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真正提高中学生的听力水平,首要工作就是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与听力技术的改革。中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一些障碍,教师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听力教学方案,那么这也就是最佳听力教学方案了。
关键词:传统教育 新课改 听力能力
提高 听力技术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英语学科教材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经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根据我在本年度初做的一次听力测试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近45%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就是听力理解,36%的学生感到每次考试之后最没有把握的部分就是听力。
现在的中学生所面临的听力有两种:第一,单项选择题,对于这一类题大多数学生还能勉强应付,包括某种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第二,主观情境填词题,也就是出现在考试二卷的听力。而这种题包括平日成绩不错的学生都不能圆满地完成。我们现阶段的学生所存在的症结就是不能把英语学科作为语言来学习。这就是传统教育在我们英语改革初期仍然存在的“后遗症”。
二、现象分析
通过几年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因素可归纳为:畏难心理、母语的负迁移和听力技巧的缺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处于焦虑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获取信息的失败。所以我们的学生就失败在了最初的畏惧与焦虑的心理状态上了。
长期的语言环境对我们的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了,那么让他们接受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受到已有知识的负迁移。学生在听力技巧方面是比较薄弱的,那么在大批量的听力信息短时间内同时涌入大脑的时候,他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三、听力理解的训练原则
很多学生认为听力训练贵在以量取胜,事实上每天花很多时间盲目地去听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有策略地去听,也就是“四有原则”。
所谓的“有目的”就是针对具体的题型来练习。我们平常的英语考试和中考的听力题型是固定的。把听力教学融入常规教学中去,比如阅读课就可以设计学生比较容易失分的主观情景听力题型训练。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专项练习,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掌握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技巧及方法。
“有计划”和“有目的”是相互联系的。有计划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周期”,每个题型的训练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分别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占据什么地位,在每种课型中占据多长时间,都作出具体的部署设置。而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听力水平进行侧重练习,总之,听力应该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有力“基石”,而不是“绊脚石”。
“有选择”即不要什么都听。不同阶段为学生选择不同的习题,更有拔高题留给大多数学生,使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已有的能力。平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听英文流行歌曲,或看美剧当做休闲,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感。
“有策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我们要教会学生会泛听和精听的结合。在听力考试的时候会需要选择不同的听的方式。例如,对于选择所听信息的那种题型,我们会需要根据句义区分同音词或者读音相近的词。
以上就是我要阐述的“四有”。那么接下来,我想谈谈教师在听力训练中应该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的几点问题。
四、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一)突破“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是听力训练障碍之首,英语学习者要下决心攻破它。首先,教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其次,鼓励学生在课上课下多说,多用英语交流,多听英语广播或者美剧来纠正自己的英语错误读音,培养英语语感。
另外,教授学生英语的一些发音技巧,如“不完全爆破、一群、连读、引得同化与弱化,句子的重音与语调”。突破英语语音知识观的方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记忆,并跟随教师或者标准英语母语录音进行纠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
(二)突破“语义”障碍
语义是指在倾听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根据所占有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以及母语语言知识,充分利用想象,推测、预测、记忆、总和、归纳分析及概括能力,积极思维,进而理解通篇语言内在含义的过程。英语与我们所教的中国学生所掌握的母语——汉语不管是在文化背景,还是在语言环境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悟义能力,使之在听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达到好的听的效果。
(三)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加深理解能力
首先,语言知识的传授中对听力影响较大的就是音标教学,从七年级开始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音标的认读训练,继而是音标的拼读,再有就是单词读音中的重音语音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每一个单词的读音不如教会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培养学生课下预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鼓励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对这些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只有突破文化悟力障礙,才能加深所听内容的理解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知,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传统教育 新课改 听力能力
提高 听力技术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英语学科教材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经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根据我在本年度初做的一次听力测试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近45%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就是听力理解,36%的学生感到每次考试之后最没有把握的部分就是听力。
现在的中学生所面临的听力有两种:第一,单项选择题,对于这一类题大多数学生还能勉强应付,包括某种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第二,主观情境填词题,也就是出现在考试二卷的听力。而这种题包括平日成绩不错的学生都不能圆满地完成。我们现阶段的学生所存在的症结就是不能把英语学科作为语言来学习。这就是传统教育在我们英语改革初期仍然存在的“后遗症”。
二、现象分析
通过几年的教学观察,我认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因素可归纳为:畏难心理、母语的负迁移和听力技巧的缺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处于焦虑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获取信息的失败。所以我们的学生就失败在了最初的畏惧与焦虑的心理状态上了。
长期的语言环境对我们的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了,那么让他们接受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受到已有知识的负迁移。学生在听力技巧方面是比较薄弱的,那么在大批量的听力信息短时间内同时涌入大脑的时候,他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三、听力理解的训练原则
很多学生认为听力训练贵在以量取胜,事实上每天花很多时间盲目地去听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有策略地去听,也就是“四有原则”。
所谓的“有目的”就是针对具体的题型来练习。我们平常的英语考试和中考的听力题型是固定的。把听力教学融入常规教学中去,比如阅读课就可以设计学生比较容易失分的主观情景听力题型训练。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专项练习,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掌握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技巧及方法。
“有计划”和“有目的”是相互联系的。有计划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周期”,每个题型的训练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分别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占据什么地位,在每种课型中占据多长时间,都作出具体的部署设置。而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听力水平进行侧重练习,总之,听力应该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有力“基石”,而不是“绊脚石”。
“有选择”即不要什么都听。不同阶段为学生选择不同的习题,更有拔高题留给大多数学生,使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已有的能力。平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听英文流行歌曲,或看美剧当做休闲,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感。
“有策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我们要教会学生会泛听和精听的结合。在听力考试的时候会需要选择不同的听的方式。例如,对于选择所听信息的那种题型,我们会需要根据句义区分同音词或者读音相近的词。
以上就是我要阐述的“四有”。那么接下来,我想谈谈教师在听力训练中应该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的几点问题。
四、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一)突破“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是听力训练障碍之首,英语学习者要下决心攻破它。首先,教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其次,鼓励学生在课上课下多说,多用英语交流,多听英语广播或者美剧来纠正自己的英语错误读音,培养英语语感。
另外,教授学生英语的一些发音技巧,如“不完全爆破、一群、连读、引得同化与弱化,句子的重音与语调”。突破英语语音知识观的方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记忆,并跟随教师或者标准英语母语录音进行纠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
(二)突破“语义”障碍
语义是指在倾听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根据所占有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以及母语语言知识,充分利用想象,推测、预测、记忆、总和、归纳分析及概括能力,积极思维,进而理解通篇语言内在含义的过程。英语与我们所教的中国学生所掌握的母语——汉语不管是在文化背景,还是在语言环境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悟义能力,使之在听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达到好的听的效果。
(三)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加深理解能力
首先,语言知识的传授中对听力影响较大的就是音标教学,从七年级开始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音标的认读训练,继而是音标的拼读,再有就是单词读音中的重音语音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每一个单词的读音不如教会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培养学生课下预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鼓励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对这些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只有突破文化悟力障礙,才能加深所听内容的理解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知,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