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的核心,对班级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心理尊重、情感沟通、组织构建和活动推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心理尊重
班集体建设的第一步工作是摸清班情,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心理上的尊重是必要的前提。这种心理上的尊重在以下几种情形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班集体刚组建时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站到了同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即使是再差的学生,也都希望在开学伊始给新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虽然老师在接班前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他们面前要做到守口如瓶,这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班主任开学时第一次面对全班学生发表讲话就要告诉学生:你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在老师心目中都一样,老师希望看到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班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第二,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关爱。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测定使人坚强、成熟,也能使人一蹶不振。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尽量安慰、开导、鼓励,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尽量体察他们的感受,想想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这样,往往能使挫折产生正面作用。
二、情感沟通
沟通的渠道在哪里?那就是从“独自”走向“对话”。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在班级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一个人做的“独白”式教育的场景随处可见(如声嘶力竭、痛心疾首或苦口婆心等)。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里不会有触动,更不要说产生共鸣了,收效甚微,更严重的甚至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舍弃“师道尊严”的思想,把自己当作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和决策班集体管理中出现的大事小情、好事坏事;和学生谈心,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情感,那么付出的汗水换回的将是欣喜和感动。
三、组织构建
实行“班级人人岗位责任制”,推动全员管理。操作程序为:第一步,学生讨论,列出班级中所需设立的各个岗位及所需要的人数,尽量把岗位细化,争取“人人有事管”。第二步,问卷调查,学生在班级中最想做的工作。考虑到有些岗位可能会出现重复,所以下面还要填上“次选的工作”。第三步,以自愿为前提,进行岗位的落实分配,个别有问题的岗位通过谈话进行协调。第四步,在每一个岗位全部落实后,按照所归属的部门召开部门会议,推选负责人,最后竞选班长。第五步,推出“班级岗位责任制”结构表,并要求每个部门写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重点,落实具体责任。因为自己所管理的岗位多是自己愿意做的工作,所以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体现了每一个“生命体”的力量,实现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小干部们不仅管得很到位,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增加了自律意识,大大提高了自觉性。“生命体”的碰撞和互动使整个班集体充满了活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生命场”。
四、活动推进
活动是创建班集体最基本的操作手段,也是让班集体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手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干”是活动选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替学生做太多的事会使他们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没有这些机会,学生强烈的个体生命欲就没有了展现的时空。让学生自己选活动主题、自己组织设计、自己选人排练主持,不求活动精美绝伦,不求过程尽善尽美,只要学生在活动中有一点快乐和所得,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一个都不能少”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前提,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也充当合适的活动角色,无疑对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提高大有帮助。班主任只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细心观察,总会有不少意外的发现——很多学生的特长都通过活动得到了表现和展示,许多学生的能力都通过活动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同时,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最后,要有对活动的总结、评价和反思,并和活动之前的目标计划进行对照,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养成和实现,致力于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致力于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利用“班集体”的特殊作用来传递社会价值、指导生活目标、教导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
一、心理尊重
班集体建设的第一步工作是摸清班情,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心理上的尊重是必要的前提。这种心理上的尊重在以下几种情形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班集体刚组建时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站到了同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即使是再差的学生,也都希望在开学伊始给新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虽然老师在接班前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他们面前要做到守口如瓶,这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班主任开学时第一次面对全班学生发表讲话就要告诉学生:你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在老师心目中都一样,老师希望看到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班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第二,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关爱。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测定使人坚强、成熟,也能使人一蹶不振。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尽量安慰、开导、鼓励,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尽量体察他们的感受,想想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这样,往往能使挫折产生正面作用。
二、情感沟通
沟通的渠道在哪里?那就是从“独自”走向“对话”。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在班级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一个人做的“独白”式教育的场景随处可见(如声嘶力竭、痛心疾首或苦口婆心等)。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里不会有触动,更不要说产生共鸣了,收效甚微,更严重的甚至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舍弃“师道尊严”的思想,把自己当作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和决策班集体管理中出现的大事小情、好事坏事;和学生谈心,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情感,那么付出的汗水换回的将是欣喜和感动。
三、组织构建
实行“班级人人岗位责任制”,推动全员管理。操作程序为:第一步,学生讨论,列出班级中所需设立的各个岗位及所需要的人数,尽量把岗位细化,争取“人人有事管”。第二步,问卷调查,学生在班级中最想做的工作。考虑到有些岗位可能会出现重复,所以下面还要填上“次选的工作”。第三步,以自愿为前提,进行岗位的落实分配,个别有问题的岗位通过谈话进行协调。第四步,在每一个岗位全部落实后,按照所归属的部门召开部门会议,推选负责人,最后竞选班长。第五步,推出“班级岗位责任制”结构表,并要求每个部门写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重点,落实具体责任。因为自己所管理的岗位多是自己愿意做的工作,所以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体现了每一个“生命体”的力量,实现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小干部们不仅管得很到位,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增加了自律意识,大大提高了自觉性。“生命体”的碰撞和互动使整个班集体充满了活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生命场”。
四、活动推进
活动是创建班集体最基本的操作手段,也是让班集体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手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干”是活动选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替学生做太多的事会使他们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没有这些机会,学生强烈的个体生命欲就没有了展现的时空。让学生自己选活动主题、自己组织设计、自己选人排练主持,不求活动精美绝伦,不求过程尽善尽美,只要学生在活动中有一点快乐和所得,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一个都不能少”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前提,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同时也充当合适的活动角色,无疑对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提高大有帮助。班主任只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细心观察,总会有不少意外的发现——很多学生的特长都通过活动得到了表现和展示,许多学生的能力都通过活动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同时,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最后,要有对活动的总结、评价和反思,并和活动之前的目标计划进行对照,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养成和实现,致力于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致力于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利用“班集体”的特殊作用来传递社会价值、指导生活目标、教导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