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已届二十年。谈话与当前中国改革,二者不仅在时代背景上有些契合,而且在改革精神上前后相承:南方谈话的改革精神为中国当下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源泉,当前中国改革的深入和攻坚又是躬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实践场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顷刻瓦解,纷纷换旗改制。无情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的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的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该怎么办?正是在这种严峻时刻,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拨正船头,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驶向正确的航向。
五条思想精髓
第一,对生产力认识的飞跃。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关于生产力问题,小平同志在这里强调两个发展:一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讲发展生产力,还要讲解放生产力;二是过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现在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和“谁改变……谁就会被打倒”的严重警告,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对“姓资”还是“姓社”判断标准的提出。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使人们从“姓资”和“姓社”的争论中解放出来,可以心无旁骛地放手大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
第四,对“计划”和“市场”功能的厘清。小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长期以来,人们深陷“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认识误区。这段话的思想解放作用,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感受到头上的紧箍咒被去掉了一样的轻松。
第五,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强调。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完整的政策链条。只重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工具理性,而忘记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性,是对“先富政策”的误读或扭曲。
五个现实针对性
首先,“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创新。这是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与此相关的思想还有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教导,“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定了目标。
其次,“要坚持两手抓”的辩证法。“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两手抓”的工作方法后来扩展到经济与教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两手抓”,最后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稳定的三者统一,同样是现在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强调。小平同志说:“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段话不仅是针对当时情况而言的,而且是要管一百年、不可动摇的基本路线。
第四,对接班人的忧虑。小平不无忧虑地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选人、用人是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组织保障。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他坚定不移地说:“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这一概念的启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六个方法论价值
当下中国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平南方谈话不仅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财富,而且对于解决当前中国改革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作用。这种启示既是上述所讲到的绝对思想价值,又是指对促进当下中国改革的重要方法论价值。这些方法论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者的话当作万应不变的万能药方,到处生搬硬套,这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学习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大不尊重。真正尊重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它们运用到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之中,在活学活用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从某个既定时代的绝对标准到任何时代的相对标准,这个判断标准最终转变为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历史对现实的重要启示。
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这条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不仅管过去,而且管现在,重要的是,还要管将来,千秋万代不变。
第四,不搞争论、大胆改革的实践驱动。这是小平同志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进改革的宝贵经验。有些问题意见不统一不要紧,不要争论,先干起来再说,最后让实践说话。这一宝贵经验同样适用于当前的某些争论。
第五,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的领导方式。在讲到领导方式时,小平同志强调“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这与“不搞争论,大胆改革”的实践先行是一脉相承的,同样适用于当下领导作风的转变。
第六,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执政路线。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涉及到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这个问题当前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它不仅关系分配的公平正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深化改革的持续动力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顷刻瓦解,纷纷换旗改制。无情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的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的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该怎么办?正是在这种严峻时刻,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拨正船头,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驶向正确的航向。
五条思想精髓
第一,对生产力认识的飞跃。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关于生产力问题,小平同志在这里强调两个发展:一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讲发展生产力,还要讲解放生产力;二是过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现在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和“谁改变……谁就会被打倒”的严重警告,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对“姓资”还是“姓社”判断标准的提出。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使人们从“姓资”和“姓社”的争论中解放出来,可以心无旁骛地放手大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
第四,对“计划”和“市场”功能的厘清。小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长期以来,人们深陷“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认识误区。这段话的思想解放作用,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感受到头上的紧箍咒被去掉了一样的轻松。
第五,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强调。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完整的政策链条。只重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工具理性,而忘记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性,是对“先富政策”的误读或扭曲。
五个现实针对性
首先,“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创新。这是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与此相关的思想还有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教导,“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定了目标。
其次,“要坚持两手抓”的辩证法。“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两手抓”的工作方法后来扩展到经济与教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两手抓”,最后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稳定的三者统一,同样是现在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强调。小平同志说:“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段话不仅是针对当时情况而言的,而且是要管一百年、不可动摇的基本路线。
第四,对接班人的忧虑。小平不无忧虑地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选人、用人是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组织保障。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他坚定不移地说:“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这一概念的启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六个方法论价值
当下中国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平南方谈话不仅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财富,而且对于解决当前中国改革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作用。这种启示既是上述所讲到的绝对思想价值,又是指对促进当下中国改革的重要方法论价值。这些方法论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者的话当作万应不变的万能药方,到处生搬硬套,这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学习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大不尊重。真正尊重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它们运用到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之中,在活学活用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从某个既定时代的绝对标准到任何时代的相对标准,这个判断标准最终转变为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历史对现实的重要启示。
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这条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不仅管过去,而且管现在,重要的是,还要管将来,千秋万代不变。
第四,不搞争论、大胆改革的实践驱动。这是小平同志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进改革的宝贵经验。有些问题意见不统一不要紧,不要争论,先干起来再说,最后让实践说话。这一宝贵经验同样适用于当前的某些争论。
第五,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的领导方式。在讲到领导方式时,小平同志强调“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这与“不搞争论,大胆改革”的实践先行是一脉相承的,同样适用于当下领导作风的转变。
第六,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执政路线。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涉及到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这个问题当前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它不仅关系分配的公平正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深化改革的持续动力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