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不好当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中国股市牛气冲天。股民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出现前所未有的炒股炒金热潮。
  我是个比较安分保守的人,虽然在深圳混了十余年。却从未涉及过股市。更不知道最近新兴的这个基金是什么东东。直到2006年11月,那位经常来我家小店的老乡,开口闭口就是基金。听得多了。我就问。什么是基金?此老乡是个钱袋妓,脑袋空的家伙,没多少文化。却很会赚钱。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一味地煽动我们说这是赚钱良机。又说,现在银行利息低,还要扣利息税。钱放银行划不来。最后,他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概括:“说白了,就是拿自己有限的钱,去买金蛋,然后蛋孵鸡,鸡下蛋。蛋再孵鸡……”
  我动心了,和老公一商量,决定拿一部分钱试一试。那月下旬。我们买进第一只基金。我和老公也开始关注基金,研究基金。慢慢地,我知道基金就是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我还知道基金还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又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细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投资者可视自己的情况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2007年过完春节,股市持续上涨。我把所有积蓄都投到基金上,只一个月的净值就相当于我们过去一年的收入,不菲的回报率让我乐开了花。老公更贪得无厌。开始关注股票,因为他发现炒股比炒基金更赚钱而且快。于是煽动我弃基民转做股民。他说:“老婆,我观察好久了,看好那几只股。以目前的行情,不出两个月。咱们的买房钱就有着落了……”
  来深圳十年余,买不起房子一直是我们的一块心痛。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因为深圳的房价涨得大快,快得让我们这些中低层收入的人群只得望楼兴叹。为了房子,我心动了。这回买股我已不再像当初买基金那么无知。我知道股市风险大。所以迟迟没听老公的劝。老公却胸有成竹。一再煽动,说什么奥运之前,股市会持续看好,可放心投资云云……为了梦寐以求的房子,我决定赌一把。3月我们买进第一只股,老公则做了全职股民,每天到证券公司“上班”,密切关注股市的变化。股票就是股票,跟基金完全不一样,每分钟都在变化,相差一两个小时交易,差价都会很大。一切似乎又如老公所料,只一个月时间,我那只股票就翻了翻。
  尝到甜头,我们把基金卖了,全部买了股票。每天晚上则看经济台的财经消息,听专家对股票前景的分析,哪一只股实力雄厚?哪一只股前景看好……一直到5月,股市依然一路狂涨。我连做梦都在笑。梦见自己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儿子老公享受着高清晰的等离子电视……
  与此同时,我也在担心。因为我深知股票市场变幻莫测,不可能只涨不跌。5月下旬,我竟然有预感——涨了这么久的股市肯定会有一次大跌,于是催老公快点把股票抛出去,赚够了买房钱就算了。钱还是放在自己兜里安全。老公虽有同感,但又不甘心抛掉后又继续疯涨,并认为现在股市这么好。买了房子就没钱炒股了。经过反复商议,老公还是决定用这些钱多赚十万后,把买房款提出来,剩下的一部分钱继续炒股……老公打着如意算盘,我却睡不踏实,总担心到手的房子变成海市蜃楼。
  没想到,噩梦从我一觉醒来就开始了。电台电视到处在说股市“大跳水”。我跑到离家不远处的证券大厅一看,全屏绿色,股市跌停板了。现场股民唉声叹气,捶胸顿足,老公坐在电脑旁焉头耷脑,一筹莫展。我听到来自内心撕裂的声音:啊——完了,我的房子!
  接下来整个6月都是黑色的。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钱,转眼间又成了别人的。心那个痛啊!连跳楼的心都有了……我觉得自己特别像小时候读过的《渔夫和金鱼》故事里的渔夫,贪得无厌,最后又变成一无所有。所幸7月股市开始反弹,我所持的股票还保住了本金,丢掉的是开始赚回来的那部分……就当捡到的钱交还给失主吧。我只能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经过股市的几次动荡,我果断地把股票全部卖掉,再重新投资风险较小的基金。恰如有人说的,投资基金就好像坐上平板车,慢慢悠悠,平、稳、安全系数高。而投资股票,就像坐过山车。快且刺激。一旦坐上去,就不是你喊停它就能停的。这样的比喻,我觉得再恰当不过。我是个受不得刺激的人。喜欢稳重,所以还是选择“坐平板车”安全点。
  现在,我安心地做着基民,放心地把自己的资金交给自己认为比较稳妥的基金公司替我打理。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我学会分散投资,把“鸡蛋”分别放进各种不同类型的“篮子”中。然后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股市的起起跌跌。
其他文献
父亲矮小,一米五的个头,不到百斤的毛重。农村的汉子靠体力,小不点父亲尽管聪明,但能给自己找个传代的女人也是很不容易。母亲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农活也干不来。家里就父亲一个弱劳力。穷得总是连锅都揭不开。父亲会讲很多哲理故事。他这一辈子,也就靠他的故事才找着一些活着的乐趣。  因为家里穷,我每年读书的几元钱都是父亲费尽口舌借来的。记得我读初三的时候,学费是八元六角,父亲跑了三天才给我借齐。那年的年夜饭,父
期刊
公元2007年,我在《江门文艺》当过一回“明星”,真切体会到了明星的感觉。那种人心人肺的信任与厚爱,热爱者纯真的眼神。让我一直难以忘怀。在说到当明星是怎么回事之前。我暂且先卖个关子,让时间回到似乎已很遥远的1998年。  1998年,我来到南方打工,栖身在南海一个叫南庄的小镇。对于这一段生活,我曾在散文《小镇微光》中有过深情的描写:  我要说说南庄,这座珠三角的小镇。说说这小镇的灰尘。噪音。人。事
期刊
去过东行舞厅里的人,都知道门楣上四个大铜字里的那个行字,应该读做银行的行,不应该读做自行车的行。起初董小兰不知道那个字该怎么念,她第一次看见这个舞厅时,还是在学校接站的车上。那天董小兰背着一个双挎包,一出火车站,就被学校的旗子引了过去,旗子下站着一些口音各异的跟她一样的新生,有好几个新生问她是哪个系的,她有的听一遍就告诉人家了,有的听了好几遍才告诉人家。董小兰站在校车的过道上攥着吊环,她第一次攥着
期刊
奶奶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在我心中闪烁,照亮我阴暗的人生,促我上进。促我坚强。  生下来只有两个多月,母亲便离我而去。她和父亲吵架之后,一时想不通寻短见,是上吊死的。我从来不知道母爱是什么,只知道奶奶的爱比海还深,奶奶的怀抱就像阳春三月里明媚的阳光般温暖。是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大的,她是我惟一的依靠。  从我记事起,我便知道我的家非常穷,是村里倒数第一的贫困户。别人家看上了彩电,我们家连黑白电视
期刊
黑马,本名马亭华,1977年生于江苏沛县。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等报刊杂志。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年度散文诗精选》等多种选本。作品多次被媒体转载。    永无止息的民工潮    一浪抬高着一浪,涌上了北上的南下的火车  这才仅仅是春节过后的第一天  他们最清楚时间就是金钱,无论如何也要挤上去  让一场又一场现在进行时的暴雨涤清贫穷  一群群扛着大包小包的进城务工
期刊
一个叫忠村的村子  穿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  我们在街口相遇  彼此闻到麦熟的气息    我们同来自那块平原  鸡鸣犬吠相闻  地下树根紧紧相连  村边河水流淌  泛着血液的光辉  与黄河故道纠缠    在我们淮北的大地  到处都是这样的村子  一茬茬地收获麦子  收获诗歌  在陌生的城市里  因为诗歌和那片  共同生长的淮北乡村  无论走到哪个角落  都能找到知己    妹妹就要从新疆回来了  周
期刊
漫画系列
期刊
我和佳佳认识的时候。我二十四岁,她才十五岁。我是一名特警。有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友,很清纯、很高雅,是我梦寐以求想要与之地久天长共度此生的理想爱人。和很多年轻的情侣一样,花前月下的时候我们也憧憬过未来,计划女友毕业后回到故乡,回到我的身边工作,然后一起挣钱买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过一种最简单平凡的日子。如果不是那次任务,我想我和佳佳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都不可能有交集点。  市里发生了一起珠宝抢劫
期刊
“爱你,你轻声说……”只要一听见刘若英的《后来》这首歌,我总是不由自主想起你,耳边是你好纯好真的一句话:“真的好喜欢你。”  那一年,19岁的我经亲戚介绍在人民商场做售货员。十多年前的射洪还没有自选商场。我被安排在装饰品柜组上班。对面是家电组,老板是个广东人。他的儿子叫鹏。那个男孩高大帅气,戴着眼镜,那就是你。那时候的你,一出现,就放录音机,音量很大,而你则和着那些旋律声嘶力竭地放声高歌。那些粤语
期刊
漫画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