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人际关系”在中国古代是用“人伦”这个本土化的概念表达的。其现象可包含夫妇、父子、君臣的“三纲”根本层以及兄弟、朋友的“五伦”核心层和亲戚、邻里、师生等衍伸层。其总体特点有:1.人际关系本位化、个体人格角色化。2.血缘家庭关系的基础性。3.人际关系性质上的道德伦理性。4.人际对象上的熟人性、私人性。5.人际关系与交往原则上的格差性。6.人际价值观上的不平等性。7.人际维系手段上的唯情主义。8.交往目标上的求和性。9.交往行为上的节制忍耐性,10.交往机遇与结果的“人缘”命定论解释。11.交往时空上的狭隘性与长期性。12.交往观念的消极性。对古代人际关系在当代的意义与影响从下述七个方面作了阐述:1.人际关系本位与个性发展。2.家庭观念与社会发展。3.道德关系与市场契约法治精神。4.私人关系与社会公德,5.等级委系与平等关系。6.和谐协调与竞争进取。7.古代交往与现代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