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享受快乐的殿堂与收获成长的乐园,并让每个幼儿笔下的作品闪耀个性的光芒?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教育建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一、解放幼儿头脑
《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白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以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为铺垫,通过“旁敲侧击”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主动思索,积极想象。
1.用语言描述故事,创设创作情境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将孩子引入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卜,惹人喜爱,显露出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例如在开展小班美术活动“小动物和妈妈”的第一课时,我利用故事形式,让幼儿感受小动物和妈妈的爱,从而引导他们体会亲情,也用故事的形式向同伴讲述自己和妈妈的故事,激起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情境之中,孩子的作品更具童趣。
2.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入创作主题
根据创作丰题设计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境,深化绘画主题。如大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多奇妙”,通过“海底世界有哪些奇妙的生物”的讨论,幼儿进入描绘的具体情境,丁是各种生物的画面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3.用音乐感染幼儿,增强创作效果
在指导绘画创作时,用音乐的美去感染孩子,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孩子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如我在指导小班幼儿创作“五彩的泡泡”时,播放优美、抒情的网舞曲,幼儿随着舒缓的乐曲,用柔和的线条与色彩画出富有曲线美的泡泡;然后播放快节奏的迪斯科音乐,这时幼儿就会用明快的线条与色彩画缤纷、重叠的泡泡,创作出的作品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4.引导发散性思维,拓展创作空间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更加广泛的发散性和更深刻的集中性,能使幼儿画出与众不同的画。例如大班美术活动“吃瓜果的人”,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己或同伴吃瓜果的样子,并引导他们说一说五官有哪些变化。孩子们兴趣盎然,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眼睛变小了”,有的说“眉毛变弯了”,还有的说“嘴巴变得超大了”等等。这时,一个个有趣的形象在孩子们脑海中酝酿着,拓宽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幼儿在情境的引导下,增强了动手欲望,他们的思维更富有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二、解放幼儿嘴巴
《指南》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丁表达表现。”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在美术活动中适当保留语言空间,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
1.活动前,用“说”来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幼儿的观察力有着年龄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忽视细节。让幼儿在活动前充分地说,有利于帮助幼儿细心观察、伞面了解美术创作的对象,加深感受,丰富感性经验,也有利丁增加幼儿对所要进行的美术活动的兴趣。比如:中班创作活动“创意拼贴画”,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围绕着一堆材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要用毛线做小羊身上软软的毛。”“一根根的毛线拼起来像菊花,我要用毛线做菊花。”孩子们各抒已见,丰富的想象激活了他们头脑中的鲜活表象。
2.活动中,用“说”来丰富幼儿的作品
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在专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时,常伴随着自言白语,这时教师硬要让孩子闭上嘴巴专心作画,就会挫伤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如果老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放心地边画边说,就能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使他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3.活动后,用“说”来培养幼儿作品赏析的能力
幼儿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我们成人看到的更深入更丰富,因而“活动后的说”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幼儿的作品。而且,幼儿通过相互问或与老师问的对话、交流、讨论,既道出了自己的心愿,又了解了别人的感受;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义培养了倾听习惯;同时,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也提高了赏析作品的能力。如“创意拼贴画”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聚在一起,介绍着自己富有创意的拼贴画,原先那些抽象的拼贴内容在孩子们生动的介绍下立刻鲜活起来,赢得了阵阵赞叹。孩子们享受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产生H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了社会性和丰体性的发展。
三、解放幼儿双手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为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适当保留操作空间,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孩子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提供材料让幼儿主动操作
我们的美工区里有许多“宝贝”,如废旧的图书、小纸碟、皱纹纸、胶水、剪刀、油画棒、彩纸……孩子们只要有兴趣,随时可以去自由摆弄这些材料:做一本小人书,折条小金鱼,设计一张明信片……一系列的自由操作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美术技能。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环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创作
我们丰张让孩子成为活动窒环境布置的小主人。在这里,我们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让幼儿将自己的建议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共同为环境创设出谋划策。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是属丁他们的。在这里,整个活动室从屋顶到墙壁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气息,那一张张动物折纸、一幅幅撕贴画、抽象画都来自幼儿灵巧的双手。在这种主人翁精神的激励下,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丰动性增强了,学习也日见成效。
一、解放幼儿头脑
《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白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以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为铺垫,通过“旁敲侧击”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主动思索,积极想象。
1.用语言描述故事,创设创作情境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将孩子引入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卜,惹人喜爱,显露出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例如在开展小班美术活动“小动物和妈妈”的第一课时,我利用故事形式,让幼儿感受小动物和妈妈的爱,从而引导他们体会亲情,也用故事的形式向同伴讲述自己和妈妈的故事,激起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情境之中,孩子的作品更具童趣。
2.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入创作主题
根据创作丰题设计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境,深化绘画主题。如大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多奇妙”,通过“海底世界有哪些奇妙的生物”的讨论,幼儿进入描绘的具体情境,丁是各种生物的画面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3.用音乐感染幼儿,增强创作效果
在指导绘画创作时,用音乐的美去感染孩子,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孩子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如我在指导小班幼儿创作“五彩的泡泡”时,播放优美、抒情的网舞曲,幼儿随着舒缓的乐曲,用柔和的线条与色彩画出富有曲线美的泡泡;然后播放快节奏的迪斯科音乐,这时幼儿就会用明快的线条与色彩画缤纷、重叠的泡泡,创作出的作品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4.引导发散性思维,拓展创作空间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更加广泛的发散性和更深刻的集中性,能使幼儿画出与众不同的画。例如大班美术活动“吃瓜果的人”,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己或同伴吃瓜果的样子,并引导他们说一说五官有哪些变化。孩子们兴趣盎然,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眼睛变小了”,有的说“眉毛变弯了”,还有的说“嘴巴变得超大了”等等。这时,一个个有趣的形象在孩子们脑海中酝酿着,拓宽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幼儿在情境的引导下,增强了动手欲望,他们的思维更富有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二、解放幼儿嘴巴
《指南》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丁表达表现。”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在美术活动中适当保留语言空间,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
1.活动前,用“说”来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幼儿的观察力有着年龄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忽视细节。让幼儿在活动前充分地说,有利于帮助幼儿细心观察、伞面了解美术创作的对象,加深感受,丰富感性经验,也有利丁增加幼儿对所要进行的美术活动的兴趣。比如:中班创作活动“创意拼贴画”,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围绕着一堆材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要用毛线做小羊身上软软的毛。”“一根根的毛线拼起来像菊花,我要用毛线做菊花。”孩子们各抒已见,丰富的想象激活了他们头脑中的鲜活表象。
2.活动中,用“说”来丰富幼儿的作品
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在专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时,常伴随着自言白语,这时教师硬要让孩子闭上嘴巴专心作画,就会挫伤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如果老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放心地边画边说,就能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使他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3.活动后,用“说”来培养幼儿作品赏析的能力
幼儿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我们成人看到的更深入更丰富,因而“活动后的说”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幼儿的作品。而且,幼儿通过相互问或与老师问的对话、交流、讨论,既道出了自己的心愿,又了解了别人的感受;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义培养了倾听习惯;同时,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也提高了赏析作品的能力。如“创意拼贴画”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聚在一起,介绍着自己富有创意的拼贴画,原先那些抽象的拼贴内容在孩子们生动的介绍下立刻鲜活起来,赢得了阵阵赞叹。孩子们享受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产生H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了社会性和丰体性的发展。
三、解放幼儿双手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为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适当保留操作空间,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孩子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提供材料让幼儿主动操作
我们的美工区里有许多“宝贝”,如废旧的图书、小纸碟、皱纹纸、胶水、剪刀、油画棒、彩纸……孩子们只要有兴趣,随时可以去自由摆弄这些材料:做一本小人书,折条小金鱼,设计一张明信片……一系列的自由操作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美术技能。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环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创作
我们丰张让孩子成为活动窒环境布置的小主人。在这里,我们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让幼儿将自己的建议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共同为环境创设出谋划策。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是属丁他们的。在这里,整个活动室从屋顶到墙壁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气息,那一张张动物折纸、一幅幅撕贴画、抽象画都来自幼儿灵巧的双手。在这种主人翁精神的激励下,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丰动性增强了,学习也日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