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善用激励性语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文章主要针对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与运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31-01
一、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被充分重视起来,教学理念不断在更新,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更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一项重要措施[1]。但是,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包括言不由衷、语言笼统、千篇一律等,导致激励性语言难以真正发挥出效果。其中,言不由衷是指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缺乏真情实感,不能由衷而发,很多教师甚至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激励而激励。学生难以在教师的言语中感受到真心,也就得不到激励。语言笼统是指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习惯性采取“不错”“好”“对”等词语,不能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价。在这种笼统的激励性语言当中,难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千篇一律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语言相对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达不到激励的效果。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导致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新意、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
二、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性语言形式,扩大教学层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想要保证其效果,就需要保证形式的多样化。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激励语言形式,才能将教学层面扩大,从而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2]。在多种语言形式当中,口头语言最直接,运用空间也最广泛。例如,当遇到比较困难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类似“xxx真聪明,问题都回答正确了”。另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要善用竞赛类的激励性语言,类似“xx同学刚刚做得非常好,现在还有谁能够来挑战她,成为同样勇敢和聪明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会被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尽可能避免直接使用“x”,否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而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的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来激励学生。
2.融入真情实感,提升激励性语言的效果
在影响激励性语言效果的因素当中,教师言不由衷,没有真正融入真情实感属于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教师还需要充分运用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真情实感。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均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天真烂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更加宽容、公平、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自身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
3.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激励观念
教学评价是任何学科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评价大多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采用激励性语言教学时,往往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效打破学科界限,全面地实施客观评价,形成学生激励观念。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需要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进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激励性语言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性语言形式扩大教学层面;融入真情实感,提升激励性语言的效果;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激励观念等方式,做好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升学生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明.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10):71.
[2]陈燕.试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22):118-119.
作者简介:徐玲松(1982—),女,浙江苍南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教务处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31-01
一、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被充分重视起来,教学理念不断在更新,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更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一项重要措施[1]。但是,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包括言不由衷、语言笼统、千篇一律等,导致激励性语言难以真正发挥出效果。其中,言不由衷是指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缺乏真情实感,不能由衷而发,很多教师甚至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激励而激励。学生难以在教师的言语中感受到真心,也就得不到激励。语言笼统是指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习惯性采取“不错”“好”“对”等词语,不能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价。在这种笼统的激励性语言当中,难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千篇一律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语言相对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达不到激励的效果。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导致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新意、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
二、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性语言形式,扩大教学层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想要保证其效果,就需要保证形式的多样化。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激励语言形式,才能将教学层面扩大,从而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2]。在多种语言形式当中,口头语言最直接,运用空间也最广泛。例如,当遇到比较困难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类似“xxx真聪明,问题都回答正确了”。另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要善用竞赛类的激励性语言,类似“xx同学刚刚做得非常好,现在还有谁能够来挑战她,成为同样勇敢和聪明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会被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尽可能避免直接使用“x”,否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而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的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来激励学生。
2.融入真情实感,提升激励性语言的效果
在影响激励性语言效果的因素当中,教师言不由衷,没有真正融入真情实感属于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教师还需要充分运用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真情实感。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均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天真烂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更加宽容、公平、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自身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
3.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激励观念
教学评价是任何学科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评价大多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采用激励性语言教学时,往往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效打破学科界限,全面地实施客观评价,形成学生激励观念。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需要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进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激励性语言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性语言形式扩大教学层面;融入真情实感,提升激励性语言的效果;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激励观念等方式,做好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升学生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明.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10):71.
[2]陈燕.试论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7(22):118-119.
作者简介:徐玲松(1982—),女,浙江苍南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教务处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