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学生的成长是这门艺术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优化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教学,提高概念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小学數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优化情境;优化策略;概念引入;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有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等,而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因此,优化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概念,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数学素养的提升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一、优化生活情境,使概念引入具体化
小学生纯真、幼稚,数学教学如果经常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数学展开,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就在生活中,会对数学感到亲切。小学学习的数学概念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而来的,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借助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概念教学,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生活化、形象化,学生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对概念内涵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比如,教学“认识角”时,老师可通过生学生熟悉的物品,如三角板、桌子、墙角等引入;教学“认识循环小数”时,教师用星期和月份引入,把生活经验和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对接”,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中的关键词“依次”“不断地”“重复”等词语,就会理解得比较到位,掌握得也会比较牢固。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为教师后面的概念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六年上册“圆的认识”中,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大礼堂,礼堂中间摆了一个大篮子,问学生如果往篮子内投球,应站成怎样的队伍。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应该站成一个圆,这样,篮子是中心点,每个人到这个中心点的距离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出了“圆,一中同长也”。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概念并不抽象。
二、优化故事情境,让概念引入生动化
故事,因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和意蕴,很受孩子的欢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适当引入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故事,并巧妙处理,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故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故事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魅力无穷。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给学生讲了《悲壮的两个小时》这一故事: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联盟1号”飞船宇航员科马洛夫,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当宇宙飞船要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飞船突发故障无法正常降落,这时他临危不乱,科马洛夫通过视频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这场悲剧,是小数点引起的。用这个故事来导入课题,学生的心顿时绷紧了,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财主,他开了一家面店,雇了一个伙计。老财主非常吝啬,又到了给伙计发银子的日子了,老财主很不乐意,他故意刁难小伙计,他煮了满满一碗面,让伙计给客人端去,不能溢出一滴汤,否则拿不到银子。聪明的伙计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面汤顺利送给客人,开心地领到银子。原来小伙计只拿了一双筷子,夹起面条,就能轻松地拿起面汤了。学生深深地被故事吸引了。这时,教师导入课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优化操作活动,将概念引入实践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概念的本源出发,设计认知冲突,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发明及再创造的乐趣。
在教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每组准备一个台秤,一些物品,物品的质量是接近1千克的或几个小物品质量是1克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等多种活动中对千克和克有了一定的感知。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后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然后问:“大家猜一猜,这两个物体体积有什么关系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学生交流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而圆柱体积是圆锥的三倍。这样的概念引入,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得出结论,所以记得特别牢。
四、优化信息技术,使概念引入形象化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如PPT、班班通、VR、AR等)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切合教学实际,引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将概念中的难点化成直观的图例、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再辅以有深度的问题,同时不断追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周长”这个概念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四个情境,四只小蚂蚁在跑步,第一只蚂蚁围绕“U”形边缘跑,第二只蚂蚁围绕气球的边缘和拉线跑,第三只蚂蚁围绕“曰”字边缘及中间线跑,第四只小蚂蚁围绕树叶的边缘刚好跑了一周。这四个情境,以其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第一个情境中,让学生思考理解“封闭图形”,第二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中的“刚好一周”的意思,第三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中的“外边缘”的意思,第四个情境让学生知道周长应围绕树叶的边缘跑。教师紧紧抓住周长的几个难点,运用课件呈现,此时,再引入周长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教学“正负数”时,我制作出动画课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记作“+8844.43米”,而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一百五十五米,就记作“-155米”。学生形象地看出高出的就记作正数,而低于的就记作负数。
总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开展深度教学,对概念引入情境认真研究,诱导深度学习,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引入教学策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娜.妙趣引入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概念引入策略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9):85-86
[2]张珊珊.小学数学概念引入方法探索[J].教书育人,2016(28):45
[3]包秀成,李倩.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4]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40-44
【关键词】优化情境;优化策略;概念引入;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有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等,而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因此,优化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概念,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数学素养的提升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一、优化生活情境,使概念引入具体化
小学生纯真、幼稚,数学教学如果经常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数学展开,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就在生活中,会对数学感到亲切。小学学习的数学概念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而来的,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借助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概念教学,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生活化、形象化,学生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对概念内涵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比如,教学“认识角”时,老师可通过生学生熟悉的物品,如三角板、桌子、墙角等引入;教学“认识循环小数”时,教师用星期和月份引入,把生活经验和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对接”,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中的关键词“依次”“不断地”“重复”等词语,就会理解得比较到位,掌握得也会比较牢固。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为教师后面的概念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六年上册“圆的认识”中,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大礼堂,礼堂中间摆了一个大篮子,问学生如果往篮子内投球,应站成怎样的队伍。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应该站成一个圆,这样,篮子是中心点,每个人到这个中心点的距离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出了“圆,一中同长也”。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概念并不抽象。
二、优化故事情境,让概念引入生动化
故事,因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和意蕴,很受孩子的欢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适当引入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故事,并巧妙处理,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故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故事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魅力无穷。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给学生讲了《悲壮的两个小时》这一故事: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联盟1号”飞船宇航员科马洛夫,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当宇宙飞船要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飞船突发故障无法正常降落,这时他临危不乱,科马洛夫通过视频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这场悲剧,是小数点引起的。用这个故事来导入课题,学生的心顿时绷紧了,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财主,他开了一家面店,雇了一个伙计。老财主非常吝啬,又到了给伙计发银子的日子了,老财主很不乐意,他故意刁难小伙计,他煮了满满一碗面,让伙计给客人端去,不能溢出一滴汤,否则拿不到银子。聪明的伙计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面汤顺利送给客人,开心地领到银子。原来小伙计只拿了一双筷子,夹起面条,就能轻松地拿起面汤了。学生深深地被故事吸引了。这时,教师导入课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优化操作活动,将概念引入实践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概念的本源出发,设计认知冲突,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发明及再创造的乐趣。
在教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每组准备一个台秤,一些物品,物品的质量是接近1千克的或几个小物品质量是1克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等多种活动中对千克和克有了一定的感知。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后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然后问:“大家猜一猜,这两个物体体积有什么关系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学生交流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而圆柱体积是圆锥的三倍。这样的概念引入,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得出结论,所以记得特别牢。
四、优化信息技术,使概念引入形象化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如PPT、班班通、VR、AR等)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切合教学实际,引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将概念中的难点化成直观的图例、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再辅以有深度的问题,同时不断追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周长”这个概念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四个情境,四只小蚂蚁在跑步,第一只蚂蚁围绕“U”形边缘跑,第二只蚂蚁围绕气球的边缘和拉线跑,第三只蚂蚁围绕“曰”字边缘及中间线跑,第四只小蚂蚁围绕树叶的边缘刚好跑了一周。这四个情境,以其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第一个情境中,让学生思考理解“封闭图形”,第二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中的“刚好一周”的意思,第三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中的“外边缘”的意思,第四个情境让学生知道周长应围绕树叶的边缘跑。教师紧紧抓住周长的几个难点,运用课件呈现,此时,再引入周长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教学“正负数”时,我制作出动画课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记作“+8844.43米”,而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一百五十五米,就记作“-155米”。学生形象地看出高出的就记作正数,而低于的就记作负数。
总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开展深度教学,对概念引入情境认真研究,诱导深度学习,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引入教学策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娜.妙趣引入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概念引入策略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9):85-86
[2]张珊珊.小学数学概念引入方法探索[J].教书育人,2016(28):45
[3]包秀成,李倩.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4]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