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仙小说是从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中发展而来的,在早期的《列子》、《淮南子》等书中都有记载,它是一个和谐的家园。除乐园世界外,还涌现出大量关于“仙境”的神话,仙境是凡人无法到达的远方异域,十分神秘,令人神往。
关键词:游仙小说;原始乐园;仙境
作者简介:曾婷,女,苗族,湖南人,硕士,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中国的游仙小说产生时间不可考,但是最初在屈原的楚辞作品里就有体现,屈原现存的楚辞作品中,很多都反映出游仙的思想。游仙小说的产生和原始人类对未知宇宙的疑惑有关,最开始在《山海经》等作品中出现有原始乐园神话,表达先民对幸福安乐世界的向往。在原始社会出现后,随着原始部落的发展,开始有原始的神明崇拜,出现有地名的海外神山仙岛,并且有神仙居住其中。后来随着道教产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游历仙境为主题的游仙小说。
一、原始乐园神话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中大量存在关于原始乐园的描述,在远古时期,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礼记·礼运》中言,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疏》曰:“虽有鸟兽之肉,若不得饱者,则茹食其
毛以助饱也。”这些记载说明了太古之初人类生活的艰辛,人类必须依靠自然,顺应自然界的各种恶劣条件,生存环境十分艰难。于是,原始人类就幻想能有一个物质上的居所,能让他们生活安定富足。关于原始乐园神话,在西方,一直流传着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偷食生命树上的智慧之果,受到上帝惩罚,最终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伊甸园中有肥美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盛产黄金矿产,人神万物和谐共处,是西方神话中的原始乐园。中国古代神话中也存在关于原始乐园的记载,零星保存在《列子》、《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书中,如《列子》一书有“华胥氏之国”和“终北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
这两个国家都是不知几千万里的无迹可寻之地,华胥国唯有“自然”而已,正像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是一个自由的国度。终北国是一个和平之邦,人民和谐,土地丰收,无疾病,生活安逸。《列子》记载的这两个国家主要是表达先民的理想,令人神往。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描绘的原始乐园是一个人、神、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物品自足,阴阳有序,日月循环,风调雨顺,人民安康。神人已经不食人间五谷,和后期游仙小说里描绘的仙境神仙是基本一致的。《列子·黄帝》中就描绘如此原始乐园: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不聚不敛,而已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育常时, 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这种生活同样也是富裕、平静而安逸的。《列子·汤问》就写到有五座神山,凡人不可企及,里面居处皆金玉为饰,果树皆食之不老,仙人飞往自如,是一个令凡人神往的富裕安乐世界。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二、早期仙境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游仙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关于“乐园世界”和“仙境”的故事,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表现出一种大宇宙观,基本绝地通天,把仙境想象为一个与凡人世界隔绝的孤岛,大都处于凡人无法到达的远方异地,具有神秘色彩。早期的仙境小说和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在道教还没有产生之前,仙境观念就散见于楚辞中,早期小说家的身份大部分是巫,中国古代神话大都由巫来创作和编辑,像《山海经》这种早期仙境故事书,里面所描绘的仙境也带有志怪的色彩,先民的生活环境闭塞,交通不发达,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奇异想象,在早期的神话故事里,仙境被描述成一个茫茫大世界,大宇宙。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
在《列子》和《山海经》中可以看到早期的仙境基本位于遥远的远方异国,早期神话只是单纯对仙境的描述,还没有涉及到凡人怎样进入仙境。仙境的神秘和与世隔绝也主要表现在它距离数字的大和远,随意就是几千几万里,另外仙境中的与世隔绝还表现在和人间不同的物象,具有特殊功能的动植物,这些大都出自先民的想象。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斋。有小人国,名靖人。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早期的仙境故事中,访仙的主体是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帝王将相或者原始部落的首领,少有平民百姓。早期常见的有西王母的传说: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早期的西王母形象可能是原始部落的英雄,有各种勇猛动物的体态特征,到后期神话,西王母已经由一个粗野的原始神灵转化为掌管天界神灵的美丽女仙。
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在《太平广记》中,西王母的形象已经和凡世贵族妇女无异,妖娆美丽,更体现出王母作为女仙之首的气势。早期神话中寻访仙境的故事基本都是围绕“不死长生药”开展的,在远方异地生长的神奇草木可以让人长生不死,和后期受道教影响,炼丹制药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在《山海经》等书籍中,存在大量记载长生草木药物的篇章,这些成为早期的仙境信仰。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相传为东方朔所编纂的《十洲记》中对于长生不死药的描绘更为具体和丰富,对十洲仙境的描写常常围绕各种“仙药”展开。
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
《十洲记》所提到的海外十洲的丰富物象,具有不老和再生的神奇功效,在《太平广记》中也有记载十洲:
秦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闻,始皇遣使赉草以问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琼田中,亦名养神芝。其叶似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中國早期关于仙境的神话故事和原始乐园神话里面所描绘的仙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仙境世界与人间世界的隔离,仙境虽然那么美好,但是凡人很难到达,这样的仙境就如一个美好的乐园梦,但是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在道教的影响下,这种绝地通天之地也是可以到达的,这样两个世界就有了联系,不是隔离开来的。
参考文献:
[1]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严北溟,严捷:《列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罗梦山:《山海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郭象:《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东方朔:《海内十洲记》[M].上海:文明书局,1922.
关键词:游仙小说;原始乐园;仙境
作者简介:曾婷,女,苗族,湖南人,硕士,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中国的游仙小说产生时间不可考,但是最初在屈原的楚辞作品里就有体现,屈原现存的楚辞作品中,很多都反映出游仙的思想。游仙小说的产生和原始人类对未知宇宙的疑惑有关,最开始在《山海经》等作品中出现有原始乐园神话,表达先民对幸福安乐世界的向往。在原始社会出现后,随着原始部落的发展,开始有原始的神明崇拜,出现有地名的海外神山仙岛,并且有神仙居住其中。后来随着道教产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游历仙境为主题的游仙小说。
一、原始乐园神话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中大量存在关于原始乐园的描述,在远古时期,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礼记·礼运》中言,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疏》曰:“虽有鸟兽之肉,若不得饱者,则茹食其
毛以助饱也。”这些记载说明了太古之初人类生活的艰辛,人类必须依靠自然,顺应自然界的各种恶劣条件,生存环境十分艰难。于是,原始人类就幻想能有一个物质上的居所,能让他们生活安定富足。关于原始乐园神话,在西方,一直流传着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偷食生命树上的智慧之果,受到上帝惩罚,最终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伊甸园中有肥美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盛产黄金矿产,人神万物和谐共处,是西方神话中的原始乐园。中国古代神话中也存在关于原始乐园的记载,零星保存在《列子》、《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书中,如《列子》一书有“华胥氏之国”和“终北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
这两个国家都是不知几千万里的无迹可寻之地,华胥国唯有“自然”而已,正像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是一个自由的国度。终北国是一个和平之邦,人民和谐,土地丰收,无疾病,生活安逸。《列子》记载的这两个国家主要是表达先民的理想,令人神往。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描绘的原始乐园是一个人、神、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物品自足,阴阳有序,日月循环,风调雨顺,人民安康。神人已经不食人间五谷,和后期游仙小说里描绘的仙境神仙是基本一致的。《列子·黄帝》中就描绘如此原始乐园: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不聚不敛,而已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育常时, 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这种生活同样也是富裕、平静而安逸的。《列子·汤问》就写到有五座神山,凡人不可企及,里面居处皆金玉为饰,果树皆食之不老,仙人飞往自如,是一个令凡人神往的富裕安乐世界。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二、早期仙境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游仙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关于“乐园世界”和“仙境”的故事,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表现出一种大宇宙观,基本绝地通天,把仙境想象为一个与凡人世界隔绝的孤岛,大都处于凡人无法到达的远方异地,具有神秘色彩。早期的仙境小说和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在道教还没有产生之前,仙境观念就散见于楚辞中,早期小说家的身份大部分是巫,中国古代神话大都由巫来创作和编辑,像《山海经》这种早期仙境故事书,里面所描绘的仙境也带有志怪的色彩,先民的生活环境闭塞,交通不发达,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奇异想象,在早期的神话故事里,仙境被描述成一个茫茫大世界,大宇宙。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
在《列子》和《山海经》中可以看到早期的仙境基本位于遥远的远方异国,早期神话只是单纯对仙境的描述,还没有涉及到凡人怎样进入仙境。仙境的神秘和与世隔绝也主要表现在它距离数字的大和远,随意就是几千几万里,另外仙境中的与世隔绝还表现在和人间不同的物象,具有特殊功能的动植物,这些大都出自先民的想象。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斋。有小人国,名靖人。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早期的仙境故事中,访仙的主体是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帝王将相或者原始部落的首领,少有平民百姓。早期常见的有西王母的传说: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早期的西王母形象可能是原始部落的英雄,有各种勇猛动物的体态特征,到后期神话,西王母已经由一个粗野的原始神灵转化为掌管天界神灵的美丽女仙。
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在《太平广记》中,西王母的形象已经和凡世贵族妇女无异,妖娆美丽,更体现出王母作为女仙之首的气势。早期神话中寻访仙境的故事基本都是围绕“不死长生药”开展的,在远方异地生长的神奇草木可以让人长生不死,和后期受道教影响,炼丹制药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在《山海经》等书籍中,存在大量记载长生草木药物的篇章,这些成为早期的仙境信仰。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相传为东方朔所编纂的《十洲记》中对于长生不死药的描绘更为具体和丰富,对十洲仙境的描写常常围绕各种“仙药”展开。
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
《十洲记》所提到的海外十洲的丰富物象,具有不老和再生的神奇功效,在《太平广记》中也有记载十洲:
秦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闻,始皇遣使赉草以问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光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琼田中,亦名养神芝。其叶似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中國早期关于仙境的神话故事和原始乐园神话里面所描绘的仙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仙境世界与人间世界的隔离,仙境虽然那么美好,但是凡人很难到达,这样的仙境就如一个美好的乐园梦,但是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在道教的影响下,这种绝地通天之地也是可以到达的,这样两个世界就有了联系,不是隔离开来的。
参考文献:
[1]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严北溟,严捷:《列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罗梦山:《山海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郭象:《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东方朔:《海内十洲记》[M].上海:文明书局,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