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指导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就必须首先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动中求静,静中想动,动静整合,图物浑然一体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源泉。
  关键词:找准角度;距离;掌握方法;规律;实施双向转变
  国标本小学数学中“观察物体”的教学是课改后新增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在三年级这一学段,重点安排的是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并能辨认和画出三个等大的正方体组合图形的三面视图;认识实物和视图的关系,使学生达到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调整观察者与物体的相对位置及观察方位,让学生充分感知对同一物体观察的不同画面。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同一书柜不仅是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书柜部位不同,即使观察的方位相同,由于高度不同,距离的远近不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书柜时,先让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并交流所观察的情况。再让学生站到凳子上观察。再次交流这时你观察的书柜的部位与刚才相同吗?看到的面的个数与刚才一样多吗?什么时候观察的书柜的面多些?再围着书柜转一圈,在书柜的四个角、四个面都停一停,留一下神,看到书柜的哪些面。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书柜的不同部位。最后让学生依次走到最接近书柜的地方,问这时你看到了书柜的几个面?观察完毕,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这样的结论:站在一定的高度斜对书柜看,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当眼睛很靠书柜时,一个面都不能完整地看到。
  接下来让学生用一个小正方体观察。可以通过调整正方体与眼睛的距离、角度,相对高度。再次体验,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还可以通过转动正方体反复琢磨感知。随便怎样看,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它不像书柜分前后正反,哪个面正对我们就称它为正面。确定了正面后,两边的面统称为侧面,朝上的面自然称上面。当正方体很小时,靠近正方体从上面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四个面,一般情况下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二、把握好双向转变的落实。
  双向转变首先要做到仿照立体图摆出相应的实物图形,再由实物图形观察到平面视图,进而达到抛开实物看立体图形就能想象出它的三面视图。实现双向转变,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为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让学生观察单独一个正方体的各个面时,先通过转动正方体,让它的每个面对准学生,这样不难得出,它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把这个正方体放在桌面上,固定不动,对照书上的立体图当观察到它的两个或三个面时,图和实物的效果一样吗?由于正投影与斜投影的不同,这时正对我们的还是保持标准的正方形,而斜对的面相邻两边的夹角感觉上不再是直角了,边的长短看上去也好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在正方体的左前方或右前方拍摄正方体的立体图,保持正方形的面是正面,而侧面和上面都变成了平形四边形,说明立体图中,朝上的那个平形四边形和侧面的平形四边形实质上就是正方形拍摄后的变形。我们要展示它的上面视图和侧面视图时,指的是正对上面,侧面时的平面图,所以又恢复了它的原形正方形。这是实现双向转变的关键所在。积累了这样的经验后,学生就能做到图物浑然一体,看到立体图就像看到了实物图,画平面视图就有了基础。
  学生在画平面视图时,起初可以提供基本图形让学生判断、选择。三个正方体的正对组合共11种,它们的三面视图无非是一种正方形,四种长方形和四种多边形里的一种。
  看立体图形摆实物图形,一般学生并不困难,实物图摆正确了,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很重要。
  三、教给学生观察物体平面视图的方法。
  三年级这一学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平面视图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平面视图,是识图、作图的初级阶段。它只要求学生掌握等大的正方体组合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的三面视图。直接观察实物,画图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把握准观察的角度和距离。
  要想得几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的某一面上的平面视图的图是什么样子的,必须按要求,调整好视角,两眼正对,距离适当。,当只看到“一个”方向上的面时,这时你所看到的面就是物体这一面上的平面视图。也就是说,要得到物体的正面视图,要面对物体两眼正对正面,当视线调整只看到一个正面,看不到其它面时,看到的图形就是正面视图;同样站在正面正对着从上面向下看去,把视线调整到只看到上面这个面时,看到的图形就是上面视图;正对侧面,当视线只能投射到一个侧面时,得到的就是侧面视图。
  四、抓基本点,找联系点,把握规律,促成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要想能对多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三面视图有正确的认识,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是关键性的桥梁。而要掌握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的视图,必须牢固掌握两个正方体组合的视图规律。首先要弄清两个正方体正对组合,虽然只有一种,但摆放角度在三维空间却有三种:左右横着、上下竖着、前后对着。这三种摆法的三面视图,是组合图形基础中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来观察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就有了奠基石。要求学生做到的就是怎样把两两组合再组合。把两种组合叠加起来,就是三个正方体的组合。
  如:
  是两个正方体左右横着与两个正方体前后对着的组合的组合。它的三面视图中,正面视图与两个正方体横着的相同,侧面视图与前后摆放的两个正方体相同,只有上面视图是三个正方形的组合的多边形。再如
  是两个正方体上下竖着与两个正方体左右横着的两两组合。它的上面视图与左右横着的相同,侧面视图与两个竖着的相同,只有正面视图可以看到是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多边形。
  在看三个正方体组合平面视图时,要求学生能准确判断两两对齐的组合形式。是左对齐与下对齐的组合 , 还是左对齐与上对齐的组合 ,是右对齐与下对齐的组合 ,还是右对齐与上对齐的组合 , 这样才能准确画出平面视图。关键问题就是要学生把两种组合综合起
  来看,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在原先的基础上得到了延伸。
  观察三个正方体的组合视图,还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视图规律。在教学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视图时,必须人人都有学具,通过自己实际操作体会视图规律,教师在学生实际操作时作必要的引导,先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把正方体摆好,在找准观察点之后,眼睛与所摆物体保持相对稳定。观察正面时,让其中的两个正方体 固定不动,选择第三个在同一水平线上前后移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在什么情况下正面视图发生变化,什么情况下正面视图不变。找出视图的变化规律。用同样的方法找出侧面视图和上面视图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正方体的前后移动不影响正面视图,左右移动不影响侧面视图,上下移动不影响上面视图的规律。
  让学生在动中求静,感受魔术般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影响正面视图是正方体的左右和上下摆放的相对位置,与前后位置及远近都无关;影响上面视图的是正方体的左右和前后摆放的相对位置,与高低无关;影响侧面视图的是与站在正面的正方体的上下高低和前后远近的相对位置有关,与站在正面的左右无关。也就是说无论站在哪一面观察组合图形时,对准观察点沿着视线作前后运动都不会改变视图的样子,也说明了对准视线在原来正方体的前后加正方体不会改变视图的样子。学生在画正面、上面、侧面视图时,就能通过想象,把不在同一平面内但却在同一方向上的面构成整体视图。如:右边视图就是把右边正方体上的正方形上移后与左边正方体的上面正方形整合的
  长方形。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自
  主探索的浓厚兴趣。学生有了这样的三个正
  方体的组合图形的基础,再去观察四个、五
  个正方体乃至更多的正方体的组合图形,就
  学会了思维方式。
  收稿日期:2012—06—21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低段——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阶段;中段——培养习惯,尝试实践阶段;高段——培养能力,巩固提高阶段。当然字词句的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可偏废,应把作文教学同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去理解掌握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分析研究;培养能力  下面就从作文教学的三个阶段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期刊
摘要: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作文从1999年进入中考考坛,每年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它一方面适应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的要求,不得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另一方面顺应了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话题作文写作范围的宽泛性和文体的自由性使考生可在很宽阔的范围内去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并可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行文,使考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才由学母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最后终于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也正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郑板桥无竹不入居之说。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兴趣 ;潜能 ;幼儿  据心理学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致相等。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前苏联学者伊凡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体验性教学方式,犹如一颗催化剂为我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历练、探究中巧妙地把握了文体,领悟了其内涵。  一、在表演中体验  将一些深奥的道理解析得浅俗,便于学生领悟。于永正老师
期刊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凸显,它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还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 实验 是它的基础,但有些物理实验 过程可见度小,作用时间短,而且描述的是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果仅凭演示实验,一次演示下来,学生不一定能很好的理解,多次
期刊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原课程“品德”与“社会”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当我们在学习辨别方向的一节课时,学生们都能脱口说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方面的知识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上过了,全部的孩子就掌握了。我很轻
期刊
摘要:幼儿文学对于幼儿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智力的开发与启迪,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常常是代代相传。如我国传统儿歌《排排队吃果果》,童话故事《狼外婆》、《拔萝卜》等,其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同时它们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启迪幼儿的早期智力,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作风,同时它们对幼儿的想像力有了拓展的空间,等等,可以说集百利于一身。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从它的价值,组成,和功能
期刊
《学会生存》一书作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学习也是如此,课前预习是常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新课的补充和延伸。  * 预习的目的  教师:预习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  1.通过预习,可以让孩子自主的学习,达到课堂的高效。  2.预习使学生更加自信,因为每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实现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发和建设学校课程,已成为新事物在各校展开。我们学校作为省级示范校,在实施学校课程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施学校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课程的实施,张扬了学生个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个性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在学校课程开发环境下,学生可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责任感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重要的个人素质,中职生由于年龄小,教育不到位,在企业缺少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淡薄。所以,在校德育教育中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责任意识;团队荣誉  实习前,系部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对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工资待遇、住宿条件、实习要求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掌握第一手资料。刚开始学生对实习充满兴趣和向往,但一段时间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