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我国是世界上家禽养殖大国,据统计2021年全国出栏肉鸡118.3亿只,肉鸭41亿只。巨大的养殖量导致每批次家禽出栏后残留包括粪便、灰尘、饲料残渣、羽毛等大量污物,它们会成为疾病传播的潜在媒介;出栏后棚舍只有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才可以有效切断疾病在不同批次之间的传播。而屠宰场每天单条屠宰线可宰杀家禽5万只左右,屠宰设备、链条、相关的操作刀具和台面接触大量的胴体,其表面会残留胴体残渣、油脂等,导
【基金项目】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CXGC0108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我国是世界上家禽养殖大国,据统计2021年全国出栏肉鸡118.3亿只,肉鸭41亿只。巨大的养殖量导致每批次家禽出栏后残留包括粪便、灰尘、饲料残渣、羽毛等大量污物,它们会成为疾病传播的潜在媒介;出栏后棚舍只有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才可以有效切断疾病在不同批次之间的传播。而屠宰场每天单条屠宰线可宰杀家禽5万只左右,屠宰设备、链条、相关的操作刀具和台面接触大量的胴体,其表面会残留胴体残渣、油脂等,导致屠宰线上、预冷池等位置均可检测到沙门氏菌,因此冲洗不净会造成微生物的滋生及交叉污染,危害食品安全。
其他文献
麻痹性贝类中毒在全球贝类中毒中最常见,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很大,人口服不到1mg便可致死,对神经和肌肉具有麻痹作用,影响生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麻痹性贝类毒素衍生物众多且结构相似,可以相互转化,检测难度大。本文综述了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性质、作用机制、中毒症状和代谢途径,并对固相萃取法、分散固相萃取法、免疫亲和层析法等前处理方法以及小鼠生物法
联系作为电影观众的儿童群体与作为银幕形象的“儿童”表征,民国时期儿童电影可视为儿童启蒙在视觉层面的延展与创新,即“面向儿童的视觉启蒙”。这一活动较早可追溯至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活动影戏》一书,儿童银幕形象以20世纪20年代涌现的基于社会改良立场的儿童电影为代表。伴随着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力扩张与中国共产党进入电影领域,儿童电影的政治色彩愈发鲜明。从“政治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儿
<正>一、人民动画的发端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关键问题,强调文艺要与群众相结合,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也就成为了新中国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在此背景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国有电影生产基地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最早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艺思想在电影领域付诸实践,拍摄创作了《民主东北》《桥》等反映现实、深入
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是菊科蒿属重要的药用植物,但目前对于五月艾分子遗传信息了解很少。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五月艾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对其序列特征、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月艾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1 161 bp,为典型的环状四段式结构,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s),1个大单拷贝区(LSC)和1个小单拷贝区(SSC),GC量为37.
对于我国而言,企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对社会进步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尤其是高科技技术企业对高科技技术产品的研究投入大量成本,在创造高端科技产品的同时,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解决了庞大的就业群体和建设了各类高科技技术人才。但在此背后,由于我国企业合规制度的不完善的原因,企业犯罪的问题慢慢浮出水面,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企业犯罪后不仅会导致企业股票价格波动,引起股市动荡,同时还会因企
本文通过学习贯彻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论述,有效借鉴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理论寓于故事,引发大学生的听课兴趣,培育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夯实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根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在简述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危害及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基于碳量子点(CDs)、半导体量子点(QDs)、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等的荧光传感分析法在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荧光传感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视化等优势。然而,由于食品的多样性和食品基质的复杂性,通常需要采用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步骤纯
《时事新报》1923年4月16日创办的副刊《影戏周刊》,是中国现存创刊最早的报纸电影副刊。该副刊的创办,填补了1922年《影戏杂志》停办后上海及中国长期没有电影研究性刊物的空白。对1923—1924年间《影戏周刊》全部文本进行细读,能够在多个方面对早期中国电影观念进行“再发现”。首先是其对电影功能有多元化和一体化的认识,并由此提出了影戏应当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诉求。其次,该副刊对电影的影像本体有了系
本文利用中英文报纸、档案等一手资料,详细梳理了意大利人亚美利哥·恩里克·劳罗(AmerigoEnrico Lauro)在华电影活动,重点考察20世纪一二十年代劳罗在中国电影人逐渐接触电影业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对劳罗在华电影活动的追索,不仅揭示出早期中外电影合作中复杂纠缠又相互利用的关系,也有助于加深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电影工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