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129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计算机语言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不感兴趣,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实践证明,采取“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位;以项目为中心;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3-053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制作、应用和维护逐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开发逐渐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重要开发领域,社会对于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造成社会软件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但是与此同时,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却并不能够完全跟上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语言有很多,包括Pascal语言、Visual Basic语言、C语言、C 语言、Java语言、C#语言等。由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普遍具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等特点,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时普遍感觉比较吃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后期往往有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在“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计算机软件课程应着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1 教学现状
  目前,学校关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大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同时结合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语法的讲解,而忽视综合实例的训练;侧重局部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全局结构知识链的构造。学生在学习完各个单元各个章节后,仍然缺乏对各个知识点内在联系的认知。
  1.2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大量的课时,从而导致实践课时不足。学生可能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3学生缺乏学习课程的兴趣动力
  计算机语言课程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内容枯燥无味,不像应用类的课程能让学生马上看到效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情绪。编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否则学生就会感觉找不到头绪,产生畏惧心理。
  1.4学生缺乏软件开发的成功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有的学生只是将现成的程序进行输入并调试,不能够自己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甚至有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没有弄清楚学习这类课程有什么用。
  2 改革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它是一种主动的假设,它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活动的引导者,也就是教少学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应用于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本文进行了以下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2.1 以学定教
  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往往被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对于理论知识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再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但实际上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而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理论水平才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计算机语言课程中一些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点,融合到一些典型的案例中去。一个贴近学生的出色案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课堂教学气氛,有力提高课堂效率。将“以课本为中心”模式、“以知识点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模式,可以强化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自然而然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把计算机语言的知识点以及所需的基础知识完全融人到项目中,这既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框架,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和计算机语言的应用实践,这样才能够把计算机语言的知识点和项目的需求点紧密结合起来。
  2.2 先做后学
  “行是知之始”,在接触新内容、新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由学生个人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运用学生自己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老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解决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去学习,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先做后学”的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不断的探究,不断的猜测和不断的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完成目标案例,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识探索过程中不断完成思维的飞跃和素质的提升。
  2.3 先会后教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完成常规思维向计算机逻辑思维的转换。往往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点掌握得很好,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计算机程序设计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主要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需要学生能够有技巧的将较大的任务不断的分解成较小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解题比编程更难一些。因此,在一个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再次整理解题思路,总结同类问题中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特别是软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因此老师在讲课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永远都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相通的,让学生养成思考和总结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终身受益。
  3 结束语
  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重点是思维的提升和锻炼,而不是语法。在教学上秉承“以学生为本位”、“以项目为中心”的基本思想,让学生在完成一些经典案例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学习习惯,有效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创造性、能动性、表演才能和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能力,拓展专业视野,以获得学生真正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 兰红,李淑芝.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O):49-51.
  [2] 赵志梅,张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67.
  [3] 张丽,夏斌.项目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10):92-94.
  [4]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从俄语称名句、简单句及复合句发展变化的特征,有力地论证了当代俄语句子发展的主要趋势──简化趋势。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能够在体外营独立生活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可引起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病害[1]。近年来广西山羊群多发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是由支原体感染所致,从2
4月2日,南昌市鄱阳湖农牧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实现了全省渔业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成为全国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水产淡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企业。
12月18日,中国现代渔业职业教育集团在武汉中南花园饭店正式成立。该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联合牵头成立,以及全国现代渔业领域最具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当前中职生在学习C语言课程时普遍存在学习兴趣缺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编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学生;C语言;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井冈山斗争时期发生在赣西南党内的“AB团”问题,曾经酿成严重的后果.其直接诱因是长期存在于赣西南党与总前委之间的认识分歧,1930年8月召开的赣西南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由于全
“传神”“写意”诞生于中华文化的背景之下,并成为中华古典艺术一突出特征,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它以道家哲学为根基,将艺术从对物象的摹仿中解放出来,将内心体验提升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仿和“仿真”。在Java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编程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文以Java中的多线程机制为例,模仿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经典对话,丰富了Java语言的编程思想,真正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健词:Java语言;案例教学;多线程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
文人画论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文人画家实践经验、艺术观念、审美思想的总结和体现。元明清时期诸多的文人画论提出,要在绘画创作中“忌俗”,体现出“尚雅避俗”
任何国家对外来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吸收,都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一种既似是而非于原来的传统文化,又迥异于外来文化的新型的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