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抚育,树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复层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因此,实施抚育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分未来的生态效益,丰富和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
关键词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技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S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93-01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 km,距省会合肥市120 km。辖16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7万人。距南京市300 km、上海市600 km,2条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2条国道(g312、g105)、4条高速(宁西高速、商景高速、合武高速、合阜高速)纵横穿境或环绕县域,是“西进东出,北上南下”的交通枢纽。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75亿元、增长18.5%,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37.1%,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增长40.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 416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3 911元、增长22.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4∶59.4∶29.2。霍山县国土总面积204 300.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4 933.3 hm2,有林地面积46 619.2 hm2,灌木林地1 582.8 hm2,疏林地68.8 hm2,未成林地698.0 hm2,苗圃地63.5 hm2,宜林地面积7 119.0 hm2,其他林地92.5 hm2,非林业用地132 142.0 hm2。全区活立木总蓄积513.1万m3,森林覆盖率75.1%。该研究以重点公益林中的中幼龄林为基础,较系统地进行了抚育间伐试验,通过实际工作,对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
1 抚育方式和方法
1.1 抚育方式
幼龄林采取透光抚育,中龄林采用生态疏伐,受灾害较严重的林分采用卫生伐,同时对林中空隙较多的林分进行适当补植;伐后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的平均胸径。
1.1.1 透光抚育。主要在幼龄林内进行。采取割草、砍灌,修枝、间伐等抚育措施;间密留疏,去劣留优;对长势较差的地方进行栽针补(保)阔,调整林分结构[1]。
1.1.2 生态疏伐。主要在中龄林内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将林木划分为若干植生组,每组内又分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1-2]。同时,根据林分状况,结合调整林分的树种结构和层次结构,对部分小班进行适当补植。尽量通过疏伐,有意识地保留一些混生在纯林中的天然更新的阔叶树,以有利于形成混交林。对于天然林的疏伐,要以培育成复层林为主要目的,疏伐时要注意保留林下有培养前途的灌木,以利于形成复层林。要努力通过生态疏伐,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林分的防护功能。
在实施作业时,对保留木树冠下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伤枝、断枝以及少数影响主干生长的活枝进行修枝,但修枝高度不得超过树高的1/2。
1.1.3 卫生伐。卫生伐的对象是坡度在25~46°的中龄林,当受害株数超过10%时,伐除雪压、风折、动物(松鼠、野猪)损害、病虫害等受害木。坡度较大的小班最大间伐强度不得超过1/5。对于受害木多或成块集中的林分,暂缓全部间伐,适当保留一些轻度受害木(如断头木),以免影响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同时,对林内环境较差、杂灌较多的林分进行适当割灌[2-3]。
1.2 抚育强度
间伐强度共设强度、中度、弱度和对照4个处理,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900 m2(30 m×30 m),小区间设置保护行。在不破坏原有林分层次结构的前提下,原则上每次抚育伐去株数不得超过原有总株数的25%,蓄积强度低于15%,可以根据安徽实际,先行放宽相关限制,但郁闭度降低一次不得超过0.2。
2 结果与分析
2.1 抚育间伐对生态公益林中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林地肥力随着树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从树干附近土壤中氮、磷、钾的下降幅度来看,距树干40 cm处的下降幅度大于80 cm处。与第1年相比,第3年距树干40、80 cm处的速效磷分别下降了86%、77%,而缓效钾分别下降了37%、33%。由于砍灌抚育致使大量灌草腐烂,从而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缓慢上升[1-5]。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更详细地持续监测,掌握了解3~5年或更长时间内林地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规律。
2.2 抚育间伐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对水分下渗速率测定发现,与裸坡地的产流时间相比,林地产流时间晚,产流量小,土壤受侵蚀程度轻,土壤涵养水的能力强。因此,林地中的地表径流大大减少,侵蚀模数降低,而地下径流则较大。
观测发现,抚育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抚育后早期径流量明显增大,2、3次大雨后与对照趋于一致:泥沙流失量在1个月内显著增加,到暴雨时增加更加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呈减少趋势。在幼林抚育过程中,采用砍灌、扩土、松土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松土除草的同时,可将砍割的灌草覆盖于苗木周围或围拢于种植穴外沿,以减少地面蒸发,保墒增肥,减缓径流的数量和速度,拦截向下坡推移的泥土[1-5]。幼林抚育忌在多雨季节进行,尤其不能在大雨、暴雨、持续降雨到来前进行,以免增加新造林的水土流失。 3 结论与讨论
3.1 幼龄林抚育
幼龄林抚育主要是采取割灌、透光抚育的方法,林分的结构基本未变,郁闭度降幅小,林地植被破坏程度小,抚育的杂草、杂灌及枝丫等在林地内打坝成水土保持带,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6-7]。
3.2 中龄林抚育
中龄林抚育虽然间伐了部分林分,使林分郁闭度有所下降,林分结构有所改变,抚育实施的当年可能对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有轻微影响,但由于主要实施的是生态疏伐和卫生伐,抚育方法得当,抚育间伐的强度不大,伐除的是受害木、劣势木、密度过大处的林木,林分的优势得到基本保存,抚育造成的郁闭度降低和间伐周围的树势较弱,会在经过下一年度的生长季节后得到恢复和提高。同时,通过抚育,树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复层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7-8]。
3.3 生态保护效益
通过对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不仅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功能强大的生态屏障,也为净化水源做出了重要贡献[9-10]。
4 参考文献
[1] 韩久同.万佛山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0(9):10-12.
[2] 韩久同.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及环境保护效应研究[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南宁:[出版者不详],2009
[3] 韩久同.集约经营人工林的环境保护效应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5):71-75.
[4] 洪年.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90,192.
[5] 赵守国.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7(3):43-44.
[6] 李智勇.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技管理,1999(4):55.
[7] 孟庆繁.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1998(2):34-37.
[8] 王先礼,张志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14-23.
[9] 方升佐,徐锡增.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的现状和前景[J].世界林业研究,1999(3):12-15.
[10] 李忠魁.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J].世界林业研究,2002(1):61.
关键词 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技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S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93-01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 km,距省会合肥市120 km。辖16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7万人。距南京市300 km、上海市600 km,2条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2条国道(g312、g105)、4条高速(宁西高速、商景高速、合武高速、合阜高速)纵横穿境或环绕县域,是“西进东出,北上南下”的交通枢纽。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75亿元、增长18.5%,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37.1%,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增长40.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 416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3 911元、增长22.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4∶59.4∶29.2。霍山县国土总面积204 300.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4 933.3 hm2,有林地面积46 619.2 hm2,灌木林地1 582.8 hm2,疏林地68.8 hm2,未成林地698.0 hm2,苗圃地63.5 hm2,宜林地面积7 119.0 hm2,其他林地92.5 hm2,非林业用地132 142.0 hm2。全区活立木总蓄积513.1万m3,森林覆盖率75.1%。该研究以重点公益林中的中幼龄林为基础,较系统地进行了抚育间伐试验,通过实际工作,对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
1 抚育方式和方法
1.1 抚育方式
幼龄林采取透光抚育,中龄林采用生态疏伐,受灾害较严重的林分采用卫生伐,同时对林中空隙较多的林分进行适当补植;伐后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的平均胸径。
1.1.1 透光抚育。主要在幼龄林内进行。采取割草、砍灌,修枝、间伐等抚育措施;间密留疏,去劣留优;对长势较差的地方进行栽针补(保)阔,调整林分结构[1]。
1.1.2 生态疏伐。主要在中龄林内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将林木划分为若干植生组,每组内又分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1-2]。同时,根据林分状况,结合调整林分的树种结构和层次结构,对部分小班进行适当补植。尽量通过疏伐,有意识地保留一些混生在纯林中的天然更新的阔叶树,以有利于形成混交林。对于天然林的疏伐,要以培育成复层林为主要目的,疏伐时要注意保留林下有培养前途的灌木,以利于形成复层林。要努力通过生态疏伐,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林分的防护功能。
在实施作业时,对保留木树冠下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伤枝、断枝以及少数影响主干生长的活枝进行修枝,但修枝高度不得超过树高的1/2。
1.1.3 卫生伐。卫生伐的对象是坡度在25~46°的中龄林,当受害株数超过10%时,伐除雪压、风折、动物(松鼠、野猪)损害、病虫害等受害木。坡度较大的小班最大间伐强度不得超过1/5。对于受害木多或成块集中的林分,暂缓全部间伐,适当保留一些轻度受害木(如断头木),以免影响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同时,对林内环境较差、杂灌较多的林分进行适当割灌[2-3]。
1.2 抚育强度
间伐强度共设强度、中度、弱度和对照4个处理,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900 m2(30 m×30 m),小区间设置保护行。在不破坏原有林分层次结构的前提下,原则上每次抚育伐去株数不得超过原有总株数的25%,蓄积强度低于15%,可以根据安徽实际,先行放宽相关限制,但郁闭度降低一次不得超过0.2。
2 结果与分析
2.1 抚育间伐对生态公益林中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林地肥力随着树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从树干附近土壤中氮、磷、钾的下降幅度来看,距树干40 cm处的下降幅度大于80 cm处。与第1年相比,第3年距树干40、80 cm处的速效磷分别下降了86%、77%,而缓效钾分别下降了37%、33%。由于砍灌抚育致使大量灌草腐烂,从而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缓慢上升[1-5]。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更详细地持续监测,掌握了解3~5年或更长时间内林地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规律。
2.2 抚育间伐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对水分下渗速率测定发现,与裸坡地的产流时间相比,林地产流时间晚,产流量小,土壤受侵蚀程度轻,土壤涵养水的能力强。因此,林地中的地表径流大大减少,侵蚀模数降低,而地下径流则较大。
观测发现,抚育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抚育后早期径流量明显增大,2、3次大雨后与对照趋于一致:泥沙流失量在1个月内显著增加,到暴雨时增加更加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呈减少趋势。在幼林抚育过程中,采用砍灌、扩土、松土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松土除草的同时,可将砍割的灌草覆盖于苗木周围或围拢于种植穴外沿,以减少地面蒸发,保墒增肥,减缓径流的数量和速度,拦截向下坡推移的泥土[1-5]。幼林抚育忌在多雨季节进行,尤其不能在大雨、暴雨、持续降雨到来前进行,以免增加新造林的水土流失。 3 结论与讨论
3.1 幼龄林抚育
幼龄林抚育主要是采取割灌、透光抚育的方法,林分的结构基本未变,郁闭度降幅小,林地植被破坏程度小,抚育的杂草、杂灌及枝丫等在林地内打坝成水土保持带,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6-7]。
3.2 中龄林抚育
中龄林抚育虽然间伐了部分林分,使林分郁闭度有所下降,林分结构有所改变,抚育实施的当年可能对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有轻微影响,但由于主要实施的是生态疏伐和卫生伐,抚育方法得当,抚育间伐的强度不大,伐除的是受害木、劣势木、密度过大处的林木,林分的优势得到基本保存,抚育造成的郁闭度降低和间伐周围的树势较弱,会在经过下一年度的生长季节后得到恢复和提高。同时,通过抚育,树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复层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7-8]。
3.3 生态保护效益
通过对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不仅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功能强大的生态屏障,也为净化水源做出了重要贡献[9-10]。
4 参考文献
[1] 韩久同.万佛山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0(9):10-12.
[2] 韩久同.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及环境保护效应研究[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南宁:[出版者不详],2009
[3] 韩久同.集约经营人工林的环境保护效应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5):71-75.
[4] 洪年.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90,192.
[5] 赵守国.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7(3):43-44.
[6] 李智勇.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技管理,1999(4):55.
[7] 孟庆繁.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1998(2):34-37.
[8] 王先礼,张志强.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14-23.
[9] 方升佐,徐锡增.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的现状和前景[J].世界林业研究,1999(3):12-15.
[10] 李忠魁.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J].世界林业研究,20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