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看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风景背后隐藏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在他的笔下贯通起来,连为一体。读他的文章,我们时常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化与风景之间,一时物我两忘。
一周前的一天晚上,我突然收到一位同事的短信,说黄裳先生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突然,也很震惊。因为不久前我们还和他合作了一部散文集《如梦记》,不想书尚未问世,大师已驾鹤西去。如今这本《如梦记》就成了先生去世后最先出版的一部作品,也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怀念。
多年前,我策划了一套大家散文文存,收入的都是现代以来海峡两岸最为知名的散文大家的代表作品,每辑五本,如今已经出到了第九辑。第一辑里就收入了黄裳先生的《白门秋柳》。为策划这套书,2004年秋,我和同事张昌华先生一起到上海专程拜访黄裳先生,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黄裳先生。记忆中,黄裳先生住在一座年代久远的老楼里,光线暗淡,屋子里的書并不多,却透出一股浓浓的书香。黄裳先生不太爱说话,但身上却散发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听我们介绍完这套丛书的策划,黄裳先生欣然同意了。不久黄裳先生的散文集《白门秋柳》问世,这部作品可以说代表了黄裳先生各个时期散文的精华。这部散文集不仅得到了先生的大力肯定,也得到许多读者的真诚喜爱,一直销售至今。
这是我与黄裳先生的第一次合作。此后,与黄裳先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2011年,我们推出了黄裳先生的代表作系列《故人闲话》《我的书斋》《秦淮旧事》《书香琐记》,系统地展示了黄裳先生散文创作的多方面才华。
黄裳先生是个散文高手,在文坛上自成一家。提到黄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些脍炙人口的游记体散文,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使他誉满天下的《金陵五记》中关于古都南京的散文篇什。沧海桑田,六朝如梦,金陵古都在他的笔下如诗如梦,亦真亦幻。我们跟随作者漫步六朝舞榭歌台寻常巷陌,感受时光不再的历史沧桑时,也深深地浸淫着这个古老都城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黄裳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上海交大工科大学生,却弃工从文,偏偏爱上了文史,也许正因为这种爱好使他走上了记者岗位。因为是记者,所以他比别人更有机会走遍国内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但他不满足做一个记者,给现实照相,他博览群书、嗜书如命,尤其对历史有着特别的爱好,所以他笔下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就不是一般的风景,往往与历史交相辉映。它是风景中的历史,又是历史中的风景,透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那些浅层的东西,只看到古迹与风景本身,而黄裳却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轶闻传说,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积淀。他的散文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融知识、趣味、历史、学识于一体,看似信手拈来,却无不显示出匠心独运和高超的技巧。他钩沉历史,品评人物,描画风物,看似游戏山水,志在林泉,然笔墨所至,无不显示出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深切忧思。
黄裳笔下的风景与古迹因这些内涵,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也厚重起来,有了历史与生命。他开创了游记散文的一个范例,第一个把深厚的历史文化与风物的描写有意识地融为一体,给他的游记散文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使他的游记比其他人的更生动,更深刻,也更丰厚。我们在看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风景背后隐藏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在他的笔下贯通起来,连为一体。读他的文章,我们时常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化与风景之间,一时物我两忘。
如今斯人已去,但他留下的数以百万计的散文作品已成为文坛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远给读者美的享受。
黄裳(1919年6月15日—2012年9月5日),原名容鼎昌,笔名勉仲等,山东益都人,现代散文家、高级记者、藏书家、版学家。肄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中国作协理事,上海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作品有《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黄裳论剧杂文》《花步集》《珠还记幸》等。
一周前的一天晚上,我突然收到一位同事的短信,说黄裳先生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突然,也很震惊。因为不久前我们还和他合作了一部散文集《如梦记》,不想书尚未问世,大师已驾鹤西去。如今这本《如梦记》就成了先生去世后最先出版的一部作品,也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怀念。
多年前,我策划了一套大家散文文存,收入的都是现代以来海峡两岸最为知名的散文大家的代表作品,每辑五本,如今已经出到了第九辑。第一辑里就收入了黄裳先生的《白门秋柳》。为策划这套书,2004年秋,我和同事张昌华先生一起到上海专程拜访黄裳先生,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黄裳先生。记忆中,黄裳先生住在一座年代久远的老楼里,光线暗淡,屋子里的書并不多,却透出一股浓浓的书香。黄裳先生不太爱说话,但身上却散发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听我们介绍完这套丛书的策划,黄裳先生欣然同意了。不久黄裳先生的散文集《白门秋柳》问世,这部作品可以说代表了黄裳先生各个时期散文的精华。这部散文集不仅得到了先生的大力肯定,也得到许多读者的真诚喜爱,一直销售至今。
这是我与黄裳先生的第一次合作。此后,与黄裳先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2011年,我们推出了黄裳先生的代表作系列《故人闲话》《我的书斋》《秦淮旧事》《书香琐记》,系统地展示了黄裳先生散文创作的多方面才华。
黄裳先生是个散文高手,在文坛上自成一家。提到黄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些脍炙人口的游记体散文,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使他誉满天下的《金陵五记》中关于古都南京的散文篇什。沧海桑田,六朝如梦,金陵古都在他的笔下如诗如梦,亦真亦幻。我们跟随作者漫步六朝舞榭歌台寻常巷陌,感受时光不再的历史沧桑时,也深深地浸淫着这个古老都城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黄裳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上海交大工科大学生,却弃工从文,偏偏爱上了文史,也许正因为这种爱好使他走上了记者岗位。因为是记者,所以他比别人更有机会走遍国内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但他不满足做一个记者,给现实照相,他博览群书、嗜书如命,尤其对历史有着特别的爱好,所以他笔下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就不是一般的风景,往往与历史交相辉映。它是风景中的历史,又是历史中的风景,透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那些浅层的东西,只看到古迹与风景本身,而黄裳却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轶闻传说,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积淀。他的散文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融知识、趣味、历史、学识于一体,看似信手拈来,却无不显示出匠心独运和高超的技巧。他钩沉历史,品评人物,描画风物,看似游戏山水,志在林泉,然笔墨所至,无不显示出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深切忧思。
黄裳笔下的风景与古迹因这些内涵,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也厚重起来,有了历史与生命。他开创了游记散文的一个范例,第一个把深厚的历史文化与风物的描写有意识地融为一体,给他的游记散文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使他的游记比其他人的更生动,更深刻,也更丰厚。我们在看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风景背后隐藏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在他的笔下贯通起来,连为一体。读他的文章,我们时常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化与风景之间,一时物我两忘。
如今斯人已去,但他留下的数以百万计的散文作品已成为文坛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远给读者美的享受。
黄裳(1919年6月15日—2012年9月5日),原名容鼎昌,笔名勉仲等,山东益都人,现代散文家、高级记者、藏书家、版学家。肄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中国作协理事,上海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作品有《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黄裳论剧杂文》《花步集》《珠还记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