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耳朵懂音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是这样的: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高大庄严地像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好啊!浩浩荡荡地像江河!)”伯牙在弹琴时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到。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为“知音”。
  一个人能听懂音乐那是多么美妙的享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钟子期是个了不起的音乐鉴赏家,他有一双能够识别音乐的耳朵。在中国文化史上,像这样的经典故事很多,像李贺听李凭弹箜篌,听出了“江娥啼竹素女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像王昌龄听箜篌,听出了“风沙飒飒青冢头……草木悲感声飕飗”;像白居易听琵琶,听出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像韩愈听颖师弹琴,听出了“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所有这些事例无不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些音乐听众都有一双能够听懂音乐的耳朵,都是弹奏者的“知音”。可是,眼下有这样“知音”耳朵的学生有多少呢?
  有人对在读大学生在其中小学阶段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读大学生绝大多数宁愿上网冲浪、玩游戏也不愿意去听音乐会、看京剧等,他们所喜欢的音乐也仅仅是当下乐坛上的流行歌曲。再进一步调查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开设了音乐课,音乐教材有,专业音乐教师也有,但学生在中小阶段接受音乐方面的知识却少得可怜。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除极少数音乐系学生外,几乎所有学生都不识乐谱,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识谱比例也不到5%。这个调查结果不得不让人深思。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校与大多数家庭也根本没有把音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更看不到音乐课的重大作用,所以大家都不重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音乐领悟能力的培养,这自然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面对音乐教育如此尴尬的局面,深感责任重大。我想努力改变学校与家庭轻视音乐课的现状,而我能做的就是在音乐课堂加强音乐教育,音乐课堂就是我努力改变现状的主阵地。
  音乐是听的艺术,欣赏音乐就是聆听和体验音乐的过程。学生没有聆听音乐的耳朵,是无法听懂音乐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双听懂音乐的耳朵。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在我看来,在所有学科中,音乐学科应该是最有活力的。对音乐的喜爱似乎是青少年的天性,但是要让他们的天性变成真正的兴趣,成为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那中学音乐教师自然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觉得“诗”固然可以“可以群”,但是最“可以群”的应该是音乐。于是,我在音乐课堂上一边传授音乐知识,一边将古今中外的音乐典故搜集来,讲给同学们听,像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像秦青和薛谭的故事,像音乐家冼星海、聂耳的故事,像钢琴家傅聪的故事,像当代乐坛郎朗的故事,像外国音乐大家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具体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又从同学们容易接受的通俗音乐入手,将通俗音乐中像《歌唱祖国》《五星红旗》等歌曲中的高雅成分提炼出来,让他们欣赏《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再进一步带领他们欣赏交响乐和小夜曲等。
  二、音乐教学离不开音乐听觉的体验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听懂音乐,我在上课前,总是尽可能多地准备一些背景资料。比如,引导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之前,我会播放一组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画面,以及中国军民奋起抗日的图片。这样,学生强烈的民族正义感被激发出来,思想情感很快地进入音乐的背景情境之中,然后让学生欣赏这壮丽的音乐史诗和国歌,这样,学生就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节奏、旋律与主题。又比如,在引导同学们欣赏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这一唱段时,我先播放一段电影《白毛女》,让学生对白毛女的遭遇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完整地聆听音乐,感知乐曲中旋律的走向、节奏、速度和力度,特别强调乐曲中对休止符的处理,引导学生进一步地从音乐的角度认识乐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在引导同学们欣赏《天鹅湖》之前,我将故事梗概讲给学生听,让同学们对天鹅湖里的王子与天鹅的故事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去聆听这首绝美的音乐作品,第一遍听时,我向学生解释每一段曲子的节奏、节拍、旋律、韵律、速度、力度所表达的情绪和该情绪对应的“天鹅湖”故事的情节;再完整地播放一遍,让学生聆听完整的乐章,这样学生很快就听懂了每一乐段所表达情感,达到了对音乐主题的整体把握。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命运交响曲》之前,我先讲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活时代、坎坷经历和不屈不挠的个性,了解当时欧洲封建势力复辟导致先进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然后播放音乐,学生更多地感受到音乐的主题,理解作品中对命运的抗争、搏斗、胜利,进而领悟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理。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音乐兴趣大增。后来,我渐渐发现许多同学对高雅音乐感兴趣了,有不少同学将中国十大传统名曲下载到MP3中反复地听,感受那些由音符幻化出来的美妙绝伦的旋律。
  音乐欣赏者必须有一双能够听懂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个论述相当精辟,马克思从音乐中听出了像精美的建筑一样美的要素,只是这些要素是流动着的。马克思有一双聆听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的出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见《马恩全集》中文版第一版第42卷第126页)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这副耳朵呢?首先,学生必须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有了这些知识与技能,学生才有可能用“音乐的耳朵”去感受音乐,去体会音乐,去理解音乐。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好听或不好听的层面上,很难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音乐。在学生转向对高雅音乐追求的情况下,我将音乐的各要素,如节奏、节拍、旋律、韵律、调式、调性、曲式、速度、力度、织体、和声等各个方面基础知识传授给他们。他们具备了这些知识,也就有了对乐曲各要素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自然就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欣赏这些音乐了。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音符和乐器表达出来的抽象艺术,是可感知的美妙艺术。它可以通过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这就要求音乐的欣赏者认真聆听。但是,聆听音乐的耳朵不是被动地去听一个曲子,而在接受这个曲子的思想内涵后,还要根据这个主题进行二度创作,进一步领会作品深处的内涵,甚至连曲子作者都未必想到的深刻含义。因为音乐是允许也必须让听者去想象的艺术。音乐欣赏者必须插上想象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是很难成为真正的音乐欣赏者。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感受必定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情绪的情况下,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以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让学生有一双聆听音乐的耳朵,就必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自由想象,通过“听懂音乐的耳朵”感受音乐作品。例如,在引导学生在欣赏民乐合奏曲《瑶族舞曲》时,我先让他们通过单曲本身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自然地想象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情况。然后播放几个不同的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面,并告诉同学们,他们的想象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到过瑶族或在瑶族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大家的想象会更加逼近生活的真实。
  当然,培养学生“音乐耳朵”的方法很多,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仅用其中的一二。过一两年的训练,我看到,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十分活跃,但当聆听音乐时,大家都会侧耳细听,低头沉思,继而双眼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知道他们听懂了音乐,他们已经拥有听懂音乐的耳朵了。学生通过我的引导从中慢慢地悟出听音乐的门道,学会欣赏音乐了。会欣赏音乐的人是幸福的,会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再刻苦自砺,他们这一双“听音乐的耳朵”将会更加发达。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虽然也会上网,也会看电影,但是如果有音乐会的话,他们一定会首选听音乐会,因为高雅的音乐给人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一场电影或一个电子游戏永远带不来。
其他文献
建模是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环节最重要的部分,选择有效的建模工具成为需求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OOAPN(Object-Oriented Algebra Petri Net 面向对象代数Petri网)是一
从LED蓝光危害的产生和危害作用进行分析,正确认识LED蓝光危害,并结合富蓝化光环境问题,探讨LED照明产品如何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目的了解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征,增加对该罕见GBS变异类型的认识。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1998~2004年收住的395例GBS患者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