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必要条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然而“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给高校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梳理“00后”大学生特点,分析“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探索“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00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00后”这群“千禧宝宝”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给予高校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一、“00后”大学生特点
(一)知识涉猎范围更广,自主学习能力更强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的丰富与多元,带来了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繁荣。“00后”大学生一代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接触校园内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外,在课外或多或少也参加各类培训班,假期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参加社会实践或游玩。再加上当今社会网络信息量的铺天盖地,“00后”这些“数媒土著”们的知识涉猎范围更广,眼界更开阔。在更平等、开放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环境影响下,“00后”们能够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识。
(二)个体价值追求更明确,自我表现欲望更强烈
在物质充足的成长环境下,“00后”们更注重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个体价值的追求,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不随波逐流,不盲目崇洋媚外,更喜欢用自我价值去衡量事物,更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个性成为这一代眼中最潮最酷的代名词。这种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也让“00”后们表现出更加自信、不惧竞争,展现自我的乐观状态。例如,在中央电视台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中,“00后”清华学霸陈鲲羽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自信的个人展现,稳定的心理素质夺得冠军。
(三)抗压受挫能力较差,责任担当意识薄弱
“00后”们接受着鼓励式教育,过分保护溺爱,享受着良好的生活,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抗压受挫能力较差。一旦自我价值受到挑战或遭遇失败,情绪极有可能偏离控制。在责任担当方面,“00后”认为集体是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存在,并没有意识到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义务。换个角度考虑,“00后”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喜欢和感兴趣的程度,并没有意识到文化自信的真正涵义,也没有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一代肩负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的重要责任。这对于高校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挑战,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二、“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进行调研,2018年10月向上海市4所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431份,回收有效的调查问卷431份,有效问卷中“00后”大学生所答问卷有202份,占所有有效问卷的46.9%,其余问卷均由“90后”大学生所答。依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0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面较广,但精通程度不够
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理解程度,“00后”大学生选择在各方面均有了解的占比19%,而“90”后只有百分之14%,可见由于知识范围涉猎更广,“00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理解程度更高,普遍清楚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超过75%的學生表示接触过书法绘画、剪纸陶艺、民族乐器等领域。但选择精通某些方面的学生仅占6%,超七成大学生选择略有涉及。可见,“00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一般,虽然涉及面广,但深度不够,这给予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巨大的发挥空间。
(二)“0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认同
对于西方节日怎么过的问题中,数据显示从“90后”到“00后”逢节必过的人数在减少,选择不过的学生中“00后”占比37%,“90后”占比31%,“00后”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节日更加关注。在选择读古文还是外文读物的问题中,
“00后”大学生群体中有64%选择读古文读物,“90后”大学生群体中有55%选择读古文读物。这与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比较,当时只有43%的大学生选择读古文读物。可见,在近些年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宣传与教育是有成效的,也看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的良好前景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建造的重要性。
(三)“0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浓厚、学习愿望更强烈
对于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此类节目中,“00后”选择喜欢的占70%,“90后”占52%,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没有接触过的学生中,“00后”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学习愿望更强烈。在是否参与保护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的调查中,表示十分愿意参加的学生中“00后”占比过半,可见与“90后”相比,他们更积极参与实践,为保护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付诸行动。“00后”普遍认为,目前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自信教育存在形式单一,概念化的局面,这给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出了可改进的方向。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探索
(一)从课程本身入手,改革课程模式
大学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公选必修课、选修课等组成,这些都是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但目前大学仅局限于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导致辐射范围
小;选修课程也多采用传授的单一模式,导致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浅薄,文化自信形成困难。结合“00后”更爱展现自我的特征,课程模式可以做如下改革:第一,专业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例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瑰宝的模仿和借鉴,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文创作品的设计与比赛等;第二,公选必修课如大学语文摒弃传统讲授的方式,借鉴《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节目的模式,大学体育增加太极拳、五禽戏、剑舞等优秀传统运动的开发与教学,鼓励学生更多身体力行,感受内涵;第三,选修课程精准切入点,开设有关于传统礼仪、古代建筑欣赏、茶文化等体验式课程,帮助“00后”大学生建立起优秀传统荣文化自信的自豪感和深刻的知识结构。 (二)从学生兴趣点入手,丰富校园活动
“00后”更倾向于从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目前校园活动除了要继续开展依托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社会实践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践行,通过“挑战杯”“创青春”等比赛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等线下模式之外,还要牢牢守住网络这个重要途径,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宣传工作。例如通过新媒体中“00后”更易接受的话语体系介绍中国节日的由来与意义,通过学生喜爱的“王者荣耀”等娱乐游戏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故事、精神的探讨。线上线下丰富的校园活动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活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各高校特色的文化环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工作中。
(三)从更大的格局入手,建立家校联合的教育体系
在“00后”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极大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把握。可见,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可以改变目前单一化的校园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的家校联合的教育体系,提升文化自信。例如,通过敬老孝亲活动的开展,体会孝礼、谦逊的必要性;通过家风家训的学习,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感受到由小家延伸到大国的自信感,建立对我国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播者与文化价值输出者的责任。本人所在单位曾笔者在今年学院迎新活动中尝试让家长为孩子亲笔写一封家书的环节,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一致肯定与支持,可见建立家校联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可能性与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杨嘉悦,彭维新.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8(3):172-173.
[2]陈昊宇,吕鑫,王晓美,刘洁,刘卓然.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以传统节日为考察中心[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98-99.
[3]张颖.天津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培养路径——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的调研[J].文教资料,2017(31):76-77.
[4]秦泽南,尚志会,许鹤.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26-29.
[5]衣玉梅.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59-60.
[6]程雪.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知音励志,2017(12):109-110.
[7]薛凯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8]刘林涛,杨柳春.论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2):90-91 118.
[9]路璐.新形势下对“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的再思考[N].山西经济日报,2018-10-30(007).
[10]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作者简介:
郑文静,上海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00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00后”这群“千禧宝宝”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给予高校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一、“00后”大学生特点
(一)知识涉猎范围更广,自主学习能力更强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的丰富与多元,带来了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繁荣。“00后”大学生一代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接触校园内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外,在课外或多或少也参加各类培训班,假期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参加社会实践或游玩。再加上当今社会网络信息量的铺天盖地,“00后”这些“数媒土著”们的知识涉猎范围更广,眼界更开阔。在更平等、开放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环境影响下,“00后”们能够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识。
(二)个体价值追求更明确,自我表现欲望更强烈
在物质充足的成长环境下,“00后”们更注重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个体价值的追求,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不随波逐流,不盲目崇洋媚外,更喜欢用自我价值去衡量事物,更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个性成为这一代眼中最潮最酷的代名词。这种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也让“00”后们表现出更加自信、不惧竞争,展现自我的乐观状态。例如,在中央电视台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中,“00后”清华学霸陈鲲羽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自信的个人展现,稳定的心理素质夺得冠军。
(三)抗压受挫能力较差,责任担当意识薄弱
“00后”们接受着鼓励式教育,过分保护溺爱,享受着良好的生活,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抗压受挫能力较差。一旦自我价值受到挑战或遭遇失败,情绪极有可能偏离控制。在责任担当方面,“00后”认为集体是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存在,并没有意识到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义务。换个角度考虑,“00后”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喜欢和感兴趣的程度,并没有意识到文化自信的真正涵义,也没有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一代肩负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的重要责任。这对于高校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挑战,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二、“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进行调研,2018年10月向上海市4所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431份,回收有效的调查问卷431份,有效问卷中“00后”大学生所答问卷有202份,占所有有效问卷的46.9%,其余问卷均由“90后”大学生所答。依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0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面较广,但精通程度不够
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理解程度,“00后”大学生选择在各方面均有了解的占比19%,而“90”后只有百分之14%,可见由于知识范围涉猎更广,“00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理解程度更高,普遍清楚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超过75%的學生表示接触过书法绘画、剪纸陶艺、民族乐器等领域。但选择精通某些方面的学生仅占6%,超七成大学生选择略有涉及。可见,“00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一般,虽然涉及面广,但深度不够,这给予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巨大的发挥空间。
(二)“0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认同
对于西方节日怎么过的问题中,数据显示从“90后”到“00后”逢节必过的人数在减少,选择不过的学生中“00后”占比37%,“90后”占比31%,“00后”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节日更加关注。在选择读古文还是外文读物的问题中,
“00后”大学生群体中有64%选择读古文读物,“90后”大学生群体中有55%选择读古文读物。这与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比较,当时只有43%的大学生选择读古文读物。可见,在近些年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宣传与教育是有成效的,也看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的良好前景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建造的重要性。
(三)“0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浓厚、学习愿望更强烈
对于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此类节目中,“00后”选择喜欢的占70%,“90后”占52%,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没有接触过的学生中,“00后”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学习愿望更强烈。在是否参与保护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的调查中,表示十分愿意参加的学生中“00后”占比过半,可见与“90后”相比,他们更积极参与实践,为保护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付诸行动。“00后”普遍认为,目前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自信教育存在形式单一,概念化的局面,这给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出了可改进的方向。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0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探索
(一)从课程本身入手,改革课程模式
大学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公选必修课、选修课等组成,这些都是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但目前大学仅局限于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导致辐射范围
小;选修课程也多采用传授的单一模式,导致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浅薄,文化自信形成困难。结合“00后”更爱展现自我的特征,课程模式可以做如下改革:第一,专业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例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瑰宝的模仿和借鉴,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文创作品的设计与比赛等;第二,公选必修课如大学语文摒弃传统讲授的方式,借鉴《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节目的模式,大学体育增加太极拳、五禽戏、剑舞等优秀传统运动的开发与教学,鼓励学生更多身体力行,感受内涵;第三,选修课程精准切入点,开设有关于传统礼仪、古代建筑欣赏、茶文化等体验式课程,帮助“00后”大学生建立起优秀传统荣文化自信的自豪感和深刻的知识结构。 (二)从学生兴趣点入手,丰富校园活动
“00后”更倾向于从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目前校园活动除了要继续开展依托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社会实践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践行,通过“挑战杯”“创青春”等比赛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等线下模式之外,还要牢牢守住网络这个重要途径,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宣传工作。例如通过新媒体中“00后”更易接受的话语体系介绍中国节日的由来与意义,通过学生喜爱的“王者荣耀”等娱乐游戏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故事、精神的探讨。线上线下丰富的校园活动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活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各高校特色的文化环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工作中。
(三)从更大的格局入手,建立家校联合的教育体系
在“00后”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极大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把握。可见,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可以改变目前单一化的校园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的家校联合的教育体系,提升文化自信。例如,通过敬老孝亲活动的开展,体会孝礼、谦逊的必要性;通过家风家训的学习,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感受到由小家延伸到大国的自信感,建立对我国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播者与文化价值输出者的责任。本人所在单位曾笔者在今年学院迎新活动中尝试让家长为孩子亲笔写一封家书的环节,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一致肯定与支持,可见建立家校联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可能性与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杨嘉悦,彭维新.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8(3):172-173.
[2]陈昊宇,吕鑫,王晓美,刘洁,刘卓然.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以传统节日为考察中心[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98-99.
[3]张颖.天津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培养路径——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的调研[J].文教资料,2017(31):76-77.
[4]秦泽南,尚志会,许鹤.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26-29.
[5]衣玉梅.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59-60.
[6]程雪.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知音励志,2017(12):109-110.
[7]薛凯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8]刘林涛,杨柳春.论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2):90-91 118.
[9]路璐.新形势下对“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的再思考[N].山西经济日报,2018-10-30(007).
[10]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作者简介:
郑文静,上海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