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著名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5冰河人梦来。诗中中展现的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轮台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十年来,轮台县走上了崭新的发展之路。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全县总面积14184平方公里,辖7乡4镇2个农牧场65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有维、汉、回等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7.4万人,农村总人口6.5万人。314国道、南疆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县境相连。境内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盐、铜、铁、石膏、石灰石、石英石、水晶、云母、硫磺等矿藏,是闻名中外的塔里木石油开发的主战场,是中国白杏之乡。
记者在轮台采访得知:10年以来,西域古都轮台已由农业大县迅速崛起为工业强县,各项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卫生镇,相继荣获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县市、自治区“杏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依托资源优势 走经济强县之路
中共轮台县委副书记、轮台县县长吐逊·肉孜身材高大,和蔼可亲。作为党培养的维吾尔族干部,他给记者的印象是做事严谨扎实,务实勤垦。他告诉记者:西部大开发10年给轮台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给轮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工业方面,
“石油发展我发展,我与石油共兴旺”已成为轮台人的共识。石油机声吼,西部崛起石油城!如今的轮台县境内井架林立,境内1亿吨左右的石油储量,使轮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油新城。轮台经济发展阔步前进,正在向崭新的目标迈进。新型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巴州“三县四分天”中最为响亮的一张名片。2009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GDP)29亿元,同比增长14.8%,是1999年3.5亿元的8.4倍,其中第一、二、三产分别为8.8亿元、12.6亿万元和7.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6.8%和15.3%;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双重影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下降21.6%,是1999年9112万元的5.7倍;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20%,是19g9年1~6亿元的近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676元,人均增收1075元,增长1g.2%,是1999年的3.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822元,增长17.5%。人均消费性支出5430元,同比增长10%。2005年~2008年,轮台县连年在全州各县市经济综合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2007年全县综合实力在全疆88个县市中排名第八,2009年继续向前跃进。
记者在轮台采访期间了解到:1990年之前,轮台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工业经济。当时的轮台只是一个靠天吃饭带着贫困县帽子的农业县。轮台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由农业大县发展为经济强县,由边塞小镇锐变成石化新城,关键在于90年代以来,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壮大工业经济发展持续出台了新政策、新举措。2006年,轮台县委书记张正荣紧紧围绕建设成为南疆石油化工产业带龙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塔里木盆地1200万亩特色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龙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大目标,对轮台经济发展做出准确而明晰的定位,确立了“一产上档次,二产上规模,三产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为支柱、园区为平台、项目为龙头,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三产多元化,形成了石油石化、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业开发“三足鼎立”的工业发展格局。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农业大县,轮台县2009年粮食总产量70123吨,是1999年的11.4倍;棉花总产量45560吨,是1999年的3.5倍。杏子面积累计达21万亩,产量达到9.3万吨,同比增长81%,是1999年的16.5倍。全县各种牲畜存栏数达35.6万头(只),下降1.1%,比1999年31.3万头翻了一倍;2009年各种畜产品产量7000吨,增长4.1%。
记者从轮台县政府了解到:近年来,轮台县立足农业发展,特色园艺得到较快发展,“中国白杏”、香梨、葡萄、石榴、核桃、苹果、李、桃等果品已形成规模,目前已建成20万亩“轮台白杏”基地,与可持续发展同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这里已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城镇建设中,三年来,轮台县建成城乡抗震安居房8023户,廉租房324套、经济适用房354套、残疾人抗震安居房100套,农村特困户住房372套,人均住宅面积达20.68平方米,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超过“十五”计划的总和。目前,轮台县城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县城的中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1%;全县村村通公路率达95.4%;以骨干输水工程为主,涵闸配套,干、支、斗、农齐全的水利灌溉网络基本形成;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底,启动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到全县各乡镇,惠及6.6万农牧民,2008年农民参合率达96%,高于全疆平均水平。2008年6月1日,轮台率先在全州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把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城镇居民,即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2009年末,轮台县作为全国、全疆、全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将全县4万多农牧民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这项重大惠民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轮台朝着促进社会公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了重要步伐。轮台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轮台县大力推广普及数字电视,安装数字电视机项盒1.78万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8%,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无线广播大功率覆盖。三年大建设,农村再不是旧模样。改造后的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功能得到完善和提高,硬化后的道路通到村内家家户户,院落周围花红柳绿,夜晚路灯明亮,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享受到西部大开发的成果和城市文明。
采访结束时,吐逊·肉孜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轮台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硕果满枝,展望明天,在“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轮台精神鼓舞下,轮台县的各项发展必将快速腾飞,朝着集石油石化新城、“中国白杏”之乡、生态旅游胜地为一体的经济强县阔步前进!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全县总面积14184平方公里,辖7乡4镇2个农牧场65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有维、汉、回等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7.4万人,农村总人口6.5万人。314国道、南疆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县境相连。境内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盐、铜、铁、石膏、石灰石、石英石、水晶、云母、硫磺等矿藏,是闻名中外的塔里木石油开发的主战场,是中国白杏之乡。
记者在轮台采访得知:10年以来,西域古都轮台已由农业大县迅速崛起为工业强县,各项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卫生镇,相继荣获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县市、自治区“杏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依托资源优势 走经济强县之路
中共轮台县委副书记、轮台县县长吐逊·肉孜身材高大,和蔼可亲。作为党培养的维吾尔族干部,他给记者的印象是做事严谨扎实,务实勤垦。他告诉记者:西部大开发10年给轮台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给轮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工业方面,
“石油发展我发展,我与石油共兴旺”已成为轮台人的共识。石油机声吼,西部崛起石油城!如今的轮台县境内井架林立,境内1亿吨左右的石油储量,使轮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油新城。轮台经济发展阔步前进,正在向崭新的目标迈进。新型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巴州“三县四分天”中最为响亮的一张名片。2009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GDP)29亿元,同比增长14.8%,是1999年3.5亿元的8.4倍,其中第一、二、三产分别为8.8亿元、12.6亿万元和7.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6.8%和15.3%;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双重影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下降21.6%,是1999年9112万元的5.7倍;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20%,是19g9年1~6亿元的近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676元,人均增收1075元,增长1g.2%,是1999年的3.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822元,增长17.5%。人均消费性支出5430元,同比增长10%。2005年~2008年,轮台县连年在全州各县市经济综合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2007年全县综合实力在全疆88个县市中排名第八,2009年继续向前跃进。
记者在轮台采访期间了解到:1990年之前,轮台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工业经济。当时的轮台只是一个靠天吃饭带着贫困县帽子的农业县。轮台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由农业大县发展为经济强县,由边塞小镇锐变成石化新城,关键在于90年代以来,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壮大工业经济发展持续出台了新政策、新举措。2006年,轮台县委书记张正荣紧紧围绕建设成为南疆石油化工产业带龙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塔里木盆地1200万亩特色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龙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大目标,对轮台经济发展做出准确而明晰的定位,确立了“一产上档次,二产上规模,三产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为支柱、园区为平台、项目为龙头,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三产多元化,形成了石油石化、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业开发“三足鼎立”的工业发展格局。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农业大县,轮台县2009年粮食总产量70123吨,是1999年的11.4倍;棉花总产量45560吨,是1999年的3.5倍。杏子面积累计达21万亩,产量达到9.3万吨,同比增长81%,是1999年的16.5倍。全县各种牲畜存栏数达35.6万头(只),下降1.1%,比1999年31.3万头翻了一倍;2009年各种畜产品产量7000吨,增长4.1%。
记者从轮台县政府了解到:近年来,轮台县立足农业发展,特色园艺得到较快发展,“中国白杏”、香梨、葡萄、石榴、核桃、苹果、李、桃等果品已形成规模,目前已建成20万亩“轮台白杏”基地,与可持续发展同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这里已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城镇建设中,三年来,轮台县建成城乡抗震安居房8023户,廉租房324套、经济适用房354套、残疾人抗震安居房100套,农村特困户住房372套,人均住宅面积达20.68平方米,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超过“十五”计划的总和。目前,轮台县城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县城的中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1%;全县村村通公路率达95.4%;以骨干输水工程为主,涵闸配套,干、支、斗、农齐全的水利灌溉网络基本形成;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底,启动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到全县各乡镇,惠及6.6万农牧民,2008年农民参合率达96%,高于全疆平均水平。2008年6月1日,轮台率先在全州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把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城镇居民,即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2009年末,轮台县作为全国、全疆、全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将全县4万多农牧民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这项重大惠民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轮台朝着促进社会公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了重要步伐。轮台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轮台县大力推广普及数字电视,安装数字电视机项盒1.78万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8%,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无线广播大功率覆盖。三年大建设,农村再不是旧模样。改造后的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功能得到完善和提高,硬化后的道路通到村内家家户户,院落周围花红柳绿,夜晚路灯明亮,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享受到西部大开发的成果和城市文明。
采访结束时,吐逊·肉孜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轮台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硕果满枝,展望明天,在“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轮台精神鼓舞下,轮台县的各项发展必将快速腾飞,朝着集石油石化新城、“中国白杏”之乡、生态旅游胜地为一体的经济强县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