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使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这表明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不会太困难。但是中医药专业有其特殊的属性,对学历的要求较高,而大学本科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缺乏竞争力,因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相当严峻。就目前这一现状,此调查针对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考虑的因素,以及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进行深入研究。此次调查能够帮助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情况,找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帮助他们积极就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对国家的发展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20-02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
(三)调查内容
调查涉及多项内容,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選择所学专业的原因。就业前景的展望:对就业前景的了解情况、地域的选择、薪酬的期望、就业机构的选择。以及对中医药政策、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和社会期望的了解情况。
二、基础数据
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达到99%。其中女生占 66.9%,男生占33.1%,生源地中农村占47.7%,普通小城镇占35.4%,而来自大城市的仅占16.9%。有30.8%的学生所学专业为中医学类,22.2%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类,28.6%为中药学类,18.4%为针灸推拿类。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情况
在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中,个人爱好占39.2%,热门专业和其他类各占13.6%,父母或其他人的建议占27.3%,容易录取占6.3%。对目前所读专业的满意度中非常满意占17.4%,比较满意占46.7%,一般占30.6%,不太满意占3.8%,非常不满意占1.5%。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了解情况中非常了解占9.6%,了解的比例占到一半,为50%,不太了解占37.9%,没有了解过占2.5%。有9.9%的学生认为就业非常容易,47.2%的认为就业比较容易,27.0%的同学认为一般,15.9%的认为就业不太容易,没有同学认为就业非常不容易。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中时刻关注,非常了解占10.1%,大致了解占38.4%,不太了解占45.7%,不了解占5.8%。由结果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关于中医药的政策是比较了解的,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也是比较负责的,对于自己的就业情况也是很乐观的。
(二)择业方面
从进入大学起就考虑过自己今后的择业问题中认真考虑过占34.1%,偶尔想想占48.5%,很少想到占11.1%,从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占6.3%。毕业后从事中医药专业相关工作的意愿强度非常强占19.4%,强占35.4%,一般占32.6%,不太强占9.3%,不强占3.3%。可见有近83%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想过择业问题,毕业后,从事所学专业的也占大多数,这也与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身所学专业相一致。
(三)毕业后的打算
40.7%的同学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10.3%打算自主创业,49.0%打算继续深造。除去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中,首选的就业机构中政府机关占13.7%,三甲医院占30.3%,中医药院校占18.4%,科研院所占9.1%,社区卫生服务站占7.6%,医药企业占11.1%,自主创业占6.3%,其他占3.5%。这表现出大学生就业取向多元化。就业地域的选择倾向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占25.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26.3%,回家乡占32.6%,国家急需人才的边缘农村地区占5.8%,只要能就业地域不重要占10.1%。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为了毕业后更好的发展,会更倾向于继续深造,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中,也会更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就业考虑的因素及期望
在选择就业考虑的因素中,专业对口比例最高,为33.1%,个人兴趣占25.8%,薪酬与福利占15.6%,社会声望占5.8%,家庭影响占8.3%,地域、晋升机会和单位性质的比例很少。在对首次就业薪酬的期望中,3000至5000元占55.3%,5000至8000元占32.6%,8000至10000元占5.8%,10000元以上占6.3%。在择业过程中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中就业政策形式分析和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各占32.1%,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占9.1%,提供就业信息占21.4%,就业心理咨询占3.3%,其他占2.0%。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近年一些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的计划等举措的态度是赞成,也愿意去的占56.8%,赞成,但也不愿意去的占36.4%,不赞成的占6.8%。由此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日渐增强,强调自我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专长的发挥,普遍倾向于关心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主张通过自身的实力去参与竞争,更加注重自我,就业行为的出发点直接指向“自我”,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也更加地与自身需要相联系。[1]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指导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更加注重职业本身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发展空间,追求职业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来看待他们对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认同度以及对待择业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1]青年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对于社会和祖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时代。[2]“扩招”的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指导的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1.重视专业课业知识的学习
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来说课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情绪,继而出现兴趣逐渐消失、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等现象。社会中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对未来更加迷茫。这要求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找出所学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找出问题所在,理性对待,积极解决问题,正确择业。
2.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要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大学生要清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清楚认识自身优势与劣势,选择好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就业地域,同时不能好高骛远,敢于吃苦,做好从基层工作的准备。
3.以实践来提升自己就业能力[3]
中医药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只懂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校的实验课程中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学习,在老師进行项目研究时,多多向老师虚心请教,做到熟练操作各种基本技能。同时,在寒假和暑假的时候,也可以到医院、药房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见习、实习。这样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尽早熟悉所学专业的工作环境,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这样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就业。
4.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
调查结果中,大学生更趋向于大城市,即使生活条件没有想象中的好,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选择到县城和城镇就业的学生更加少。同时工资高、待遇好、工作稳定轻松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更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而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待遇福利较差的工作单位的大学生却占到少数,使得就业形势出现“一窝蜂”的局面。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不是很健康,应该正确对待就业单位环境和自身职业发展。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先把握住就业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这样以后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不会太难。
(二)社会和学校的努力
1.政府和学校的合作
由于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所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不能完全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的素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所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有利可靠的参考数据,学校以此为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的指导方案。[4]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信息的及时提供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等就业指导对就业生是非常有用的。就业成才教育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5]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只有加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才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满足学生们对工作的需要。[6]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还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一些优惠政策。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把知识付诸于实践,同时现代大学生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精神都可以成为成功创业的基础。这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社会实战经验,进而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4.高校应强化专业知识意识
高校应强化大学生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一旦大学生意识到依托专业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既能强化大学生专业价值取向,也能淡化部分大学生过度重视薪酬之拜金主义意识,消除部分大学生相对狭隘的工作地域就业价值取向。[7]
(三)家庭的影响
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灌输“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思想,这既是父母疼爱子女的 表现,也是父母养育子女希望得到的回报。这在无形中使大学生有找到满意工作的期望,这使得他们到偏远地区,薪酬低的单位工作的期望大大减弱。家长不合实际的期望影响就业价值观。[8]这就要求家长们鼓励子女敢于吃苦,勇于从基层做起,磨练自己的意志,降低期望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就业形势,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同时,家长在给子女就业意见的同时,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顺应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这也许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石志成,乔琳,孙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5):96-99.
[2]蒋阳飞.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朱新江.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和分析——基于浙江传媒学院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94-98.
[4]田青亚.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青年与社会:上,2015(06):146-146.
[5]干旭,李雪莲,程静.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7(05):53-56.
[6]钱玺.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013.
[7]王天营.基于专业差异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09):197-202.
[8]莫凡.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中医药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20-02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
(三)调查内容
调查涉及多项内容,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選择所学专业的原因。就业前景的展望:对就业前景的了解情况、地域的选择、薪酬的期望、就业机构的选择。以及对中医药政策、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和社会期望的了解情况。
二、基础数据
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达到99%。其中女生占 66.9%,男生占33.1%,生源地中农村占47.7%,普通小城镇占35.4%,而来自大城市的仅占16.9%。有30.8%的学生所学专业为中医学类,22.2%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类,28.6%为中药学类,18.4%为针灸推拿类。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情况
在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中,个人爱好占39.2%,热门专业和其他类各占13.6%,父母或其他人的建议占27.3%,容易录取占6.3%。对目前所读专业的满意度中非常满意占17.4%,比较满意占46.7%,一般占30.6%,不太满意占3.8%,非常不满意占1.5%。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了解情况中非常了解占9.6%,了解的比例占到一半,为50%,不太了解占37.9%,没有了解过占2.5%。有9.9%的学生认为就业非常容易,47.2%的认为就业比较容易,27.0%的同学认为一般,15.9%的认为就业不太容易,没有同学认为就业非常不容易。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中时刻关注,非常了解占10.1%,大致了解占38.4%,不太了解占45.7%,不了解占5.8%。由结果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关于中医药的政策是比较了解的,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也是比较负责的,对于自己的就业情况也是很乐观的。
(二)择业方面
从进入大学起就考虑过自己今后的择业问题中认真考虑过占34.1%,偶尔想想占48.5%,很少想到占11.1%,从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占6.3%。毕业后从事中医药专业相关工作的意愿强度非常强占19.4%,强占35.4%,一般占32.6%,不太强占9.3%,不强占3.3%。可见有近83%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想过择业问题,毕业后,从事所学专业的也占大多数,这也与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身所学专业相一致。
(三)毕业后的打算
40.7%的同学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10.3%打算自主创业,49.0%打算继续深造。除去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中,首选的就业机构中政府机关占13.7%,三甲医院占30.3%,中医药院校占18.4%,科研院所占9.1%,社区卫生服务站占7.6%,医药企业占11.1%,自主创业占6.3%,其他占3.5%。这表现出大学生就业取向多元化。就业地域的选择倾向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占25.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26.3%,回家乡占32.6%,国家急需人才的边缘农村地区占5.8%,只要能就业地域不重要占10.1%。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为了毕业后更好的发展,会更倾向于继续深造,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中,也会更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就业考虑的因素及期望
在选择就业考虑的因素中,专业对口比例最高,为33.1%,个人兴趣占25.8%,薪酬与福利占15.6%,社会声望占5.8%,家庭影响占8.3%,地域、晋升机会和单位性质的比例很少。在对首次就业薪酬的期望中,3000至5000元占55.3%,5000至8000元占32.6%,8000至10000元占5.8%,10000元以上占6.3%。在择业过程中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中就业政策形式分析和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各占32.1%,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占9.1%,提供就业信息占21.4%,就业心理咨询占3.3%,其他占2.0%。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近年一些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的计划等举措的态度是赞成,也愿意去的占56.8%,赞成,但也不愿意去的占36.4%,不赞成的占6.8%。由此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日渐增强,强调自我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专长的发挥,普遍倾向于关心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主张通过自身的实力去参与竞争,更加注重自我,就业行为的出发点直接指向“自我”,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也更加地与自身需要相联系。[1]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指导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更加注重职业本身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发展空间,追求职业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来看待他们对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认同度以及对待择业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1]青年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对于社会和祖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时代。[2]“扩招”的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指导的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1.重视专业课业知识的学习
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来说课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情绪,继而出现兴趣逐渐消失、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等现象。社会中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对未来更加迷茫。这要求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找出所学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找出问题所在,理性对待,积极解决问题,正确择业。
2.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要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大学生要清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清楚认识自身优势与劣势,选择好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就业地域,同时不能好高骛远,敢于吃苦,做好从基层工作的准备。
3.以实践来提升自己就业能力[3]
中医药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只懂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校的实验课程中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学习,在老師进行项目研究时,多多向老师虚心请教,做到熟练操作各种基本技能。同时,在寒假和暑假的时候,也可以到医院、药房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见习、实习。这样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尽早熟悉所学专业的工作环境,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这样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就业。
4.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
调查结果中,大学生更趋向于大城市,即使生活条件没有想象中的好,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选择到县城和城镇就业的学生更加少。同时工资高、待遇好、工作稳定轻松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更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而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待遇福利较差的工作单位的大学生却占到少数,使得就业形势出现“一窝蜂”的局面。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不是很健康,应该正确对待就业单位环境和自身职业发展。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先把握住就业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这样以后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不会太难。
(二)社会和学校的努力
1.政府和学校的合作
由于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所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不能完全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的素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所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有利可靠的参考数据,学校以此为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的指导方案。[4]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信息的及时提供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等就业指导对就业生是非常有用的。就业成才教育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5]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只有加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才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满足学生们对工作的需要。[6]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还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一些优惠政策。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把知识付诸于实践,同时现代大学生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精神都可以成为成功创业的基础。这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社会实战经验,进而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4.高校应强化专业知识意识
高校应强化大学生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一旦大学生意识到依托专业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既能强化大学生专业价值取向,也能淡化部分大学生过度重视薪酬之拜金主义意识,消除部分大学生相对狭隘的工作地域就业价值取向。[7]
(三)家庭的影响
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灌输“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思想,这既是父母疼爱子女的 表现,也是父母养育子女希望得到的回报。这在无形中使大学生有找到满意工作的期望,这使得他们到偏远地区,薪酬低的单位工作的期望大大减弱。家长不合实际的期望影响就业价值观。[8]这就要求家长们鼓励子女敢于吃苦,勇于从基层做起,磨练自己的意志,降低期望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就业形势,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同时,家长在给子女就业意见的同时,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顺应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这也许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石志成,乔琳,孙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5):96-99.
[2]蒋阳飞.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朱新江.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和分析——基于浙江传媒学院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94-98.
[4]田青亚.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青年与社会:上,2015(06):146-146.
[5]干旭,李雪莲,程静.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7(05):53-56.
[6]钱玺.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013.
[7]王天营.基于专业差异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09):197-202.
[8]莫凡.中医药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