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讲4个相马的历史故事,其中前三个故事来自《相马经》。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发现了5000多字的《相马经》手抄本,其中所述的有关相马的内容与历史上伯乐相马的经验吻合,《相馬经》完全是一本选马的技术驱动的教科书。
第一个故事大家都熟悉,即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能够相马驭马,却不善育马,因此全天下找马。不仅如此,伯乐的教育方法也只能培养“识别良马”的儿子,却不能培养“识别国马和天下之马”的教师。
这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成语故事,伯乐按照结构化目标管理所培养的儿子是个小书呆子,他按图索骥,终于找到了父亲所说的良马,结果是一只癞蛤蟆。
第三个故事,伯乐有一个打下手的能育马的农民工叫九方皋,伯乐要退休了,秦穆公需要一个接班人,九方皋说为秦王找到了一匹黄色的母马,结果来了一匹黑色的公马。伯乐大惊,发现九方皋高出自己儿子两个等级,能“识天下马”,却忘其形。九方皋关心的是数据、“识破天机,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能力远远超出伯乐本人。
《相马经》中的三个故事讲完了,到了唐代,《相马经》就遗失了,直到1973年考古发掘。下面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为什么《相马经》这么一本每个养马人必读的教科书会遗失。从汉代开始,汉武帝就知道马种的重要,不惜十万大军去获得汗血宝马,这明显是要获得种马改良中原马种,从汉武帝开始到唐代,中国的马政走的是一条国营和民营相济的道路。直到宋太宗一次打仗大败损失了超过10万军马,中国的马政才开始改变,养马从此被国营垄断。与此同时,欧洲的庄园养马育种得到不断传承,走了一条纯种马路线。育种育马技术从本质上让相马回归到了“用户定义”的本真。
相较于养马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走了完全一样的道路。以下是其发展的四个象限。
技术驱动: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开发方法采用原型方法,推动方式为“一把手工程”,教师和学生面临巨大的恐惧和压力,信息化的“不换工具就换人”的思路也成就了一大批过程完美和学习过瘾的“不可复制的人才”。
评估驱动:当信息化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位和学科的初期,技术架构迅速成熟,与此同时工业的结构化技术被引进到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国家教育管理的数据上报系统等也迅速得到普及,对于学生来说,标准化和经验积累的结构化教育设计使得优质教育得到普及和推广,学生分类培养和阶梯发展成为主流,教师在这个系统中被严格地过程管理和按图索骥,标准差很小、均值很高、创新很难、教育家不可能出现是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大量符合标准,但仅仅为了符合标准而研发的“癞蛤蟆”系统也让人们忘记了什么是教育。
数据驱动:随着更加开放的数据和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基于模型和算法的数码化计算时代到来,数据驱动的教育系统更加准确地识别个性化和特长学生的内在天分。数据驱动时代对于教师来说好的标杆成为激励,对于学生来说自主个性化发挥天分成为荣耀。然而,围绕目标和利益导向的教育,仍然让多数学生和教师最终成为失败者。
领域驱动:当数据成为学科的基石之后,教育这个大的分类学科开始细化,技术的扁平化使得大量具有专业背景和专业延承的领域教育专家得到用武之地,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价值开始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得到发挥,用户定义信息系统时代的趋势逐渐到来。教育重新回归本源却上升一个层次,教师的激励是发现学生,学生的荣耀是成为自己,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可持续的过程,学生学习成为一件过瘾的事情。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发现了5000多字的《相马经》手抄本,其中所述的有关相马的内容与历史上伯乐相马的经验吻合,《相馬经》完全是一本选马的技术驱动的教科书。
第一个故事大家都熟悉,即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能够相马驭马,却不善育马,因此全天下找马。不仅如此,伯乐的教育方法也只能培养“识别良马”的儿子,却不能培养“识别国马和天下之马”的教师。
这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成语故事,伯乐按照结构化目标管理所培养的儿子是个小书呆子,他按图索骥,终于找到了父亲所说的良马,结果是一只癞蛤蟆。
第三个故事,伯乐有一个打下手的能育马的农民工叫九方皋,伯乐要退休了,秦穆公需要一个接班人,九方皋说为秦王找到了一匹黄色的母马,结果来了一匹黑色的公马。伯乐大惊,发现九方皋高出自己儿子两个等级,能“识天下马”,却忘其形。九方皋关心的是数据、“识破天机,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能力远远超出伯乐本人。
《相马经》中的三个故事讲完了,到了唐代,《相马经》就遗失了,直到1973年考古发掘。下面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为什么《相马经》这么一本每个养马人必读的教科书会遗失。从汉代开始,汉武帝就知道马种的重要,不惜十万大军去获得汗血宝马,这明显是要获得种马改良中原马种,从汉武帝开始到唐代,中国的马政走的是一条国营和民营相济的道路。直到宋太宗一次打仗大败损失了超过10万军马,中国的马政才开始改变,养马从此被国营垄断。与此同时,欧洲的庄园养马育种得到不断传承,走了一条纯种马路线。育种育马技术从本质上让相马回归到了“用户定义”的本真。
相较于养马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走了完全一样的道路。以下是其发展的四个象限。
技术驱动: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开发方法采用原型方法,推动方式为“一把手工程”,教师和学生面临巨大的恐惧和压力,信息化的“不换工具就换人”的思路也成就了一大批过程完美和学习过瘾的“不可复制的人才”。
评估驱动:当信息化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位和学科的初期,技术架构迅速成熟,与此同时工业的结构化技术被引进到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国家教育管理的数据上报系统等也迅速得到普及,对于学生来说,标准化和经验积累的结构化教育设计使得优质教育得到普及和推广,学生分类培养和阶梯发展成为主流,教师在这个系统中被严格地过程管理和按图索骥,标准差很小、均值很高、创新很难、教育家不可能出现是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大量符合标准,但仅仅为了符合标准而研发的“癞蛤蟆”系统也让人们忘记了什么是教育。
数据驱动:随着更加开放的数据和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基于模型和算法的数码化计算时代到来,数据驱动的教育系统更加准确地识别个性化和特长学生的内在天分。数据驱动时代对于教师来说好的标杆成为激励,对于学生来说自主个性化发挥天分成为荣耀。然而,围绕目标和利益导向的教育,仍然让多数学生和教师最终成为失败者。
领域驱动:当数据成为学科的基石之后,教育这个大的分类学科开始细化,技术的扁平化使得大量具有专业背景和专业延承的领域教育专家得到用武之地,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价值开始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得到发挥,用户定义信息系统时代的趋势逐渐到来。教育重新回归本源却上升一个层次,教师的激励是发现学生,学生的荣耀是成为自己,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可持续的过程,学生学习成为一件过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