多样性。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民俗、社会生活等方面,这虽然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却促使学生去接触生活、接触现实、接触社会,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三是情感性。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浓郁的深情,都有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既有对《我的外公》的尊敬,也有对《奶奶的白发》的孝敬;既有对《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爱心,又有对《寄往南极的信》关心……中华民族的仁、义、廉、孝等人文思想,在教材中均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二、新课程,体验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的事例,分布于广阔的空间,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画面,也为学生体验人文精神提供大量的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朗读品味、创设情境、讨论答辩等方法,引导学生亲历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理解和感悟。
第一,可以从许多伟大人物身上,引导学生体验“为理想奋斗”“为祖国献身”的执著精神。
如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徐悲鸿为了在外国人面前证明中国人不是弱小无能的,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励志学画、为中国人争光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学生,必须让学生体验、感悟,才能初步理解这种精神的力量所在。
第二,从平凡小事中,引导学生体验今天成就的辉煌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如课文《蚂蚁和蝈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幸福生活来自辛勤劳动,懒惰只能一事无成。这些小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用表演、讲故事等形式来体验、感悟,通过情感的融合和迁移,形成强烈的感情。
第三,从写景状物中,引导学生体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增强其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如课文《鼎湖山听泉》介绍了美妙绝伦的泉声给人超脱自然的享受,这就需要学生用心去辨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生活,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三、新课程,培养人文意识
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人文知识,初步体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人文意识,初步明白“应当怎样做人”。
第一,鼓励学生初步确立理想,培养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奉献意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可能在学完课文后说出自己的很多“理想”,虽然这些“理想”的指向性和稳定性都很差,但是,教师也应及时鼓励。理想不在于是否高远,是否稳定,而在于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具有奉献精神。如花木兰不顾女儿身,替父从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鼓励小学生初步确立理想,努力去做对他人有益的事,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这是人文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指导学生初步明白是非,培养正义、正直的人格精神。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确立是非标准,建立和健全人格尺度非常重要,如《做什么事最快乐》说明要做好自己的事,《花瓣飘香》中小女孩关心父母的纯洁心灵。这些看似一些“小事”,却都能够反映出大道理和人们的态度、人格,都会对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初步学会思考,培养不断追求的创新意识。
孜孜不倦、勇于思考、执著追求、不断创新,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吊灯和鲨鱼》一文中,钟摆的发明,鲨鱼惧怕橙黄色的发现,告诉了学生认真观察、悉心探求,就能有所发明创造。对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永不满足、执著追求,从小养成这种习惯,培养这种品格,是完全可能的。这种永不满足、不断发现的品格,正是一种创新意识,正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人文精神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小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少年儿童进行初步的人文意识的培养,会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健康地做人,为他们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
(责编侯艳星)
一、新课程,渗透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的渗透,应当以传授的人文知识为载体,或者说,要把人文思想充分渗透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新课程主要是向小学生传授一些人文知识,教材内容本身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是典型性。教材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不仅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且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他们德、智、体发展的影响很大。
二是多样性。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民俗、社会生活等方面,这虽然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却促使学生去接触生活、接触现实、接触社会,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三是情感性。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浓郁的深情,都有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既有对《我的外公》的尊敬,也有对《奶奶的白发》的孝敬;既有对《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爱心,又有对《寄往南极的信》关心……中华民族的仁、义、廉、孝等人文思想,在教材中均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二、新课程,体验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的事例,分布于广阔的空间,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画面,也为学生体验人文精神提供大量的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朗读品味、创设情境、讨论答辩等方法,引导学生亲历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理解和感悟。
第一,可以从许多伟大人物身上,引导学生体验“为理想奋斗”“为祖国献身”的执著精神。
如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徐悲鸿为了在外国人面前证明中国人不是弱小无能的,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励志学画、为中国人争光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学生,必须让学生体验、感悟,才能初步理解这种精神的力量所在。
第二,从平凡小事中,引导学生体验今天成就的辉煌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如课文《蚂蚁和蝈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幸福生活来自辛勤劳动,懒惰只能一事无成。这些小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用表演、讲故事等形式来体验、感悟,通过情感的融合和迁移,形成强烈的感情。
第三,从写景状物中,引导学生体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增强其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如课文《鼎湖山听泉》介绍了美妙绝伦的泉声给人超脱自然的享受,这就需要学生用心去辨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生活,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三、新课程,培养人文意识
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人文知识,初步体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人文意识,初步明白“应当怎样做人”。
第一,鼓励学生初步确立理想,培养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奉献意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可能在学完课文后说出自己的很多“理想”,虽然这些“理想”的指向性和稳定性都很差,但是,教师也应及时鼓励。理想不在于是否高远,是否稳定,而在于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具有奉献精神。如花木兰不顾女儿身,替父从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鼓励小学生初步确立理想,努力去做对他人有益的事,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这是人文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指导学生初步明白是非,培养正义、正直的人格精神。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确立是非标准,建立和健全人格尺度非常重要,如《做什么事最快乐》说明要做好自己的事,《花瓣飘香》中小女孩关心父母的纯洁心灵。这些看似一些“小事”,却都能够反映出大道理和人们的态度、人格,都会对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初步学会思考,培养不断追求的创新意识。
孜孜不倦、勇于思考、执著追求、不断创新,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吊灯和鲨鱼》一文中,钟摆的发明,鲨鱼惧怕橙黄色的发现,告诉了学生认真观察、悉心探求,就能有所发明创造。对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永不满足、执著追求,从小养成这种习惯,培养这种品格,是完全可能的。这种永不满足、不断发现的品格,正是一种创新意识,正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人文精神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它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小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少年儿童进行初步的人文意识的培养,会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健康地做人,为他们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