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综合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时应以患儿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病史等为依据进行诊断,确诊后应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方法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648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99-01
  我院为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对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37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为2天,最长为11天,平均4.8天;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惊厥、发热、呕吐等症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组92例患儿均行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确诊后患者均行维持电解质平衡、镇静、吸氧、止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400mg/kg/d,以一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干扰素治疗,5-10万U/kg/d,以一周为一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3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高热、惊厥、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高热、惊厥、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高热、惊厥、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颅内急性炎疾病,该病的诱因主要为各种病原体,其中较常见的为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黏液病毒等,其中肠道病毒感染占据了全部致病病毒的80%左右。该病患者多为婴幼儿,患者多伴有惊厥、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运动及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严重威胁着患儿的身体健康[2]。因此,及时给予患儿行之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上尚未明确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临床上通常将对症治疗作为该病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婴幼儿的大脑正处于迅速生长及发育时期,因而必须要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及治疗,以防止对患儿的大脑造成损害,避免严重后遗症发生。
  本次研究中对选取的9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均行营养脑神经、镇静、维持电解质平衡、抗病毒、降颅压、止惊、吸氧等综合性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治疗,且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主要是由于干扰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无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导致细胞内产生出抗病毒蛋白,从而对病毒的复制现象进行抑制;同时干扰素还可有效的增强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力,因而可有效的增强免疫调节能力。但笔者认为在给予小儿病毒脑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时应在明确病毒种类后选择最佳抗病毒药物治疗,从而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丙种球蛋白则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免疫制剂,其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机体的抗体水平,且有助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修复及提高,可有效的与病毒进行抵抗,且可有效的对病毒的复制、生长现象进行阻碍;此外,该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可有效的减少后遗症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3]。
  总而言之,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时应以患儿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病史等为依据进行诊断,确诊后应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孙丽丽.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70-5571,5580
  [2]王浙梅.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4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1):81
  [3]田向阳;孙兴珍.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VCAM-1、TNF-a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1):156-15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  对象:我院妇科180例确诊慢性宫颈炎患者。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184例确诊慢性宫颈炎患者我实施自凝刀治疗后,6周后治疗前后疾病情况对比。  结果: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该疗法总有效率为92.4%。前后比较有差异显著(P<0.01)。  结论:自凝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操作技术简便,术后光滑不留痕,临床症状显著消失,值得临床应用
期刊
摘要:本文就库尔勒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状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615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79-02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等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中西药房合并在改善药学服务质量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通过了解疾病的特性以及病人在医院的就诊状况分析探讨,发现在药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对药学服务质量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结果:中西药房的合并能够有效促进医院中药和西药疗效的结合,同时药物管理可以进行按病效分类,病人也能够在同一地点领取中西药,简化了医院服务流程。  结论:通过种西药房的合并,不但能够简化医院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带线穿侧针,腹腔镜相关器械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45例,总结临床资料、经验及教训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44例康复,1例复发,康复病例中无阴囊肿胀、积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开始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不适感时间短。该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股沟疝儿童腹腔镜  Doi:10.3969/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24例肺栓塞患者在急诊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以便提高临床上对肺栓塞疾病的诊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误诊率。  方法:在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部且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中抽取2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首诊误诊率达58.33%;其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晕厥、咯血、胸痛、烦躁、惊恐、咳嗽、心悸等,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呼吸过速、发绀、胸腔积液、血压下降、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吸收的原因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9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25ml—35ml快速吸收的病史资料,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19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  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吸收原因:从蛛网膜破口重吸收回脑脊液循环;沿脑表面扩散;沿颅骨骨折缝渗入头皮下或进入板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的观察判断能力、防范措施及急救能力对病人用药安全的影响。  方法:对1例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严重迟发过敏反应患者及时进行抢救及综合护理。  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患者及时脱离危险,治愈出院。  结论:护士在接诊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人时,能迅速地做出诊断并分秒必争地及时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成功抢救严重迟发过敏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母婴预后以及并发症等。  结果:该组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50.0%;轻型8例,占40.0%;重型12例,占60.0%。产前经B超诊断,准确率为70.0%。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性交以及手淫导致包皮系带撕裂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性交及手淫导致包皮系带撕裂的10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手术治疗,麻醉方式均为局麻,术式包括横切纵缝系带成形术以及系带修补术,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抗生素、乙烯雌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经手术治疗,从愈合情况来看,愈合良好100例,占94.34%;6例由于伤
期刊
摘要:目的: 由一起氯丙嗪中毒抢救成功的病例探讨吩噻嗪类药物特征、药物过量的特点及其抢救方法。  方法:采取临床救治、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此起氯丙嗪中毒为姐妹二人,一人好转出院,另一人转其他医院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①用药应按规定剂量;②某些长期需应用镇静或催眠药物的病人最好与其他镇静药物交替作用;③平时注重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④一旦发生食品安全,服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