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儿童本位基础上的语文教育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其在绽放童真的过程中产生如同诗儿一般的美丽与天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真情朗读诗歌、摹写诗歌和自编自演诗歌,定能使得语文更有情趣而楚楚动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儿童;表达
诗歌在语文课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产生朗朗上口的美感,还能够使得学生在聆听和诵读中丰富认知视野和思维。重视诗歌教学,走出过度依赖教师讲解和教参解读的被动化学习窠臼,多从诗歌的意境、意象、情感和韵律等四个方面的“美感”出发,让他们在主动摘录和筛选的过程中捕捉敏锐语感和生成丰富感知。一方面,能使得语文教学更有鲜活养料,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另一方面,能使得小学生在主动发现精彩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动力。
一、深情朗读:言意共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关注诗歌中经典,不妨多让学生去主动朗读,让他们在带着激情深入品味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趣点。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教学同感,要想让学生明白诗人所赋诗歌的要言和洞察其中深意,就必须带领学生多读诗,让言意共生。
深情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感悟、渐入的过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山行》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多读此诗,并要求他们思考:杜牧在什么季节登上山?杜牧在登山中看到了什么?作为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更多表现了深秋时山林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秋林美景。通过朗读,学生定会体味到山林秋色图的美丽,山路、人家、白云、红叶,也能明白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所深含的赞美之情。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借助学生的读感,让他们主动表述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认为,作者打破常规的秋愁的写法,主动登山观察,写的美景可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同学认为,诗中要想枫叶那样红,就需要一种不畏寒气的精神,可见作者的豪爽向上的精神……
读的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学生自主朗读,可以是同伴互读,可以是集体朗读。结合诗歌的不同表现,可从中摘录筛选出不一样的“言”,并鼓励学生与作者对话,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声朗读,体味其中的“意”。
二、大胆摹写:惟妙惟肖
照葫芦画瓢,讲究的是一种模拟基础上的再创作,讲究的是自我仿写的能力培养。多给学生“涂鸦”的机会,定能使得他们在摹写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积累,定能使得他们在不断摹写、创作中产生灵犀和写法,以达到惟妙惟肖的作用。
大胆摹写,让学生有了学习借鉴与总结反思的机会。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江南春》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唐朝时的江南春季美景,更能够了解作者写作该诗的时代背景。诗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谓是美言佳句,多漂亮啊。不妨请学生摹写一番,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双眼去观察自己家乡中的美景。有的同学吟出了“空中燕舞静里动,湖边鱼儿争抢食”,将公园中小燕飞翔和湖中鱼儿争抢食物的场面活灵活现显露了出来。有的同学以雨中的春景为写作契机,写出了“鸟鸣虫儿躲,花艳草儿绿”。
让学生有摹写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所言所感,定能使得诗歌教学更有趣味和情境。尊重学生能力差异,多以形成激励评价的方式认可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保持高度的摹写激情。多给学生指导和点拨,让他们在找出诗歌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模拟运用,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
三、编演结合:绽放精彩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予以关注和引导的重要方面。让诗歌的静态表现变为动态展现,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和激情,更能够给他们更多自我创造的机会。自编自演诗歌,让学生的学习创意得到展现,更能够使得诗歌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找出诗歌中的精华,编演情景剧,让诗歌真正嗨起来,定会别有风味。如,五年级下册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整体朗读古诗的基础上,围绕“你看到了什么?”建议他们主动表述自己的感知。很多同学看到了杨万里在春季沐着春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旅游一番的情景。对呀,既然去踏春,肯定有惊喜的发现。于是,我讓学生模拟其中的情境进行表演。有的同学组成了创作团队,扮演了杨万里、儿童、村夫等不同的角色,并就各自的神情动作提出了自己的遐想。有的同学通过歌舞相伴的形式,将作者的吟诗与儿童的追黄蝶融合,形成了更多的不一样融合。
给学生创作的舞台,让他们在主动找出精彩点的基础上深入展现,让诗歌真正散发出应有的活力和魅力。围绕诗歌的表达主旨意图,多鼓励学生讨论,让他们在梳理有效信息中把握重点。多给学生提供模拟表演的情境,让他们在不拘一格的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维灵感,定能使得诗歌更有不一样的诱惑力。
是的,让语文教学像诗歌那样充满意境和韵律,不仅能帮助学生激情融入其中主动探知,更能够使得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深刻体验。让诗的美丽和儿童的本真有机融合,多给学生自我尝试、运用机会,让他们在诗歌的天地里畅想、飞舞,给他们提供更多奇思妙想的机会,定会使得语文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林莘.建构童韵语文的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
[2]朱洁如.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点与结构优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5(0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儿童;表达
诗歌在语文课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产生朗朗上口的美感,还能够使得学生在聆听和诵读中丰富认知视野和思维。重视诗歌教学,走出过度依赖教师讲解和教参解读的被动化学习窠臼,多从诗歌的意境、意象、情感和韵律等四个方面的“美感”出发,让他们在主动摘录和筛选的过程中捕捉敏锐语感和生成丰富感知。一方面,能使得语文教学更有鲜活养料,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另一方面,能使得小学生在主动发现精彩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动力。
一、深情朗读:言意共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关注诗歌中经典,不妨多让学生去主动朗读,让他们在带着激情深入品味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趣点。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教学同感,要想让学生明白诗人所赋诗歌的要言和洞察其中深意,就必须带领学生多读诗,让言意共生。
深情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感悟、渐入的过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山行》教学中,不妨建议学生多读此诗,并要求他们思考:杜牧在什么季节登上山?杜牧在登山中看到了什么?作为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更多表现了深秋时山林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秋林美景。通过朗读,学生定会体味到山林秋色图的美丽,山路、人家、白云、红叶,也能明白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所深含的赞美之情。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借助学生的读感,让他们主动表述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认为,作者打破常规的秋愁的写法,主动登山观察,写的美景可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同学认为,诗中要想枫叶那样红,就需要一种不畏寒气的精神,可见作者的豪爽向上的精神……
读的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学生自主朗读,可以是同伴互读,可以是集体朗读。结合诗歌的不同表现,可从中摘录筛选出不一样的“言”,并鼓励学生与作者对话,把握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声朗读,体味其中的“意”。
二、大胆摹写:惟妙惟肖
照葫芦画瓢,讲究的是一种模拟基础上的再创作,讲究的是自我仿写的能力培养。多给学生“涂鸦”的机会,定能使得他们在摹写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积累,定能使得他们在不断摹写、创作中产生灵犀和写法,以达到惟妙惟肖的作用。
大胆摹写,让学生有了学习借鉴与总结反思的机会。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江南春》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唐朝时的江南春季美景,更能够了解作者写作该诗的时代背景。诗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谓是美言佳句,多漂亮啊。不妨请学生摹写一番,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双眼去观察自己家乡中的美景。有的同学吟出了“空中燕舞静里动,湖边鱼儿争抢食”,将公园中小燕飞翔和湖中鱼儿争抢食物的场面活灵活现显露了出来。有的同学以雨中的春景为写作契机,写出了“鸟鸣虫儿躲,花艳草儿绿”。
让学生有摹写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所言所感,定能使得诗歌教学更有趣味和情境。尊重学生能力差异,多以形成激励评价的方式认可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保持高度的摹写激情。多给学生指导和点拨,让他们在找出诗歌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模拟运用,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
三、编演结合:绽放精彩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予以关注和引导的重要方面。让诗歌的静态表现变为动态展现,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和激情,更能够给他们更多自我创造的机会。自编自演诗歌,让学生的学习创意得到展现,更能够使得诗歌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找出诗歌中的精华,编演情景剧,让诗歌真正嗨起来,定会别有风味。如,五年级下册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整体朗读古诗的基础上,围绕“你看到了什么?”建议他们主动表述自己的感知。很多同学看到了杨万里在春季沐着春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旅游一番的情景。对呀,既然去踏春,肯定有惊喜的发现。于是,我讓学生模拟其中的情境进行表演。有的同学组成了创作团队,扮演了杨万里、儿童、村夫等不同的角色,并就各自的神情动作提出了自己的遐想。有的同学通过歌舞相伴的形式,将作者的吟诗与儿童的追黄蝶融合,形成了更多的不一样融合。
给学生创作的舞台,让他们在主动找出精彩点的基础上深入展现,让诗歌真正散发出应有的活力和魅力。围绕诗歌的表达主旨意图,多鼓励学生讨论,让他们在梳理有效信息中把握重点。多给学生提供模拟表演的情境,让他们在不拘一格的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维灵感,定能使得诗歌更有不一样的诱惑力。
是的,让语文教学像诗歌那样充满意境和韵律,不仅能帮助学生激情融入其中主动探知,更能够使得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深刻体验。让诗的美丽和儿童的本真有机融合,多给学生自我尝试、运用机会,让他们在诗歌的天地里畅想、飞舞,给他们提供更多奇思妙想的机会,定会使得语文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林莘.建构童韵语文的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
[2]朱洁如.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点与结构优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5(07)