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监督管理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企业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提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方法及建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等级标准体系,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一、绪论
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发展至今通常认为,技术创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针对潜在市场,抓住营销机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创造出新的产品、工艺、生产经营和管理方法,重新使生产经营条件、要素和组织进一步优化组合,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可以看作是“研究开发(R&D)——狭义技术创新一创新扩散”的全过程,它不仅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获取与掌握,而且还包括新技术的扩散、转移、渗透和市场开拓。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应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企业各种经济要素进行科学的匹配,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和收益最大化。
二、评价指标的设置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管理能力A1:包括创新目标A11和创新战略A12
1、创新目标A11:分为产品创新目标和工艺创新目标。
①产品创新目标。产品创新目标主要有几下几种:增加产品品种、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改善产品性能、开拓国内市场、保持市场份额、开拓国际市场和完成上级指标。该排序说明了企业应主要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动的主体,应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加强与国际合作,寻求在科学技术上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企业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②工艺创新目标。工艺创新的经济目标主要设立以下几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企业除应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外,还应注意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
2、创新战略A12:包括引进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
企业在创新战略上以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以模仿创新为辅。企业应注重通过引进创新或合作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注重引进国内外民营企业的先进技术,降低本企业产品的成本,同时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队伍水平,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创新投入能力A2:包括R&D投入强度A21、R&D人员投入A22、非R&D投入强度A23
1、R&D投入强度A21:指R&D经费支出同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
R&D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培育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国际上该指标应达到2%,我国规定应达到1.5%。
2、R&D人员投入A22:R&D人员投入包括人员的数量投入和素质投入。数量投入为:从事R&D人员的数量;素质投入:用职称近似衡量企业R&D人员的能力。企业R&D人员的职称分为高水平专家、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初级职称人员。
3、非R&D投入强度A23:指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同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
非R&D投入强度A23=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该指标越高,则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强。
(三)创新产出能力A3:包括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新产品利润率A32、资本积累率A33、资产利润率A34、市场销售能力A35
1、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是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之一。它反映过去三年中引入市场的新产品销售额。
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2、新产品利润率A32:是衡量由于技术创新带来新产品的创利能力的指标,体现了技术创新的价值。
新产品利润率A32=新产品利润/产品利润
3、资本积累率A33: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重。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是所有者权益年末数与所有者权益年初数的差。
资本积累率A33=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积累情况,该指标越高,企业可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就越多。
4、资产利润率A34: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资产利润率A34=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投入技术创新的物力、财力越多。
5、市场销售能力A35:是指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范围的能力。包括企业的专职销售人员数、专职销售人员数/职工总数、销售网点。
(四)创新激励机制A4:包括市场激励A41、企业激励A42、政府激励A43
市场激励是运用市场的力量,催促创新,它与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企业激励是在企业或创新小组内部,是否能激起员工的创新动机,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政府激励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无论是市场激励,还是企业激励,政府都可以运用种种手段,规定、调整与保障实施。
三、评价方法的选用
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有许多种方法,如因子分析法、功效系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等。采用聚类分析法较为科学,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样本的某些指标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层次、分类型来解剖一些对象,以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根据观测值或者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将最近似的对象结合在一起,通过逐次聚合,将观测值分类。聚类分析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其依据是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个体差异则较大。进行聚类分析有很多种方法,多元统计分析中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分解法等。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又有两种, 一种是“快速聚类分析方法”(K-M eans ClusterAnalysis),另一种是“层次聚类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聚类分析的形式也分为两种,对样本进行分类,称为Q型聚类;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变量进行分类,称为R型聚类。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的Q型聚类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选用快速聚类对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对各企业原始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后作为聚类变量,选择欧氏距离,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对选取的一定时间段内的样本公司进行评价。
根据样本公司评价得分情况,建立起一套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等级标准体系。见上表。
本文设计的理论框架可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实际操作时可根据评价目标、实施环境等因素,灵活地增减指标,在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可根据企业情况及客观数据的获取难易程度进行变更。
参考文献
[1]王咏梅.《民营企业创新战略案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2]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9)
[3]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管理世界》,2008(8)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一、绪论
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发展至今通常认为,技术创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针对潜在市场,抓住营销机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创造出新的产品、工艺、生产经营和管理方法,重新使生产经营条件、要素和组织进一步优化组合,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可以看作是“研究开发(R&D)——狭义技术创新一创新扩散”的全过程,它不仅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获取与掌握,而且还包括新技术的扩散、转移、渗透和市场开拓。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应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企业各种经济要素进行科学的匹配,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和收益最大化。
二、评价指标的设置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管理能力A1:包括创新目标A11和创新战略A12
1、创新目标A11:分为产品创新目标和工艺创新目标。
①产品创新目标。产品创新目标主要有几下几种:增加产品品种、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改善产品性能、开拓国内市场、保持市场份额、开拓国际市场和完成上级指标。该排序说明了企业应主要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动的主体,应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加强与国际合作,寻求在科学技术上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企业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②工艺创新目标。工艺创新的经济目标主要设立以下几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企业除应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外,还应注意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
2、创新战略A12:包括引进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
企业在创新战略上以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以模仿创新为辅。企业应注重通过引进创新或合作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注重引进国内外民营企业的先进技术,降低本企业产品的成本,同时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队伍水平,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创新投入能力A2:包括R&D投入强度A21、R&D人员投入A22、非R&D投入强度A23
1、R&D投入强度A21:指R&D经费支出同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
R&D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培育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国际上该指标应达到2%,我国规定应达到1.5%。
2、R&D人员投入A22:R&D人员投入包括人员的数量投入和素质投入。数量投入为:从事R&D人员的数量;素质投入:用职称近似衡量企业R&D人员的能力。企业R&D人员的职称分为高水平专家、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初级职称人员。
3、非R&D投入强度A23:指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同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
非R&D投入强度A23=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该指标越高,则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强。
(三)创新产出能力A3:包括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新产品利润率A32、资本积累率A33、资产利润率A34、市场销售能力A35
1、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是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之一。它反映过去三年中引入市场的新产品销售额。
新产品销售份额A31=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2、新产品利润率A32:是衡量由于技术创新带来新产品的创利能力的指标,体现了技术创新的价值。
新产品利润率A32=新产品利润/产品利润
3、资本积累率A33: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重。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是所有者权益年末数与所有者权益年初数的差。
资本积累率A33=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积累情况,该指标越高,企业可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就越多。
4、资产利润率A34: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资产利润率A34=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投入技术创新的物力、财力越多。
5、市场销售能力A35:是指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范围的能力。包括企业的专职销售人员数、专职销售人员数/职工总数、销售网点。
(四)创新激励机制A4:包括市场激励A41、企业激励A42、政府激励A43
市场激励是运用市场的力量,催促创新,它与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企业激励是在企业或创新小组内部,是否能激起员工的创新动机,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政府激励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无论是市场激励,还是企业激励,政府都可以运用种种手段,规定、调整与保障实施。
三、评价方法的选用
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有许多种方法,如因子分析法、功效系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等。采用聚类分析法较为科学,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样本的某些指标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层次、分类型来解剖一些对象,以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根据观测值或者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将最近似的对象结合在一起,通过逐次聚合,将观测值分类。聚类分析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其依据是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个体差异则较大。进行聚类分析有很多种方法,多元统计分析中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分解法等。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又有两种, 一种是“快速聚类分析方法”(K-M eans ClusterAnalysis),另一种是“层次聚类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聚类分析的形式也分为两种,对样本进行分类,称为Q型聚类;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变量进行分类,称为R型聚类。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的Q型聚类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选用快速聚类对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对各企业原始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后作为聚类变量,选择欧氏距离,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对选取的一定时间段内的样本公司进行评价。
根据样本公司评价得分情况,建立起一套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等级标准体系。见上表。
本文设计的理论框架可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实际操作时可根据评价目标、实施环境等因素,灵活地增减指标,在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可根据企业情况及客观数据的获取难易程度进行变更。
参考文献
[1]王咏梅.《民营企业创新战略案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2]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9)
[3]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管理世界》,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