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徐航,与国内一些从事生物医疗电子科技研究的志同道合者在深圳成立了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最初的定位是:经营代理日立、惠普、GE等国外知名品牌的生命信息监护产品。公司成立后,随着销售网络的建立、市场经验的积累,迈瑞公司很快就意识到,不能做一个普通的分销商,一定要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病人生命信息监护产品、临床检验设备。在迈瑞的创业元老中,李西廷和聂彤曾参与中国第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的研发,而董事长徐航是中国第一台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的研发带头人。但科技研发最重要的资金却没有着落,这是处于创业初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这时,最早登陆中国市场的国际性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华登集团将投资目光转向了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的中国生物医疗领域。华登集团与迈瑞公司一拍即合,1997年,华登集团向迈瑞公司注入第一笔风险投资200万美元,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这一切都使迈瑞公司受益匪浅,由此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他们的净利润以100%的惊人速度飙升。1999年,华登集团联合日本软库、日本亚洲、亚洲盛昌等三家风险投资公司又对迈瑞公司进行二次注资,投入600万美元,到2001年底,迈瑞的生命信息监护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排第三位,仅次于安捷伦、GE等国际知名品牌,并销售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迈瑞公司的发展历程,是风险投资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资助的一个缩影,无锡小天鹅、新浪网、搜狐网等知名企业在其发展初期都曾接受过风险资本的资助,可以说,正是在风险资本的孵化与培育下,这些企业才实现了超常发展。
如何定义风险投资?国际上现在还没有一个通行的说法,2001年底,我国浙江省出台的《鼓励发展风险投资的若干意见》中这样解释: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特征是:周期长(一般为3~7年);投资者除进行资金投入外,还应当向投资对象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投资者在投资结束时通过退出机制转让股权获得投资回报。据有关部门统计,风险投资的成功、持平、失败的比率为2∶6∶2。也就是说只有20%的风险投资获得了高额回报,但就是这20%却支持着风险投资领域的飞速发展,风险资本家罗克1975年投资苹果公司150万美元,到1978年时其市值竟达1亿美元!
1995年,美国拥有600家风险投资公司,管理总额达435亿美元,他们创造了包括英特尔、微软在内的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其资金30%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在欧洲,只有25%的风险投资来源于投资银行,其余均是私人投资和民间投资基金;而在我国台湾,风险投资的民间成分甚至是100%!我国第一家带有风险投资性质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于1985年,到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已近100家,资金规模80亿元,其中80%以上具有政府背景,民间资本只占7%。过于单一的资本构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经营者和受资对象都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这严重影响了投资效益,同时也造成大量民间资本被拒之门外。目前,我国民间资本的潜力应该说还是非常惊人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约11万多亿元;手持现金大约1万多亿元;股票、国债、企业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大约3万多亿元。!
①缺乏必要的退出机制。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是退出机制,“退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结束时通过转让股权获取回报的经营行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企业并购,指企业在未上市之前,将部分或全部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或个人;股权回购,指企业购回风险投资机构在本企业持有股权;证券市场,指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企业股票上市后通过证券市场转让其股票获取回报。在美国和台湾等风险投资较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采用的都是第三种退出方式即公开上市,国际上80%的风险资本都是通过证券市场退出的。而我国目前由于二板市场尚未建立,而A股上市的门槛又过高,所以风险投资只有极少数实现上市退出,其他的一般都是通过行业内的股权转让而实现。
②产业准入壁垒限制。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风险投资从诞生起就先天不足,非国有资本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受很大限制。如何放宽对民间资本的产业准入,降低风险投资的准入壁垒是当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一个工作重点。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领域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产业,均应鼓励民间风险资本进入;在实行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也应对民间投资适用;对不同民企要同等对待,逐步取消某些产业的国有垄断,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对赢利水平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应尽快放开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
③政府政策引导滞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以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风险基金不仅不适合风险投资的市场本性,影响投资效益,同时容易与政府传统政策性产业投资混淆,规模和投资领域也受到限制。政府作为主要投资方,往往因缺乏基本的投资风险意识,受政策导向和主观意识影响,对市场风险和预期收益却很少顾及。政府在风险投资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推动者而非控制者。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风险投资的法律条款,法律监管体制还不健全,对中小股东权益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民间资本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多种形式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由政府出面建立了“欧洲风险资本联合会”,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鼓励欧洲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其民间成份占据了40%以上。
①给予税收倾斜。对风险投资行业给予合理的税收优惠,是促进其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美国在1975年以前风险资本的所得税率高达49%,高税率导致每年的风险投资规模降到了战后的最低点——仅0.01亿美元!1981年,为鼓励风险投资,政府修改了税率标准,使得美国的风险投资在80年代初以年均46%的幅度激增。英国在1983~1993年间实施了“企业扩大计划”,规定投资者向未上市的公司进行投资可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我国近年来也在加紧制定实施这方面的政策法规,2001年国家计委出台的《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部门对与民间投资有关的税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同时对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民间投资者可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支持。
②培育私募市场。私募业务是指需要融资的企业直接向拥有大量风险资本的个人或机构募集资金,这是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沟通最直接的融资渠道。进行私募的企业一般都是那些达不到债券或证券市场门槛,但因资金周转困难或企业兼并时又需大量资金的中小企业。即使在金融体制成熟的美国市场,风险资金中私募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美国私募市场筹集了850亿美元资金,远高于同期证券市场500亿美元的资金筹集量。在我国浙江温州及台州地区,每年都有近百亿的民间资本通过私募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由于这些私募资本的所有者,都是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私人或投资机构,因此私募资本也特别青睐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民营企业融资项目。目前对国内的私募资本而言,主要存在两方面风险:一是法律风险,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从事私募业务的基金或机构很容易变质成为非法集资,即使有书面合同也很难得到法律保障。二是市场和信用风险,由于资本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企业信用等原因,私募资本的预期收益甚至连成本都很难得到保证。
③发展投资基金。2002年8月,国家计委酝酿发起了“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计划规模为10亿元,其中,国家计委出资2亿作为引导资金,其余部分将广泛吸收民间资本的参与。与此同时,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筹备发起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也在紧张筹备中,该基金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内广大的民间投资者,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资金管理,投资对象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国内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这时,最早登陆中国市场的国际性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华登集团将投资目光转向了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的中国生物医疗领域。华登集团与迈瑞公司一拍即合,1997年,华登集团向迈瑞公司注入第一笔风险投资200万美元,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这一切都使迈瑞公司受益匪浅,由此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他们的净利润以100%的惊人速度飙升。1999年,华登集团联合日本软库、日本亚洲、亚洲盛昌等三家风险投资公司又对迈瑞公司进行二次注资,投入600万美元,到2001年底,迈瑞的生命信息监护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排第三位,仅次于安捷伦、GE等国际知名品牌,并销售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迈瑞公司的发展历程,是风险投资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资助的一个缩影,无锡小天鹅、新浪网、搜狐网等知名企业在其发展初期都曾接受过风险资本的资助,可以说,正是在风险资本的孵化与培育下,这些企业才实现了超常发展。
如何定义风险投资?国际上现在还没有一个通行的说法,2001年底,我国浙江省出台的《鼓励发展风险投资的若干意见》中这样解释: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特征是:周期长(一般为3~7年);投资者除进行资金投入外,还应当向投资对象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投资者在投资结束时通过退出机制转让股权获得投资回报。据有关部门统计,风险投资的成功、持平、失败的比率为2∶6∶2。也就是说只有20%的风险投资获得了高额回报,但就是这20%却支持着风险投资领域的飞速发展,风险资本家罗克1975年投资苹果公司150万美元,到1978年时其市值竟达1亿美元!
1995年,美国拥有600家风险投资公司,管理总额达435亿美元,他们创造了包括英特尔、微软在内的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其资金30%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在欧洲,只有25%的风险投资来源于投资银行,其余均是私人投资和民间投资基金;而在我国台湾,风险投资的民间成分甚至是100%!我国第一家带有风险投资性质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于1985年,到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已近100家,资金规模80亿元,其中80%以上具有政府背景,民间资本只占7%。过于单一的资本构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经营者和受资对象都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这严重影响了投资效益,同时也造成大量民间资本被拒之门外。目前,我国民间资本的潜力应该说还是非常惊人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约11万多亿元;手持现金大约1万多亿元;股票、国债、企业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大约3万多亿元。!
①缺乏必要的退出机制。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是退出机制,“退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结束时通过转让股权获取回报的经营行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企业并购,指企业在未上市之前,将部分或全部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或个人;股权回购,指企业购回风险投资机构在本企业持有股权;证券市场,指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企业股票上市后通过证券市场转让其股票获取回报。在美国和台湾等风险投资较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采用的都是第三种退出方式即公开上市,国际上80%的风险资本都是通过证券市场退出的。而我国目前由于二板市场尚未建立,而A股上市的门槛又过高,所以风险投资只有极少数实现上市退出,其他的一般都是通过行业内的股权转让而实现。
②产业准入壁垒限制。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风险投资从诞生起就先天不足,非国有资本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受很大限制。如何放宽对民间资本的产业准入,降低风险投资的准入壁垒是当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一个工作重点。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领域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产业,均应鼓励民间风险资本进入;在实行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也应对民间投资适用;对不同民企要同等对待,逐步取消某些产业的国有垄断,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对赢利水平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应尽快放开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
③政府政策引导滞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以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风险基金不仅不适合风险投资的市场本性,影响投资效益,同时容易与政府传统政策性产业投资混淆,规模和投资领域也受到限制。政府作为主要投资方,往往因缺乏基本的投资风险意识,受政策导向和主观意识影响,对市场风险和预期收益却很少顾及。政府在风险投资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推动者而非控制者。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风险投资的法律条款,法律监管体制还不健全,对中小股东权益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民间资本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多种形式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由政府出面建立了“欧洲风险资本联合会”,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鼓励欧洲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其民间成份占据了40%以上。
①给予税收倾斜。对风险投资行业给予合理的税收优惠,是促进其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美国在1975年以前风险资本的所得税率高达49%,高税率导致每年的风险投资规模降到了战后的最低点——仅0.01亿美元!1981年,为鼓励风险投资,政府修改了税率标准,使得美国的风险投资在80年代初以年均46%的幅度激增。英国在1983~1993年间实施了“企业扩大计划”,规定投资者向未上市的公司进行投资可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我国近年来也在加紧制定实施这方面的政策法规,2001年国家计委出台的《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部门对与民间投资有关的税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同时对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民间投资者可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支持。
②培育私募市场。私募业务是指需要融资的企业直接向拥有大量风险资本的个人或机构募集资金,这是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沟通最直接的融资渠道。进行私募的企业一般都是那些达不到债券或证券市场门槛,但因资金周转困难或企业兼并时又需大量资金的中小企业。即使在金融体制成熟的美国市场,风险资金中私募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美国私募市场筹集了850亿美元资金,远高于同期证券市场500亿美元的资金筹集量。在我国浙江温州及台州地区,每年都有近百亿的民间资本通过私募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由于这些私募资本的所有者,都是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私人或投资机构,因此私募资本也特别青睐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民营企业融资项目。目前对国内的私募资本而言,主要存在两方面风险:一是法律风险,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从事私募业务的基金或机构很容易变质成为非法集资,即使有书面合同也很难得到法律保障。二是市场和信用风险,由于资本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企业信用等原因,私募资本的预期收益甚至连成本都很难得到保证。
③发展投资基金。2002年8月,国家计委酝酿发起了“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计划规模为10亿元,其中,国家计委出资2亿作为引导资金,其余部分将广泛吸收民间资本的参与。与此同时,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筹备发起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也在紧张筹备中,该基金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内广大的民间投资者,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资金管理,投资对象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国内中小型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